第二节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1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古墓葬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2
摘要: 墓葬大小与民间同,面积约6平方米,墓面为石砌,保存尚好。名九韶,陆九渊的四兄,与弟九龄、九渊同为著名学者,世称金溪“三陆”。明嘉靖间,敕建神道碑,碑文是“崇尚真儒墓”。墓曾几次被盗,碑亦断裂。1957年7月1日,陆象山墓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也列有陆象山墓条目。包括围墙,面积为1000平方米,呈缓坡型向上延伸。明龚廷贤墓 在合市乡龚家村后约0.5公里许的山岗上,四周石块堆砌,碑出土高85厘米,宽50厘米,厚20厘米。邱宗文孙志栋,有军功,官至将军,使其祖父获得恩诰晋封。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古墓葬

内容

宋陆梭山墓在陆坊乡青田桥罗首峰南麓,与象山墓相距很近。墓葬大小与民间同,面积约6平方米,墓面为石砌,保存尚好。
  陆梭山。名九韶,陆九渊的四兄,与弟九龄、九渊同为著名学者,世称金溪“三陆”。
  宋陆象山墓在陆坊青田桥旁的东山岭上。墓为园形砖石结构,历经各代修葺。明嘉靖(1522-1566)间,敕建神道碑,碑文是“崇尚真儒墓”。墓前还有清朝和民国时立的石碑两块。墓曾几次被盗,碑亦断裂。
  1957年7月1日,陆象山墓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一书中,也列有陆象山墓条目。
  朱坊宋墓及其石刻在何源乡朱坊村西南方向约1.5公里处的观山上。墓地古树枯藤,浓荫蔽日。包括围墙,面积为1000平方米,呈缓坡型向上延伸。墓葬座北朝南,分东西两边对称并列两排神道,中间相距15米。神道由五对优质巨型圆雕组成,每对之间相隔3米。第一对为武将,高3米,穿盔戴甲,颈系披风,脚登武士靴,双手握长剑交于腹前,剑柱于地,神态勇猛冷峻,凛然不可犯;第二对是石羊、犄角内卷,高1米,作伏卧状;第三对乃备鞍石马;第四对为前立后蹲的石狮,高1.5米;第五对是手执朝笏的文宦,袖长及膝,方帽长衫,一老一少,神态安祥。石刻造型古朴,刀法洗炼,线条流畅,非一般雕塑可比。
  墓碑及其有关文字记载,由于年代久远,均荡然无存,故尚未知墓主是谁。
  明蔡阁老墓在芦河乡后车村的曹州阁老山上。此山因葬阁老蔡国用得名。其山高耸,古树荫翳;墓地阔大,东、西两山合抱如屏。墓由一色青石构成,呈磨盘形,七层堆叠,状如宝塔,墓顶如笠。墓长5.4米,高1.4米,造型古朴庄重。
  明龚廷贤墓在合市乡龚家村后约0.5公里许的山岗上,四周石块堆砌,碑出土高85厘米,宽50厘米,厚20厘米。上面镌刻的碑文是:天启四年岁次甲子季冬,明太医院御医赐“医林状元”龚廷贤墓。
  第五十代张天师夫妇合葬墓在何源乡朱坊孔家村背的山上。山为撮箕形,面对东北角10余公里远的道教圣地龙虎山方向,仙水岩群峰历历可数。据《龙虎山志》载,此山名“鸣阳观”。墓葬即在山窝中间,墓前有一大坑,深约2米,可容四五人蹲立,坑顶覆盖着一块砚质石祭谕碑,长2米,宽1米有余,厚20厘米;碑文表彰了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御灾捍患”、“有祈必应”、“宣传正法,默运玄机”之所谓劳绩及皇帝所施眷爱之情。
  明吏部主事谢廷采母徐氏墓在琉璃乡谢坊村左侧的牛拇山,墓碑高大,上面镌刻着碑文曰:“大明万历九年辛巳岁次清明,敕赠太安人谢母徐氏之墓”。墓堆直径4米,高1.3米,用整磨盘石砌结,上覆以整石葫芦形压顶,坚固、美观。墓堆后是高墙,用乱石砌成半月形,墓前有石质墓表一对,上雕小石狮各一,整个墓地坐南朝北,山势南高北低,满山树木苍翠,当地人称为“卧牛出栏”的吉地。
  清邱宗文夫妇合葬墓在琅琚乡庙前邱家村,墓地长4米,墓高1.2米,乱石堆砌而成。墓前并列两块高大墓碑,分别刻着“皇清恩皓初晋赠敬德明盛将军邱公讳宗文墓”、“皇清恩诰初晋赠宜人恭人贞节邱母傅氏之墓”。墓碑两侧矗立着一对方形石柱,镂刻蹲踞状石狮一对,雄狮戏球,雌狮抱儿,造型粗犷,刀法洗炼。墓道两旁并列着石柱华表六对,很有气派,非一般墓葬可比。
  邱宗文孙志栋,有军功,官至将军,使其祖父获得恩诰晋封。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