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冶炼场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127
颗粒名称: 古冶炼场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1
摘要: 古冶炼场遗址在县城东约1公里处的宝山脚下,由于宝山出银,唐时在此兴冶,遂为古冶炼场。此场三面环山,四周平旷,地表裸露着无数乌黑锃亮的“铁屎”,乃当年冶炼时堆积的炉渣。炉渣厚达几米,最大的一堆形如山丘,围近里许,自古名为“滓堆”,县人俗称“铁屎墩”。解放后,省地质队多次来此考察,竖塔钻探,发现矿洞遗址8处,多呈斜形浅井;炉基26座,呈弧形,用耐火砖砌成,直径约2.5米。经对炉渣标本化验分析,发现含铁量大大超过了矿石工业标准品位(39%),要在炼铁后的炉渣中再存如此高的含铁量是不可能的;炉渣中含银量甚微可以作提炼后析出的剩余解释。把它和今天炼银后的炉渣对照,成分相差无几,说明当时炼银无疑。
关键词: 作坊遗址 金溪县

内容

古冶炼场遗址在县城东约1公里处的宝山脚下,由于宝山出银,唐时在此兴冶,遂为古冶炼场。此场三面环山,四周平旷,地表裸露着无数乌黑锃亮的“铁屎”,乃当年冶炼时堆积的炉渣。炉渣厚达几米,最大的一堆形如山丘,围近里许,自古名为“滓堆”,县人俗称“铁屎墩”。解放后,省地质队多次来此考察,竖塔钻探,发现矿洞遗址8处,多呈斜形浅井;炉基26座,呈弧形,用耐火砖砌成,直径约2.5米。经对炉渣标本化验分析,发现含铁量大大超过了矿石工业标准品位(39%),要在炼铁后的炉渣中再存如此高的含铁量是不可能的;炉渣中含银量甚微(50-90克/吨)可以作提炼后析出的剩余解释。把它和今天炼银后的炉渣对照,成分相差无几,说明当时炼银无疑。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