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档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03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档案
分类号: G278.2
页数: 2
摘要: 1959年11月,两室合并为县档案馆,配有专职干部2名。“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日常工作被迫停顿。1969年1月,隶属于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1970年4月1日,改名为县革命委员会档案馆。1979年3月,复名县档案馆。1981年12月,成立档案局。1984年5月撤销,1985年12月4日又恢复,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配有副局长兼馆长1人,助理员1人,干部3人,两块牌子,一班人.员。在县属机关档案室中,有5个科技档案室。县档案馆成立后,除将这些档案资料接受过来外,并开始接受县级各机关移交来的文书档案。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档案

内容

一、机构设置 1956年4月,县委、县人委各设有档案室1个,各配备专职干部1名。1959年11月,两室合并为县档案馆,配有专职干部2名。“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日常工作被迫停顿。1969年1月,隶属于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1970年4月1日,改名为县革命委员会档案馆。1979年3月,复名县档案馆。1981年12月,成立档案局。1984年5月撤销,1985年12月4日又恢复,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配有副局长兼馆长1人,助理员1人,干部3人,两块牌子,一班人.员。
  1981年,全县19个公社、镇、场均建立档案室,县属机关有14个单位建立档案室。1982年县属机关增加5个档案室。在县属机关档案室中,有5个科技档案室。
  二、档案管理 1949年5月,金溪人民县政府接管了国民党县政府、邮电局、法院、县医院、县中学、汽车站的文书档案144卷,资料739册。县档案馆成立后,除将这些档案资料接受过来外,并开始接受县级各机关移交来的文书档案。
  1977年9月,县档案馆兴建了一座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档案大楼,面积400平方米。除办公用房外,尚有库房12间。档案大楼的建成,不仅改善了原有档案的保管条件,而且为大量接收档案创造了条件。
  为了防止档案材料纸张霉烂、虫蛀鼠咬,字迹模糊褪色,县档案馆采取了“七防”(防热、防潮、防尘、防光、防虫、防火、防盗)措施,购置了必要的器材和设备,加强了安全保卫,坚持了值班制度。
  到1985年底,县档案馆共收集、保存文书档案7278卷(其中永久卷1736个,长期卷4928个,定期卷614个),资料2392册(其中历史资料739册),方志两部(清道光二十八年县志和同治九年县志,共32册),人事档案3137件,刑事档案3112件,民事档案2286件,土地证存根档案227卷。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分门别类,便于保存和寻找”的立卷原则,进行卷宗分类和组卷,并以全面、历史、辩证的观点,视其保存价值如何,对档案进行清理和鉴定,1981年以来,清理出各种重要文件1200多份,鉴定各种档案1100多卷。
  各乡、镇、场和县属各机关档案室,收集保存各种永久、长期档案8432卷,资料375册。5个科技档案室保存产品档案42卷,设备档案64卷,基建档案30卷,气象档案21卷,水利档案30案,农技档案20卷,兽医档案10卷,林技档案15卷。
  三、档案利用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遵循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关规定,对馆存档案用签进行改装。从1980年开始,按照全宗的划分和不同的保管期限,编制了永久、长期、定期档案的案卷目录和人物索引、图书目录,土地证查找目录索引,科技档案分类目录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档案馆为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处理山林水利纠纷、房产登记以及平反冤假错案、征兵、政审、调资、科研、编史修志、文物考察等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表18-4 1981年~1985年提供档案资料情况表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