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图书馆
抚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抚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20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传说
分类号:
I27
页数:
5
摘要:
“啮指池”与“神仙担石” 唐宝历年间,金溪还没有建县,叫上幕镇。那时,唐敬宗得了一场病,其实不过是饮宴败伤了脾胃、淫乐耗摄了心神。虽然服了许多仙丹丸散,仍没见有所起色,一时忙坏了皇亲国戚,方士谋臣。一日,敬宗晚间惊梦,说是梦见东南方有“贼星犯帝”。于是,从京师通往临川县的驿道上,尘烟蔽日,华盖如云,敬宗亲自率领的讨伐大军浩浩荡荡地拥往临川县上幕镇。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传说
内容
“啮指池”与“神仙担石” 唐宝历年间,金溪还没有建县,叫上幕镇。那时,唐敬宗得了一场病,其实不过是饮宴败伤了脾胃、淫乐耗摄了心神。虽然服了许多仙丹丸散,仍没见有所起色,一时忙坏了皇亲国戚,方士谋臣。一日,敬宗晚间惊梦,说是梦见东南方有“贼星犯帝”。于是,从京师通往临川县的驿道上,尘烟蔽日,华盖如云,敬宗亲自率领的讨伐大军浩浩荡荡地拥往临川县上幕镇。
上幕镇东面一里路左右的地方,有座卧龙山;山势峥嵘磅礴,怪石嶙峋,古柏亭亭如盖,松涛伴着泉声,如森森虎啸,细细龙吟。敬宗听说这里竟有“卧龙山”,很不高兴,说:“什么卧龙山,朕乃天子万岁,就是真命龙身。卧龙山自即日起改名卧狼山,朕要你们扒出它的心肝脾肺,叫它永世不能腾飞。” 钦差大臣祭起了圣旨和上方宝剑,一场浩劫开始了:古老的松柏伐倒了,枝柯纵横狼藉;山崖掀翻坍塌了,如败甲残鳞;龙脊凿穿了,细细的龙吟变成呜咽;森森的松涛被叮叮哨哨的凿石声代替。突然发现山上有闪光的矿石,矿石中含有银。
敬宗得报,精神为之一振,眼下国库空虚,缺的是银,凿穿了卧龙山的“龙脊”,又去了一块心病,真是一举两得。想到这里,他的病就好了一半,立即批下圣旨一道:“卧狼山改名宝山,自即日起兴冶;朕要银床一张,一年制成,逾期严惩不贷。”谕毕,起驾回京。
从此,宝山喧啸鼎沸,人流如蚁;夜晚炉光冲天,白天浓烟蔽日。监冶的师傅姓葛名祐,身边有金娥、银娥两个女儿,一个十六岁,一个十四岁。
葛师傅真难啊!生矿短缺,矿石含银量又太低,炼出的炉渣堆积如山,却没有炼出够制一只床脚的银子来。罢冶吗?皇帝是金口银牙,违抗君命罪不轻;继续炼下去吗?实在是捏住鼻子哄眼睛。眼看着圣上限定的制银床的日子就要到了,葛师傅急得愁眉紧锁,茶饭无心。
金娥、银娥姐妹俩看到父亲为生矿短缺发愁,就天天踏遍宝山四周的山山岭岭,帮助寻找矿石。一天,姐妹俩走累了,就在溪边饮水歇息,惊动了草丛中的一只野兔,两人跳起就追。兔子钻入一个浅浅的小洞藏身,洞小藏身不下,兔子就急急地用脚刨洞,刨出的石块打在银娥的腿上,银娥拾起一看,是矿石,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她弯腰抱起兔子亲了一下:“谢谢你,兔子。”兔子瞪着两只红红的眼睛望着姐妹俩。“放了它吧!”金娥说:“我们快动手挖矿石。”银娥将兔子放在地上,兔子就飞快地蹦上山脊,钻进树林不见了。
姐妹俩只顾挖着、挖着,忘记了日落,忘记了月升。饿了,喝口泉水;累了,靠着岩壁喘气。挖出的矿石怎么办呢?要是有神仙能做一担挑下去就好。姐妹俩想不出运矿石的办法,连忙回矿上去搬救兵。
,皇上的限期已到,官兵正在捉人,葛师傅被绑,他苦苦哀求官兵:“让我见见两个孩子吧,孩子寻矿两天未回,不见她们我死不安心!”?你违旨误期,钦定将你斩首示众,走!”正在这时,姐妹俩赶到了,她们死死抱住父亲,不让官兵带走他。
官兵拉开姐妹俩,眼看着父亲就要被带走,矿工们都要受连累。姐妹俩忽然走到泉水坑边,用泉水净手啮指,洒血池中,金娥接着又撕下一条前襟,写下血书一道:苍天衔恨,大地同悲,为救父老,二女愿身代众罪!姐妹俩跪在地下,向苍天祷告,祷毕,一同跳入烈焰腾腾的炉中,蹈火而死。
事情惊动朝野上下,民怨沸腾。敬宗只好答应释放矿工,停止冶炼,并旌表二位烈女。人们哀叹二女死得刚烈,在炉边立墓树碑;把二女净手洒血的水泉,改称“啮指池”;那二女一夜之间挖出的两大堆矿石,取名“神仙担石”。
(选自《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疎山寺的传说疎山寺隐于县西部的疎山群岭之中,它建筑宏伟,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是赣东地区有名的寺院之一,民间有很多关于疎山寺的传说。
袈裟地从笔架峰朝下看,整个竦山的形状好象一件张开的袈裟。为什么它的形状会象袈裟呢? 相传,疎山寺在未建寺之前,有一位白云长老,又叫明眼和尚,在疎山东面的钓鱼台上结庐面壁修行。他不怕苦,不怕累。渴了,喝口山泉水;饿了,化碗斋饭。一连数载,天天如此。四乡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都很同情,便问他有什么要求。和尚微笑地回答说,别的没有,只要求各位施主能施舍贫僧一袈裟之地。乡里人都说他是说笑话,一袈裟地放得了头就放不了脚,要它何用。长老认真地说,不是说笑话,一袈裟地足够。乡里人见他说得如此认真,于是满口答应。恐口说无凭,遂立字为据。那一天,碧空无云,红日高照。长老将身旁的袈裟向天上一抛,霎时化作一朵彩云,将太阳遮住。长老旋即疾步沿彩云所遮之地,划线为界,方圆达十里之遥。众人大惊失色,后悔莫及,但有言在先,并立字为据,且建寺乃慈善之举,只好忍痛割舍。疎山袈裟之地就是由此而来的。
古井飞来木长老得了地以后,就请来许多木匠、石匠,开始建造寺院。木匠、石匠都已到齐,可是工地上却没有一根木料。他们去找长老,长老笑着说,你们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准时开工。夜深入静,只见长老绕着山背那口泉水汩汩的古井转了三圈,霎时,井水直喷几丈高,一根根粗大笔直的杉木,从井里不停地飞奔而出。匠人们听到声音都来围观,拍手叫绝。天明,杉木已堆得象一座小山。长老问木匠够了吗,木匠连忙说:健够足够。v长老立即说:“停”。一根木头正待出井,被这一叫,竟卡在那里不动了。自后,这根木头便一直横在井内,人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古井飞来木”。疎山寺内有三口井,均与抚河的竦山潭相通。河水涨,井水满,河水落,井水跌,“飞来木”的传说可能是由此而来的。
(选自《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下马山的传说浒湾附近,有一座山,这座山自南向北高高低低,连绵不断。远远看去,好象一条腾云驾雾的青龙;走近看,主峰好比一只大蛤蟆,瞪着两只眼睛,望着奔流不息的抚河,这座山因此就叫蛤蟆山。
蛤蟆山青松翠竹,树高林密。春二三月‘,满山开着一簇一簇的杜鹃花,红绿相衬,实在好看。山顶上,有一块半亩来大的坪地,寒冬腊月,雪花飘飘,满山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独独这块坪地上片雪不沾,干爽不湿,人们都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北宋时,金溪有一位满腹才学的老先生在这块坪地上盖起一栋书院,邀集了好多赣东一带的高才名士在这个书院教书。这样一来,书院名声很大,到这里求学的人很多。
王安石少年时也在这个书院读书,可他幼时贪玩,读书不专心,整天邀着几个学生,不是在蛤蟆山上攀树爬岭,就是到抚河里去划船玩水,惹得老先生忍不住发了火,气呼呼地将砚台向王安石打过去,安石躲避不及,被砚台打破天门,满面流血。说来也怪,自从这次挨打以后,王安石才华超群,聪明无比,读书过目不忘,后来得中进士,直至官拜宰相,名扬天下。
王安石做了宰相后,蛤蟆山上的树木长得更加郁郁葱葱,花也开得更红更艳更好看。后来,王安石搞变革,得罪了好多人,被人家害了,罢了宰相。就在王安石被罢相的第七天上,蛤蟆山的主峰突然向下沉了三尺,山顶上的书院也轰地一声倒塌了。
又过了几个朝代,到了清朝的时候,金溪城里有个叫蔡上翔的先生,写了一本书,替王安石翻案。这一来,惊动了在九泉之下含冤受屈的王安石的阴魂。从蛤蟆山经过的人们都纷纷传说,山谷里经常狂风呼啸,隐隐约约还听得到“冤枉、冤枉”的喊叫声。
不久,恰逢乾隆皇帝游江南。一天,乾隆皇帝骑着马由抚州往浒湾,时近正午,刚好走到蛤蟆山的山腰,忽然间天昏地暗,雷鸣电闪,飞沙走石,山崩地裂。乾隆皇帝偷眼一看,山上怪石林立,脚下陡壁悬崖,吓得他口里连声说:“怪哉!险哉!朕下马也!”说着就从马上滚将下来。从此,蛤蟆山就改叫下马山。
(选自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徐祥可的传说徐祥可又号“困默真人”,蒲塘徐家村人,是一位民间传说的机智人物,类似新疆阿凡提。他的传说诙谐而又滑稽,流传在赣东一带。这个被神化了的形象,实际上是智慧的化身…… “困默真人”的来历一天,徐祥可在铜斗峰砍柴,看见三个须眉皆白的老人斗法,一个在用鱼网兜风,一个在用菜篮提水,一个在用茅草担石。他默默地偷看了好久。突然,一个大石头滚下山,就要砸死在山下田里做事的长工。说时迟,那时快,他一个箭步跳上前去,用挑柴的扁担顶住了大石。三个老人哈哈大笑,授了他一本天书,说是:“孺子可教!”然后飘然而去,无影无踪。
村里的私塾先生偏偏不信。他认为徐祥可是光眼瞎,只字不识,哪能读懂天书?他特意到田畈找祥可,当场写了个古怪的难字——困,问祥可认得不认得? 徐祥可默默一笑,指着满满的春水田,半天不答话。
私塾先生摇摇头:“不识人间字,哪能读天书,孺子不可教也。? 徐祥可眨眨小眼说:“老先生,你还是教你的之乎者也吧,这个“困”字,我不是指给你看了吗,田里关满了水,快淹死禾了,是个淹字!” 私塾先生大吃一惊,竖起大拇指:“对对,困读淹!你默默和,就认得这个古渊字,神,神仙!” 从此,徐祥可就得了一个神仙的名号一一囦默真人。
“长尾巴”钻地了徐祥可从小没爷没娘,跟着堂叔过活。堂叔叫徐庭珍,早年做过小小的主薄官,如今告老还乡,人称大老爷,是个针头上削铁,鸡爪上刮油,放个屁都要臭遍三庄的角色。大老爷把堂侄当作家奴一样使唤,徐祥可也就象长工们一样,从内心恨透了大老爷。
有一年耘禾,长工们坐在田塍上磨洋工,一歇就老半天,大家都说大老爷心太狠,长天拔日吃两稀一干,肚子饿得咕咕叫。
祥可笑笑说:“傻呵,放着现成的牛肉不吃,我们不都是傻瓜吗?” 有个长工怂恿着:“祥可,你敢吃堂叔的牛么?” 另一个说:“那长尾巴水牯(母牛),是大老爷的命根子。谅他不敢!” 祥可双手叉腰,简短地说了句:“敢!”立即掏出一把小尖刀和一包盐。只见他掰开长尾巴水牯的嘴巴,抓一把盐,往那畜牲的舌头上擦了几擦。过了一会儿,那牛感到又咸又涩,舌头伸出嘴外半尺长。徐祥可顺手一刀,割下了牛舌头,挤着眼睛笑道:“来,炒牛招财下酒!” 伙计们从惊呆中呼叫起来,七手八脚,杀死了水牯,分掉了牛肉,最后,剩下牛尾巴。祥可说:“这尾巴给我那堂叔留下吧!” 好个徐祥可,将那水牯的长尾巴往山坡上一插几寸深,就象生了根。
“长尾巴钻地了!长尾巴钻地了!” 大老爷怎么也不相信,这种奇事会发生在他那头心爱的水牯身上,跌跌绊绊地跑来一看,事情果真不假。
大老爷心疼啊,他撩起狐皮袍子,亲自动手,抓住“长尾巴”,使劲地拔着。拔了半天拔不动,急得大老爷满头汗珠,顿脚叫道:“站着干什么,还不来帮一把力!” 人们蜂拥上前,七手八脚帮着拔尾巴。嘿唷,嘿唷……“哧”的一声,长尾巴拔出来了,牛牯却不见了!大老爷仿佛听到“哞哞”的叫声。
徐祥可挤挤眼睛,说:“大老爷(主薄老爷不许他喊叔叔),你看,尾巴断了,水牯成了精,真的钻地了罗!” 大老爷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人们实在想笑,却默默地站着。
大老爷死命地攥住一根血淋淋的牛尾巴,不无好气地嚷着:“都呆着干什么?还不.干活去!你们谁也莫想得我的牛尾巴!” 祥可带领伙计们走了。在山那边又传来他那欢乐的口哨声:“哞——哞!” (选自《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藕丝糖的传说金溪还未建县时,上幕镇有一位唐把总,他生性喜欢吃糖。而且靠用糖馈送亲友,巴结上司而捞得一身荣耀,因此人们背后叫他“糖老爷”。有一年,他为庆祝老母生日,除用糖做成一个禾斛样大的寿字外,还勒令全镇所有的糖师傅必须在九天以内做成一种又软又酥,没有牙齿都能吃得动的糖,如敢违抗,严惩不贷。这一下可难坏了所有的糖师傅,一个个束手无策,第八天晚上,当大家正对着一锅稀糖发呆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满身污垢的跛脚要饭老头,他向糖9币傅乞讨稀糖。糖师傅用碗盛给他,他不接,却自己伸手去抓。只见他一双又黑又瘦又脏的手,象织女穿梭似的不停地抓着。一会儿,便抓出两团又白又细的丝糖,随手向糖师傅一抛,霎时,人便不见了。事后,大家才知道这是李铁拐大仙下凡来搭救他们。于是他们都学着抓,以后便发展成拉,逐步演变成今天的藕丝糖了。
(选自《抚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金溪县卷》)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