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市场价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89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市场价格
分类号: K295.64
页数: 4
摘要: 民国26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商品流通渠道受阻,市场动荡不定,物价波动。表16-8 民国27年6月粮食市场价格表 单位:元/石。民国31年6月,日军入侵,货源短缺,一些地方劣绅和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致使物价上涨。一般日用品,价格隔天大变,朝夕不同,一天内暴涨数次。民国37年1月间,每担稻谷为220元,4月间涨至1000元,涨了四倍半,到9月,每担稻谷已达2万元,比4月份又涨了20倍,其它日用品则随之暴涨。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挂牌公布,制止盲目上涨。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市场价格

内容

民国初期,县内市场价格随行就市,较为稳定。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开始后,商品流通渠道受阻,市场动荡不定,物价波动。
  表16-8 民国27年6月粮食市场价格表单位:元/石民国31年6月,日军入侵,货源短缺,一些地方劣绅和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致使物价上涨。一担谷只能买粗土布3米,或买好点布一、二米,或猪肉3公斤,或套鞋1双。特别是食盐,担谷还买不到0.5公斤,且常常是有钱无处买。
  表16-9 民国33年4月金溪县与邻县物价对照表单位:元(法币) 民国34年冬,国民党发动内战,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暴涨。到了民国37年,价格上涨更剧。一般日用品,价格隔天大变,朝夕不同,一天内暴涨数次。民国37年1月间,每担稻谷为220元,4月间涨至1000元,涨了四倍半,到9月,每担稻谷已达2万元,比4月份又涨了20倍,其它日用品则随之暴涨。到后来,早晨买担谷的钱到上午只能买回2斗米。物价暴涨,人心惶惶,市民不敢留钱在身,都以购买实物为稳。市场上小商店纷纷倒闭,穷苦农民更是苦不堪言。曾经有人画过这样的讽刺漫画(刊登在解放前国民党出版的报纸上),一个穷人背了比人还高的钞票去米店买米,而米店却只是用戥子秤米给他,标题曰:“米市奇观”,真实地画出了那时的状况。
  解放后,县内市场物价基本平稳。大部分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一直执行国家计划,采取“基本不动,个别调整”的方针,变动很少。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对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挂牌公布,制止盲目上涨。1952年以后,县内市场商品价格基本稳定。1959年起,连续3年自然灾害,农业减产,物资供应紧张,集市贸易价格猛涨,县内市场一度出现猪肉10~16元1公斤,芋头1元1公斤的高价。1960年12月,国家对7种食用油脂的统购统销价格进行大幅度调整。1961年7月,在提高粮食作物收购价格的同时,再,一次调整油脂油料及农副产品购销价格,收购价格提高的幅度高于销售价格。粮食购价提高后,出现购销倒挂,其亏损部分由国家财政补贴。1962年,对人民生活必需的18类消费品的价格继续保持不变,其它商品的价格逐步下降,接近国家计划价格。1965年,粮食统销价格提高,与统购价格持平,国家对职工实行粮价补贴。1967年下半年,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精神,县内物价停止调整,实行冻结。1973年,粮食部门对完成征购任务后的粮食、油脂油料实行加价收购,称为“超购”,超购的价格高于牌价30%。1979年,国家对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于购销倒挂出现的经营亏损由国家实行财政补贴。粮油的超购价格,由原来高出牌价州%提高到50%。部分副食品,如猪、牛、羊肉、禽、蛋、牛奶等的销售价格也适当调高,国家对每个职工每月加发5元的副食品补贴。1981年I1月,国家对涤棉布f包括中长纤维织物)的销价,平均每米降低6角6分,对高中档烟酒的销售价则进行提高,原则是高档多提,中档少提。1985年,生猪的购销价格放开,实行指导性议购、议销,国家给城镇吃商品粮人口每人每月补贴1元2角。
  表16-10 1981年人民生活主要商品国营零售牌价表16-11 县城集市贸易价格表单位:0.5公斤/元表16-12 解放后主要粮油品种购销牌价变动表单位:50公斤/元表16-13 稻谷与主要经济作物、生猪的比价情况表单位:担/元说明:1.稻谷为被交换品,棉花等为交换品。如1950年1舢稚花可换稻谷16.12担 2.本表价格均为标准级价。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