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集市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81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集市贸易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摘要: 分布金溪各地的集市,分别以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为集日,少数集市每日早晨当集,定期而聚,并以几种主要的农副产品划分交易场所,如谷(米)场、家禽场、猪场、牛场、蔬菜场,手工业产品也按品种归类摆设,便于选购。解放前,除蔬菜及手工业产品外,其他交易市场,如谷(米)场、猪场、牛场等都有牙人从中撮合,视其产品优劣,先由牙人开价,再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买卖成交后,付给牙人的报酬叫牙钱。解放后,各地集市均不用牙人,有市场管理员负责管理物价,维护市场秩序。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集市贸易

内容

分布金溪各地的集市,分别以农历的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日为集日,少数集市每日早晨当集(即露水集),定期而聚,并以几种主要的农副产品划分交易场所,如谷(米)场、家禽场、猪场、牛场、蔬菜场,手工业产品也按品种归类摆设,便于选购。解放前,除蔬菜及手工业产品外,其他交易市场,如谷(米)场、猪场、牛场等都有牙人从中撮合,视其产品优劣,先由牙人开价,再经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买卖成交后,付给牙人的报酬(有的只由买主付给)叫牙钱。解放后,各地集市均不用牙人,有市场管理员负责管理物价,维护市场秩序。
   集市贸易这种为群众所熟悉的商品交换形式,有着几个朝代的历史,几经兴衰。到解放前夕,全县共有秀谷(民国初年改为天天集)、浒湾两个城镇市场和潢汰渡、黄源、琉璃、陈坊、新积、双塘、陆坊、黄通、左坊、石门、琅琚、合市、孔坊13个农村集市。解放以后,集市贸易也是几经曲折,才得以较大的发展。从1949年5月金溪解放至1955年,上市的传统产品有禽蛋、水产、蔬菜、米(谷)、肉类,土产有柑桔、甘蔗、花生、红糖、荸荠等,经营虽稳定,但为数不多且有明显的季节性。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许多品种列为粮油二类物资,实行了统购和派购,集市贸易上市量聚减。195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农村集市贸易的指示》,城乡渠道有所畅通,物资交流略显活跃。1962年,中共中央提出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金溪的集市贸易又恢复正常,除黄源、新积两个集市不适应商品流通的要求而关闭外,秀谷、浒湾、石门、左坊、琅琚、陈坊、琉璃、双塘、陆坊、黄通、潢汰渡等11个集市都得到恢复。1967年,狠抓阶级斗争和割资本主义尾巴逐渐波及集市贸易,对集市贸易实行“严格限制,逐步代替”。1968年,关闭秀谷、浒湾两个城镇市场,对石门、左坊、琅琚、潢汰渡、陈坊、琉璃、双塘、陆坊、黄通9个集市,则由三日集改为五日或十日一集,不恰当地减少了集期,使市场萧条冷落,给城乡人民生活带来了不少困难。1979年开始放宽政策,尔后,金溪经济有了很大起色,特别是农村中出现了生产专业户,商品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集市贸易也随之兴旺。到1985年,全县有城镇市场2个:秀谷、浒湾;农村集市13个:石门、左坊、潢汰渡、双塘、三江口(以上为三六九当集)、琅琚、琉璃、陆坊,黄通(以上为二五八当集)、对桥(为一四七当集)、合市、孔坊、彭家渡(以上为露水集)。市场日趋繁荣活跃,据1985年全县农村集市贸易成交额统计:成交额为969万元,比1980年216万元增长3.5倍,相当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9.45%。集市贸易已普遍超出了以前那种互通有无的狭小范围,商品的生产和交流,不再只是局部为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用品的交换,而是面向全地区、全省以至全国的市场。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