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体制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78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体制演变
分类号: F721.2
页数: 3
摘要: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提倡合作事业。据《江西各县社会调查》载,民国23年,全县有县联社1所,社员20人;乡镇合作社24所,社员29686人;警管合作社49所,社员1270人。又据《江西省政府会议录》载,民国29年10月底,全县有合作社49所,其中保荦.位社42所,乡镇单位社4所,区联社3所,社员46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设合作指导员2人,担负组社规划和合作行政事务。由于合作社不务实业,徒有虚名,乡间合作事业仅流于形式。同年3月,县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社统称国营商店。基层供销社全都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同时调整了网点,使商品流通更趋合理。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体制演变

内容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提倡合作事业。据《江西各县社会调查》载,民国23年(1934),全县有县联社1所,社员20人;乡镇合作社24所,社员29686人;警管合作社49所,社员1270人。又据《江西省政府会议录》载,民国29年10月底,全县有合作社49所,其中保荦.位社42所,乡镇单位社4所,区联社3所,社员46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设合作指导员2人,担负组社规划和合作行政事务。由于合作社不务实业,徒有虚名,乡间合作事业仅流于形式。
   解放以后,县人民政府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出发,积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1951年8月,成立金溪县合作社联合社,下设人事、统计、会计、生产、供应、推销、秘书7个股,共有工作人员40名。同年9月至10月,先后成立石门、陆坊、琅琚、城厢镇、双塘、浒湾6个区级供销合作社,尔后又增设琉璃区级供销社和左坊、江坊、彭家、旸田、对桥、黄通、孔坊、坪上、黄源、新积10个分社及靖思分销组,共有职工90人。其性质是由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自愿组织起来,并由国家扶助建立的商业组织,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实行社员股金分红。1953年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成立浒湾批发站,负责采购商品,开展批发业务。1954年,县合作社联合社改名为县供销合作社,同时成立日杂品和农副产品两个经理部,1955年又增设生产资料经理部。1957年4月实行行政业务合一,将原3个经理部、9个股、2个室合并为5个科,12月又合并为秘书、财会统计和业务3个科,年底,全县供销系统职工有201人。1958年,基层供销社也作了调整,全县设陆坊、城关(后改为珊城)、琉璃、浒湾、双塘、琅琚、石门、厚山、左坊、霞澌、畅田(后改为横源)、黄通12个基层供销社。同年3月,县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社统称国营商店。1962年9月,县社和基层社均恢复原来名称。1969年7月,机构又一次大合并,县供销社、商业局、物资局、手工业管理局组成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局革命委员会,1970年撤销,县供销社又一次恢复。1971年又和商业局、粮食局组成一个单位,称商业局。在此期间,基层供销社也随着公社行政区划的增加而增加。1978年12月,县供销社又从商业局划出。到1981年,县社机关共有职工32人,下设秘书、业务、计统财会物价和储运4个股,所属企业有4个专业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茶叶果品杂品公司、棉麻烟公司)和16个基层供销社(石门、陆坊、双塘、浒湾、珊城、琅琚、琉璃、左坊、对桥、黄通、何源、芦河、陈坊、合市、崇麓、前进)。共有分店22处,代购代销店94处,各种门市部83个,饭店10处,糕点加工部16个,全县供销系统职工达785人。1983年8月,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实行还社于民。名称也改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社全都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同时调整了网点,使商品流通更趋合理。到1985年,全县已形成一个有16个基层供销社、4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1个转运站、9个代购代销店、113个收购供应门市部、12处饭店、16个糕点加工部的庞大农村商业网,职工人数增至866人。
   表14-8 供销系统1985年基本情况表 续表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