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78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
分类号: F721.2
页数: 6
摘要: 国民政府曾提倡合作事业。据《江西各县社会调查》载,民国23年,全县有县联社1所,社员20人;乡镇合作社24所,社员29686人;警管合作社49所,社员1270人。又据《江西省政府会议录》载,民国29年10月底,全县有合作社49所,其中保荦.位社42所,乡镇单位社4所,区联社3所,社员46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设合作指导员2人,担负组社规划和合作行政事务。由于合作社不务实业,徒有虚名,乡间合作事业仅流于形式。同年3月,县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社统称国营商店。基层供销社全都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同时调整了网点,使商品流通更趋合理。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供销合作商业

内容

第一节体制演变。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提倡合作事业。据《江西各县社会调查》载,民国23年(1934),全县有县联社1所,社员20人;乡镇合作社24所,社员29686人;警管合作社49所,社员1270人。又据《江西省政府会议录》载,民国29年10月底,全县有合作社49所,其中保荦.位社42所,乡镇单位社4所,区联社3所,社员46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设合作指导员2人,担负组社规划和合作行政事务。由于合作社不务实业,徒有虚名,乡间合作事业仅流于形式。
  解放以后,县人民政府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出发,积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1951年8月,成立金溪县合作社联合社,下设人事、统计、会计、生产、供应、推销、秘书7个股,共有工作人员40名。同年9月至10月,先后成立石门、陆坊、琅琚、城厢镇、双塘、浒湾6个区级供销合作社,尔后又增设琉璃区级供销社和左坊、江坊、彭家、旸田、对桥、黄通、孔坊、坪上、黄源、新积10个分社及靖思分销组,共有职工90人。其性质是由农民和其他劳动人民自愿组织起来,并由国家扶助建立的商业组织,是国营商业的有力助手,实行社员股金分红。1953年根据业务工作的需要,成立浒湾批发站,负责采购商品,开展批发业务。1954年,县合作社联合社改名为县供销合作社,同时成立日杂品和农副产品两个经理部,1955年又增设生产资料经理部。1957年4月实行行政业务合一,将原3个经理部、9个股、2个室合并为5个科,12月又合并为秘书、财会统计和业务3个科,年底,全县供销系统职工有201人。1958年,基层供销社也作了调整,全县设陆坊、城关(后改为珊城)、琉璃、浒湾、双塘、琅琚、石门、厚山、左坊、霞澌、畅田(后改为横源)、黄通12个基层供销社。同年3月,县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供销社统称国营商店。1962年9月,县社和基层社均恢复原来名称。1969年7月,机构又一次大合并,县供销社、商业局、物资局、手工业管理局组成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局革命委员会,1970年撤销,县供销社又一次恢复。1971年又和商业局、粮食局组成一个单位,称商业局。在此期间,基层供销社也随着公社行政区划的增加而增加。1978年12月,县供销社又从商业局划出。到1981年,县社机关共有职工32人,下设秘书、业务、计统财会物价和储运4个股,所属企业有4个专业公司(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公司、茶叶果品杂品公司、棉麻烟公司)和16个基层供销社(石门、陆坊、双塘、浒湾、珊城、琅琚、琉璃、左坊、对桥、黄通、何源、芦河、陈坊、合市、崇麓、前进)。共有分店22处,代购代销店94处,各种门市部83个,饭店10处,糕点加工部16个,全县供销系统职工达785人。1983年8月,供销社体制进行改革,由全民所有制改为集体所有制,实行还社于民。名称也改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社全都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议,民主选举产生新的理事会、监事会,同时调整了网点,使商品流通更趋合理。到1985年,全县已形成一个有16个基层供销社、4个专业公司、1个贸易中心、1个转运站、9个代购代销店、113个收购供应门市部、12处饭店、16个糕点加工部的庞大农村商业网,职工人数增至866人。
  表14-8 供销系统1985年基本情况表续表第二节股金资产一、股金供销社的社员和股金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1951年建立基层供销社后,开始在农村发展社员和吸收股金,年底,发展社员10131人,吸收股金16102元。尔后两年,社员人数和股金金额均有所增加。1954年至1967年间基本没有变化。1968年后,陆续给社员退还股金。到1979年,有社员2万人,股金4万元。1980年,社员人数降至1.7万人,股金也降至3.4万元。1983年始,随着供销社体制改革,进行清股分红,扩股增股,至1985年底,社员增至71490人,股金增至14.29万元。
  一、资产自有流动资金:供销合作社自有资金的来源有二:一是十上拨给,二是每年分配中的公积金。由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促进供销社的发展,因此,供销社自有流动资金增加比较快。到1985年达到131.32万元。
  固定资产:随着供销社的发展而增加,至1985年,达到329.63万元。
  供销社社员股金资产表表14-9 第三节专业公司一、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1955年成立,称生产资料经理部,1969年改称生产资料组,1974年又改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是独立核算单位。至1985年,有职工41人,门市部2个,仓库7栋面积2441平方米,汽车2辆,自有资金14.06万元,固定资产47.1万元。主要经营化学肥料、农药、农用薄膜、农药器械、农械零配件、中小农具等一百多个品种。所经营的各种商品来源于两条渠道,一条是根据计划由省、地公司拨给,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二是自行采购地方工业商品或加工订货。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本着为生产服务的方针,采用政策亏损,各级合理负担的办法来减轻农民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由于该公司在为农业生产服务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先后于1974年、1976年、1980年和1981年被评为地区财贸先进单位。1983年至1985年,年年被省和地区商业部门评为先进单位。
  一、土产公司其前身为农副产品经理部,1973年改称土产公司,是独立核算单位。主要经营土产类及废品等。1985年,有职工33人,门市部2个,仓库2栋计400平方米,自有资金4万元,固定资产11.24万元。
  三、茶叶果品杂品公司成立于1980年8月,是独立核算单位。主要经营茶叶、干鲜果品、杂品等数百个品种。1985年,有职工32人,门市部2个,仓库4栋面积400平方米,自有资金3.64万元,固定资产12.1万元。下属单位有干鲜果厂。
  四、棉麻公司于1980年8月成立,是独立核算单位。在此以前,棉麻业务由土产公司经营,下属单位有县城轧花厂和浒湾收购站。1985年,有职工80人,仓库15栋,面积3000平方米,门市部17个,汽车4辆,自有资金3.95万元,固定资产37.68万元。
  五、供销贸易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独立核算单位,有职工23人,仓库2栋面积400平方米,门市部1个,固定资产44.6万元。该中心以批发为主。1985年批发营业额达223万元,经营品种主要有纺织品、副食品、针织品、五金交电等,是年获利润1.3万元。
  第四节农副产品收购供销社主营的农副产品,品种繁多,收购量大。50年代初,对农副产品的收购主要采取代购和推销两种形式,其品种有粮食、油料、畜产品、土特产品等,经营范围不明确。1954年后,不再代购粮食和油料,其它农副畜产品及废品则自己收购、自己调出、独立核算。随着业务的扩大,收购额不断增力加,1953年为19.33万元,1957年增至68万元,1960年增至89万元,1980年增至327万元,到1985年达401万元,为1953年的20.7倍。收购的既有传统产品,如茶叶、柑桔、烟叶、皮张、肠衣等,还有70年代新发展的产品,如黄麻等,其中以黄麻、茶叶、柑桔为大宗。
  供销社在收购农副产品的同时,还参与生产、指导生产,从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方面支持农户发展生产。县社设立生产股(后改为业务股)专门帮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各专业公司和基层供销社每年都要派人到农村充当技术辅导,同时还在乡镇所在地和交通要道设立综合收购门市部,及时收购,方便群众。收购的农副产品一部分供应本县,大部分上调支援国家工业生产和对外贸易。
  表14-10 解放后几个年份主要农副产品收购表第五节生产、生活资料供应供销社担负农村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专业公司经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杂品、棉、麻、烟、土产品、十鲜果、茶叶、畜产品以及废旧物资。基层供销社除经营上述商品外,还经营农村需要的工业产品。
  供销社供应的商品绝大部分由外地和国营商、眦部门购进和调入,来源有三:一市省、地商业部门,即县社在那里组织调入,再批发给基层供销社;二是“满天飞”的购进和调入,有些商品,省地商业部门不能满足或不经营,供销社就到各地自行采购,有的直接从外地供销社调入;三是各种日用工业品,如纺织品、文具、糖、烟、酒、五金、交电、化工等商品,由基层供销社在本县国营商业批发站进货。1980年以后实行多渠道进货,各基层社相继到全国各地的工厂和商业批发单位组织进货。
  县社和基层社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商品销售,每年要分别召开数次社主任和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及营业员会议,分析市场行情,了解本县本社商品余缺情况。50年代中期,不少门市部还设立缺货登记薄,直接听取顾客意见。县社负责业务和财会工作的职能股,还定期对基层社的库存进行调查,不定期召开业务人员会议进行商品余缺调剂。同时,还通过组织物资交流大会和农忙时间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增加销售网点,组织货郎担、货郎车下乡,用送货上门等办法,扩大商品销售,加速商品流转。全县供销系统几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954年国内纯购进79万元,国内纯销售77万元;1957年国内纯购进68万元,国内纯销售215万元;1973年国内纯购进227万元,国内纯销售972万元,利润38万元;1981年国内纯购进547万元,国内纯销售1908万元,利润43万元;1985年国内纯购进836.5万元,国内纯销售3348.44万元,利润24.82万元。
  表14-11 农业生产资料几个年份销售一览表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