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作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76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营作风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县内商业资本主要集中在大商人手中,不少地主、官宦兼营商业。他们经营目的是唯利是图,追求高额利润,那里有利润就往那里钻,那种商品利润大就拼命经营那种商品。此时,大部分商店经营的都是一般生活用品,经营生产资料的商店很少。商人赚钱的花样很多,有时把货物囤积起来,抬高物价;有时则大量倾售,薄利多销;有的还能揣摸顾客的心理,如商品过秤后加搭头,使顾客感到满意。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经营作风

内容

清末、民国时期,县内商业资本主要集中在大商人手中,不少地主、官宦兼营商业。他们经营目的是唯利是图,追求高额利润,那里有利润就往那里钻,那种商品利润大就拼命经营那种商品。此时,大部分商店经营的都是一般生活用品,经营生产资料的商店很少。商人赚钱的花样很多,有时把货物囤积起来,抬高物价;有时则大量倾售,薄利多销;有的还能揣摸顾客的心理,如商品过秤后加搭头,使顾客感到满意。为了赚钱,挖空心思争顾客,顾客进门,笑脸相迎,并待以烟茶,顾客出门,热情相送,即使不买东西也一样对待。
   旧时的商人有不少精通生意经,他们能掌握时机,谋取厚利,并能根据市场行情和物价的变化来决定经营方向。浒湾纸业大老板黄炳麟就是靠掌握时机发家致富的。黄初来浒湾,摆摊出售杂货,资金不过数百元。几年后,他看到浒湾纸业兴旺,大有赚钱的市场。民国3年(1914),黄就邀请南丰同善社首脑之一周兰馨入股添资办“天盛仁”纸号,用同善社一笔巨额存款在黎川樟村和福建泰宁等地收购了千余担土纸,不到半年,纸价陡涨,一年就赚3万元。后来,黄又用赚到的钱到上海大德染料洋行贩运颜料来浒湾零趸,批给浒湾大小染纸作坊。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货不得进口,不到两年颜料就上涨了一百多倍,黄的资本一下子就超过百万元。钱越赚越多,店越开越大,上海、汉口、南昌、抚州以及赣东各县都有他的行.庄、号、店,到解放前夕,各地雇用的资方代理人有数百之多,财产也数百万计。
   在激烈的竞争中,资本雄厚的大商号常以暂时降价的手段,招揽顾客和同行相杀,资本较少的小商店常常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降价出卖底货以挽商誉,常至亏去血本。等到底货告罄时,大商号复抬市价,小商号只好自叹自唉,经过一二次这样的风波,小商号就得宣告倒闭。浒湾“怡兴和”豆油厂挤垮“大盛”豆油厂就是一例。“怡兴和”老板和“大盛”老板都是临川人,且有些亲缘关系,“怡兴和”老板就在“大盛”厂加入了股份,其口的不是支持亲友发展经营,而是以股东权利成为“大盛”厂的经济坐探,结果对“大盛”厂的原材料,进销库存情况及、业务往来一目了然。民国36年“怡兴和”和“大盛”都在进贤三阳镇义丰收购黑豆子,“怡兴和”资金雄厚,来货多,就叫伢人压级压价,垄断市场。来货稀少,就抬高价格。当豆子运到浒湾后,他若打听到“大盛”所购的豆子比他店的贵,就把豆油及其他成品不计成本地降价出售。这样做看来该厂大亏其本,但“大盛”就无法抵制,只得跟随他们降价出售。经过一段时间,“怡兴和”得知“大盛”资金亏损将尽时,又来个翻身打算,将各类成品调高价格,“大盛”因资金亏损已尽,进货无力,提高销价亦存货无几,只得帮着哄场,不久后就宣告倒闭,市面上成了“怡兴和”独家经营。
   赊欠记帐是商人为把生意做大做活而普遍采用的方式。此时,不管是搞批发还是搞零售的都十分注重信誉,可以先让人把货物提走,过后再缴钱,只要按约定的时间交足欠帐,没有本钱或本钱不够都能进到货。
   除此之外,欺骗手段常见于商店之中。群众喜爱的小鸡牌布,价格很高,有些商人就把公鸡、人民等牌号的布充小鸡牌布出售,以次充好;有的竞以观音土当石灰出售,以假充真;有的在食盐里掺砂,弄假掺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大部分成为欺人之谈。
   清未、民国期间的中、小行商和坐商,资本不大。他们活跃在城乡,摆摊设点,设庄采购,长途贩运,批零兼营。小商贩经营比较稳重,资本也小,他们小吃小做,走乡串户,肩挑叫卖,结交乡下农户,进行经营交易。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