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网点和行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76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网点和行业
分类号: F721.2
页数: 5
摘要: 第一节 网点和行业 清末与民国时期,金溪商业有城镇市场2个,农村圩集17个,主要行业有粮食、纸业、南货、布匹百货、木竹、饮食客栈、药业、银楼业等。浒湾镇——清和民国时期,全县商业的中心 浒湾由于交通便利,水路上达南城、南丰,广昌,下通抚州、南昌等地,陆路有金临公路。全县米谷多由浒湾聚集运出。抚河上游及芦河运出木竹皆由浒湾起河存卖,从外地购进的商品也从浒湾运往各地,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特别是九江、南昌相继被日军侵占以后,陆路交通阻塞,主要靠水路运输,浒湾成为赣东数县粮食、纸张、木竹等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南货业,因与人民食用关系密切,故以网点和从业人员而论都是一个较大的行业。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商业网点 商业行业

内容

第一节 网点和行业 清末与民国时期,金溪商业有城镇市场2个,农村圩集17个,主要行业有粮食、纸业、南货、布匹百货、木竹、饮食客栈、药业、银楼业等。
   浒湾镇——清和民国时期,全县商业的中心 浒湾由于交通便利,水路上达南城、南丰,广昌,下通抚州、南昌等地,陆路有金临公路。全县米谷多由浒湾聚集运出。抚河上游及芦河运出木竹皆由浒湾起河存卖,从外地购进的商品也从浒湾运往各地,商贾云集,市面繁荣。特别是九江、南昌相继被日军侵占以后,陆路交通阻塞,主要靠水路运输,浒湾成为赣东数县粮食、纸张、木竹等物资的主要集散地。加上南昌等地商人大量踊入,人员骤增,南城、南丰、资溪等地的商人都要来浒湾进货。当时的浒湾,店铺毗连,人群熙熙攘攘,闹市昼夜不绝,各店生意兴隆。三更半夜叫卖汤圆、清汤声不绝于耳。民间流传,浒湾有“十锦”,即和顺祥土布、祥和贡面、天盛仁纸、赞育堂药、怡和豆豉,民顺楼粉、和生栈饼,洪太生纸伞、龙香阁墨、品芳斋桔饼。因此,浒湾在金溪有“小上海”之称,后来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和县城商业的逐步繁荣,浒湾商业才渐渐跌落下来。
   粮食业是浒湾商业中资本雄厚,而且又 一直兴盛的行业。全镇大小米店、米行、谷行有40余家。民国22年(1933),有7家米行用机器碾米,资本最多的达3万元,有工人10个,每,月出米140石;最少的也有2万元,工人7个,每月出米100石。其中,聂寿茂开的“源盛”米行生意最大,拥有30只大米船,长年运米至汉口、上海等地,船引题埠,,市民看见有“源盛”牌号的米袋就竞相购买。
   纸、业也是浒湾商业中资本雄厚的行业。远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就有土纸纸槽。清乾隆、道光年间最盛,全镇有大小纸店、作坊140余家。纸槽300多个,直接或间接以纸业为生的人众多,经营品种除传统产品上纸以外,还有颜色纸张、毛边纸以及对联等,在外地享有盛名,故民间有“药不到摊树不灵,纸不到浒湾不齐”之说。民国时期,纸业中落,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纸店仍有11家,其中:天盛仁、莫华香、刘五仁、源茂盛、仁誌、周定年的资本在10万元以上,这些大商号都是以批发为主,后因进口纸张的大最推销,该业才日趋衰落。
   南货业,因与人民食用关系密切,故以网点和从业人员而论都是一个较大的行业。数十家南货店中资金在2万元以上的有义顺仁.品坊斋、周大昌、恒昌,德昌、厚生、和大7家,这些大店都设有糕点作坊。品坊斋和义顺仁还设有桔饼作坊并兼理本业的批发业务,桔饼最高年产量达15万多公斤。
   布匹、百货业,清末、民国初期以和顺祥、正兴祥、正与祥、左德太4家为大,其中和顺祥和正兴祥还附设染作坊。民国10年以后,又先后开设了瑞兴林、左德昌、万顺泰等店,资金都在10万元左右,经营品种皆以土棉布为主,兼营少量的绸缎和百货。南昌被日军侵占以后,织布工人大量踊进浒湾,机织布匹的花色品种及数量才逐日增多。
   饮食服务、忆以杨毛仔开设的“品仙居”为最早,资本也最多,百里闻名,有店员17人,另雇请3至4人驻店宰猪,经营范国有包办洒席、面食、水粉,另外还附设床铺20米张,住的都是上等客,每天营业额达40至50)块光洋。“品仙居”的家业曾被日军捣碎,后虽霞整家业,但终不如当年。除“品仙居”外,比较大的饮食店还有民顺楼、五福楼、肖文炳、徐占祥、菜发馆,九花楼、汪四红,和盛楼等10余家,大部分都兼营住客、业务。比较大的旅店,有陈八宝饭店、交通饭店、昭武饭店、丁富宝饭店、和盛栈、付甘呈饭店。比较大的茶店有何云龙茶店、兴存楼茶馆,但经营额都不大,只有茶桌10来张。照相馆由潘必栋独家经营,于民国27年开业,至解放后转为公私合营。
   木竹业,也是浒湾商业中一个较大的行业,都集中在洲头上清未开业的有正顺架、荣顺架,复顺架,资本都在4万元左右。民国时期开业的有金溪庄、裕源庄、泳古庄、森盛庄,资本都住万元以上。其业务主要代代客买卖木竹。
   银楼业是专门从事金银买卖和首饰加工的行业。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喜爱金银首饰.富人婚嫁及儿女出生后往往要清银匠加工首饰,故浒湾金银加工店较多。清末、民同初,银楼业有罗万泰、余义成.庆云楼、同泰、饶宝丰5家。民国10年后开、业的有宝泰、万春楼、万盛楼、余万美、余天盛、余义盛、宝华、同兴8家,这些店一般是家养店,经营规模都不大。
   其他行业中,经营规模比较大的有怡兴和豆油店,资本在10万元以上,主要经营豆豉和豆油。还有陈泰泉开的“陈泰记”水果行,专门经营各种水果,资本约1万元。
   秀谷镇——全县商业后起之秀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始在城内办墟场,以一、四、七为期,并选定县署前和城隍庙侧两处为墟场,搭盖棚厂,以便商贩贸易休息,同时公举了数人在墟场经理,还公议了章程。做1石米交易,买卖双方各出钱20文,做1石谷交易,则各出钱16文。民国初,城内开始出现坐商。至民国24年,县城商业有95家,其中粮食、业20家,南货业17家,布匹白.货17家,饮食服务业16家,中西药业7家,文化用品3家,五金颜料业3家,建筑材料业2家,其他行业10家。因交通不便,加上镇内人口少,故生意冷落异常。每天,只有早上人多点,下午3点以后,行人稀少。各种货物大多经抚州、浒湾以肩挑车推运入。民国27年,南城至鹰潭公路始通,横贯县境,汽车北通鹰潭,南至南城,土特产得以大量输出,人口逐渐增多,县城商业才日渐发达。到民国35年,粮食行业的工人增加到二三百人,大小米店达170余家,饮食店20多家,比较大的南货店也有15家之多。
   南货店是从民国初开始发展起来的,较大的南货店有贻丰、素芳斋、罗丰祥、福康祥、协丰、聚丰、怡泰、天盛龙、福昌龙等,其中以贻丰为最大,经营了三代,在抚艘汉口等地还设有分店,店员有17人,占整个行业店员人数五分之二。较小的商店有许仁寿、永和祥、敦兴号、天盛龙、义兴和(兼营布匹)等,主要经营烟、酒、糕点、海味面、酱油、酱菜、竹笋、香菇、木耳等生活必需品,经营品种达170多种。每天营业收入最大的贻丰号也不过10块光洋左右。
   布匹百货业较大的有吴隆泰、曹三益、温一泰、义兴和、周华泰等,较小的商号有王乾泰、周正泰、和顺祥、义顺和等,以经营土布为主,兼营绸缎和百货,一匹绸缎常常要卖一至两年以上,因为一般市民除嫁娶不得已去买几尺外,平时是无钱购买的,而那些有钱人则以到大城市去购买为荣,不愿在金溪这样小县城购买。
   饮食服务业也因人口不多而较冷落。清未、民国初期,县城的饮食店有泰和馆、协和馆、和平、小乐天等几家,民国32年后,又增设了长春楼、同香园、许年青等,经营范围一般都是包办酒席、炒菜、面食、水粉等。此外还有以住客为书兼营饮食的安安饭店、花园饭店、交通饭店、民生饭店等。此时,县城各店出的水粉粉质特好,嫩滑柔软,是老百姓最简单的早点,价既廉、味又美。如果自买鲜肉、香菇去做粉汤,用小碗盛食量大的可吃五六十碗,一般食量都可以吃二三十碗,过往旅客,以及回城探亲的人都要以饱餐水粉一顿为快事,而泰和馆和醉仙楼两处出的水粉又略胜一筹。至于理发店,民国时期县城只有三四家,各店的规模都不大,另有几个挑担提箱和流动服务的理发匠。照相馆也只有1家,由游杏基经营,民国17年独资开业,至解放后合营。
   屠宰业,民国时期县城共有屠户20余家,经常操刀卖肉的只有七八户,每天杀猪3至4头,经营方式主要有上门杀猪,二三户合伙买猪杀后分开卖肉,以及借肉应市卖后还钱等。
   农村圩集 清末、民国时期全县有双塘、石门、左坊、江坊、旸田、孔坊、对桥、陆坊、潢汰渡、坪.上、黄源、黄通、琅琚琉璃、新积、陈坊积、合市17个农村圩集。以双塘为最大,大小商店有六七十家,从业人员100多人。其他农村圩集的商店,多则几十家,少则十来家。分散在这些圩集从事商业活动的绝大部分人员都是些小商小贩,大商号只是极少数。
   表14-2 解放前夕全县商业网点行业人员情况表 解放以后的私营商业在社会商品流通中仍占有一定地位。解放初期,私营商业比较稳定。1950年,全县有私营商业870户,从业人员1011人。资本额包括固定资产共12.01万元(折新人民币,下同)。在此期间,县人民政府执行中国共产党“保障贸易自由,保证正当工商业发展,坚决取缔投机倒把、违法经营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同时又成立工商科,加强了对私营商业的领导,并以加工、定货、收购、采取国家扶助的办法,使私营商业得以适当发展。至1953年底,全县私营商业达到2091户,从业人员2311人,资本额45.13万元。1954年起,私营商业的比重逐渐缩小。是年,全县私营商业只有1432户,从业人员1872人,1955年降至1112户,1311人。1956年完成对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金溪的个体商贩,有的纳入合作商店,有的转业,继续经营的仅有68户。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个体商贩受到进一步限制,过村串户的小贩基本上没有。1977年后,个体商贩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1980年,全县有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的个体商贩152户,从业人员155人,其中:饮食服务业68户,从业人员68人。此后,由于国家在银行贷款、货源分配、税收负担等方面对个体商业给予适当照顾,个体商贩大大增加,至1985年,个体商贩达1786户,从业人员达2191人,其中:饮食业146户,从业人员267人;服务业59户,从业人员75人。
   1981~1985年个体商贩表 表14-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