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70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城镇建设
分类号: TU984
页数: 3
摘要: 民国时期设有房产管理机构,管理民国政府的公产房。解放后,公产房的管理先后由县财政局、民政局、商业局、城关镇和浒湾镇分管或兼管。1963年成立金溪县房地产管理所,负责城关、浒湾镇、左坊、双塘公社的公产房维修及房租收费工作。1976年11月18日成立金溪县基本建设局。职能由原来的单纯房产管理扩充到统管全县的城镇规划和城镇基本建设范畴的勘探设计,建筑安装及市政公共设施。1984年5月称金溪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职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乡村建设的管理和环境保护二项。民国期间,城墙渐被拆除。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此街道进行改造。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城镇建设

内容

第一节机构设置民国时期设有房产管理机构,管理民国政府的公产房。
  解放后,公产房的管理先后由县财政局、民政局、商业局、城关镇和浒湾镇分管或兼管。1963年成立金溪县房地产管理所,负责城关、浒湾镇、左坊、双塘公社的公产房维修及房租收费工作。1976年11月18日成立金溪县基本建设局。职能由原来的单纯房产管理扩充到统管全县的城镇规划和城镇基本建设范畴的勘探设计,建筑安装及市政公共设施。1980年改成基本建设委员会。1984年5月称金溪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职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乡村建设的管理和环境保护二项。局机关设人事秘书、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综合4个股,共12名工作人员,隶属单位有:房地产管理所、建筑设计室、自来水公司、建筑综合管理站和建筑公司。
  弟二节秀谷镇北宋淳化5年(994)金溪建县,县城设在秀谷镇。据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绘制的图纸看,县城城廓周围1公里,高约1.67米,设南北两门。元朝时倒废。明洪武初,设四门,前日宣化,北曰迎恩,南曰埠民,正北曰朝天。后又倒废。弘治十一年(1498),分巡佥事沈锐在原址.上重建四门。嘉靖三十七年(1558),知县张乔相改度规模,铲平土垣,用砖石砌垒,城廓周围4公里,高6米,宽8.33米,设四门:东曰协和,西日埠城,南曰迎薰,北曰拱辰。工程从张乔相开始经后任马尧相、高冈完工。在清朝,知县陈延稷、黄镛、张敬元、平圣台、贺维锦、万国荣、张振三、罗荣绪等亦曾对城廓进行过修筑。张振三还在城廓上设有垛口1458个,城门城楼4座,水门8座,各门俱嵌铁片,设铺房,并开挖南门外沟港一道。城长4890米有余,城高6米左右。城墙自始建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止,前后7次加固修建。民国期间,城墙渐被拆除。
  民国25年(1936)前,街道(今胜利路)自西至北约2.5公里,街宽2米,中间是板石,两边乱石铺砌,低洼不平。有谚说:“路无半里直,街无百尺平。”胡同锐角多,弯曲起伏,缺乏完整的路基和路面。民国25年,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周作孚(金溪人)坐镇金溪和县长王赞贤一起,抽调20多个乡的民工将原街拆除,店面全部缩进,重整街道。对此,位于街道两旁的商民、店主均有反感,但摄于周作孚的权势,不敢公开抗拒。后经协商,采取各缩一半的办法。使每个店主都能保留部分店面。一年后工程竣工,街宽可并行两辆汽车,但街道仍未整直。
  主要街道现有4条: 胜利路从毛毡厂门口起,经剧院至水电局门口,全长1945米。民国25年(1936),将板石为主的街道全部改成以沙石为主的公路街,汽车从街中驶过。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拨款对此街道进行改造。1984年从木器厂至房管所铺砌水泥路面。长600米、宽8米。1986年修成房管所至水电局门口的水泥路,长650米、宽8米。水电局门口交叉处,设花圃1个。县城绝大部分商业网点都设在此街。
  秀谷大道北门桥至秀谷华侨农场场部,全长1300米、宽40米。1978年拓展成街,1982年动工修建水泥路面,1984年建成。与金城路汇口处至秀谷华侨农场场部1000米,人行道两旁植有法国梧桐,人行道与车道之间修成若干长条小型街中花圃。大道两侧是县级大部分机关的办公楼。楼前铺设了小型水泥预制块。路面笔直,层楼栉比,是县城最好的街道。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纪委、经委、公安局、交通局、城建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外贸公司、粮食局,用电管理所等单位都在此街两旁。
  金城路 1985年建成。从第二中学至喻家亭,全长2646米,宽34米,南北走向。锻板厂、啤酒厂、花爆厂等单位在此街。街中有桥3座。该路与秀谷大道交叉处设圆形花圃1个,1人1有假石山和喷水池。花圃周围装高压水银灯40盏,点缀得颇为壮观。
  环城路从水电局经汽车队、林业局至生资公司与胜利路汇合,全长720米,宽17.4米。金城路未开通时是达南城方向的必经之路。此路于解放后建成,未建成前汽车从胜利路通过。县第一中学坐落在此路旁。
  全镇除有县局级以上机关外,1985年还有县办国营工业16家、集体工业33家,个体工业6家。县办国营商业48家,集体商业53家,个体商业96家。饮食服务业:国营11家、集体12家、个体104家。学校有:抚州卫校金溪分校(中专),第一、第二完全中学,华侨学校(初中、小学合办),3所小学,1所保育院。医院3家,妇幼保健站1所。此外,还有电影院、戏院、影剧院、广播站、电视差转台、文化馆、图书馆、烈士公园、体育场等文化娱乐场所。肃穆秀丽的烈士公园位于镇中心。
  第三节浒湾镇浒湾镇从清朝至民国时期,一直是全县的商业中心。解放前街道弯曲狭窄。1958年人民政府对街道进行扩建。现有主要街道4条,巷道6条。
  红星路长1500米,宽8米。水泥路面从农业银行至基建队。
  胜利路长300米,宽8米,水泥路面。
  前、后书铺街前书铺街长200米,宽2.45米;后书铺街长160米,宽4.1米。两街均用石块铺砌。明清时代,浒湾木刻印书铺栈、作坊皆集中于这两街,是江南占镇有名的古街之一。现时两街已较为冷静。街旁住着居民,没有店面。
  该镇占建筑有观音阁、更楼、栈房、粮栈、祠堂等。30年代美国人建天主教堂一栋。代表性建筑有电影院、染织厂办公楼、工商银行办公楼、农业银行办公楼和镇办公楼。最高房屋为四层的浒湾餐厅。
  1985年,全镇有集体工业30家,个体工业6家,集体商业15家,个体商业98家,饮食服务业38家(其中集体6家),个体运输业6家。
  第四节双塘镇双塘镇原名双塘公社,1984年改为双塘乡,1985年3月改为双塘镇。全镇占地面积178867.4平方米,该镇现有集体工业8家,商业5家,饮食服务业2家;个体运输业2家,商业35家,饮食服务业13家。
  镇中主要街道一条,长450米,宽约3米,石块铺砌路面350米。街道贯串柴塘口、榇山口,金溪至东乡公路从镇中穿过,是金溪北部主要农副产品集散地。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