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69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邮政
分类号: F632.5
页数: 2
摘要: 清朝有四条邮路:西北通抚州,途中设樟树铺、尖岗铺、枫山铺、唐坊铺、枣树铺、苦竹铺、舆梁铺、望州铺,接临川界共8铺,每两铺之间相距5公里。西南通建昌(南城)途中设南岳铺、后车铺,接南城界共2铺,铺间相距10公里。东通贵溪,途中设青田铺、连洋铺、醇塘铺,接贵溪界共3铺,铺间相距10公里。北通东乡,途中设淡山铺、上河铺、黎圩铺(界东乡),铺间相距10公里。解放后,金溪的邮电事业逐步发展,邮件传递速度加快,1985年全县有4个乡镇、5个行政村和5个村民小组,每天能收到邮件,能看到当天的省报,14个乡镇、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每二天可收到一次邮件,看到头天的省报。是年,农村订报7168份,订杂志8168份。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邮电机构

内容

第二节 邮政 一、邮路 清朝有四条邮路:西北通抚州,途中设樟树铺、尖岗铺、枫山铺、唐坊铺、枣树铺、苦竹铺、舆梁铺、望州铺,接临川界共8铺,每两铺之间相距5公里。西南通建昌(南城)途中设南岳铺、后车铺,接南城界共2铺,铺间相距10公里。东通贵溪,途中设青田铺、连洋铺、醇塘铺,接贵溪界共3铺,铺间相距10公里。北通东乡,途中设淡山铺、上河铺、黎圩铺(界东乡),铺间相距10公里。
   民国4年(1915),县城设立邮电局,全县有三条主要邮路:第一条邮路最长,全程135公里,从县城~双塘~邓家埠(余江县内)~对桥~孔坊~黄通~回县局,三天走一次,翻山越岭徒步百里,夜宿客栈,三天内一个人要走完全邮路。第二条全程40公里,从县城~琅琚~浒湾~黄坊,两天走一次,夜宿黄坊村,第二天回县城。第三条邮路是县城~左坊营~黄狮渡,一天之中来回40公里。上述邮路经过之地设立邮政代办所。民国37年增加从县局~陆坊~对桥~鹰潭邮路,即为第四条邮路,二天走一次,全程50余公里。
   1953年全县有邮路590公里,比1949年增加1倍多。1957年有邮路680公里,1960年邮路总长度达760公里(含投递路线,下同),除边远山区是步班外,绝大部分是自行车班。1964年邮路增加到900公里,1969年邮路长达1686公里。1975年省邮电管理局在金溪进行摩托车投递邮件的试点,但由于各公社土路多、路面差、车子机件磨损严重,1976年停止试点。1985年邮路总长度1659公里,其中委办汽车209公里,步班9公里,农村有39条邮路,投递路线长1441公里,投递点1045个。是年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通邮路的县。
   一、邮件 民国时期为了办理本县与外县、外省的邮件对换,县局有专人2名,每日轮流前住浒湾镇接应抚州方向来的外埠邮件,抚州局同样派专人将邮件挑到浒湾镇与金溪邮件进行交换。邮件包有时重达40多公斤,肩挑脚走30公里,风雨无阻,十分费力。广大农村,人们要汇寄一元钱,寄一件包裹或一封信,常常得化一天或更多的时间,效率很低。
   解放后,金溪的邮电事业逐步发展,邮件传递速度加快,1985年全县有4个乡镇、5个行政村和5个村民小组,每天能收到邮件,能看到当天的省报,14个乡镇、10个行政村、61个村民小组,每二天可收到一次邮件,看到头天的省报。是年,农村订报7168份,订杂志8168份。
   部分年份的邮政业务量 表12-8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