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667
颗粒名称: 第一章 交通
分类号: U13
页数: 10
摘要: 1950年初,县人民政府设立建设科,分管交通工作。1956年7月并入县工业交通局。1958年9月成立交通局。1961年3月机构合并,恢复工业交通局。同年10月复设交通局。1967年1月后,因“文化大革命”机构一度瘫痪,1968年12月成立交通运输服务站革命委员会。局内设计划财会组、政工组和公路组。民国31年6月,日军窜扰金溪,金临、金东两线遭破坏。截至1985年底,四条干线均为泥结碎石路面。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交通

内容

第一节管理机构,1950年初,县人民政府设立建设科,分管交通工作。1954年4月设交通科,1955年3月改为县人民委员会交通科。1956年7月并入县工业交通局。1958年9月成立交通局。1961年3月机构合并,恢复工业交通局。同年10月复设交通局。1967年1月后,因“文化大革命”机构一度瘫痪,1968年12月成立交通运输服务站革命委员会。1978年3月又恢复交通局。1981年3月并入县经济委员会,1982年12月复设交通管理局。
  交通管理局主管县汽车队、航运公司、搬运公司、民间运输管理站(后改为交通运输管理站)、公路管理站、代管县监理站、公路段、汽车站,浒湾航运管理站。局内设计划财会组、政工组和公路组。
  第二节驿路、公路一、驿路清朝,金溪有驿路3条:金溪、枫山至抚州;金溪、清江、后车至南城,金溪、连洋至贵溪。
  一、公路干线民国21年底(1932)动工修建金溪至临川公路,在县境长31.5公里,次年完工。此路砂石甚少,雨天行车颇觉危险。
  民国25年,鹰潭至南城公路修通,经对桥、陆坊、秀谷镇、左坊等地,在县境长44.44公里。同年,金溪至东乡公路建成,经双塘等地,在县境长20.38公里,两条路均属简易公路。
  民国31年(1942)6月,日军窜扰金溪,金临、金东两线遭破坏。
  1949年冬至1950年春,县人民政府组织民工团用20多天的时间,修复了金南、金鹰公路。1955年,国家投资修复金临公路,1958年正式通车。1960年2月,国家又投资修复金东公路。截至1985年底,四条干线均为泥结碎石路面。鹰潭南城线技术标准三级,养护等级一等。金临线技术标准三级,养护等级二等。金东线技术标准四级,养护等级三等。
  三、乡村公路 1981年底,全县实现了乡乡通公路。乡村公路91条,80%以上的村修建了机耕道。1985年,有乡村公路约250公里。
  四、公路养护 1949年至1950年,全县只有两个养护班,属南城养路段的派驻机构,名为金溪工区,有职工20余人,主要养护县境内的金南、金鹰公路。1959年4月9日成立金溪养路段,下设两个养护队,有养路工30余名,班道房一个。1967年增至8个养护班和8个班道房,职工53人,1968年12月养路段、汽车站合并到县交通运输服务站革命委员会。1973年3月恢复金溪养路段,有职工75人,9个养路队。1976年2月更名为金溪公路段。乡村公路由乡村负责养护。
  表12-1 乡村公路修建情况表说明:1.太阳积属临川县。
  2. 1981年马街水库蓄水,金溪至黄通段不能通车。
  第三节桥梁清同治九年(1870)全县有民间石板小桥148座。有的石板桥质地坚固,古朴庄重。规模较大的有万福桥、合市石拱桥等。万福桥位于陆坊乡桥上村,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重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合市石拱桥,位于合市村外偏西250米左右,建于明万历庚子年十月(1600)。
  1955年8月,金溪第一座公路桥梁对桥桥建成。此后,全县共建干线公路桥梁16座,县乡公路桥涵34座。其中1969年建桥8座,是解放后建桥最多的一年。
  表12-2 干线公路桥梁表表12-3 县乡公路桥涵表说明:鎗,钢筋混凝土第四节公路运输一、货运解放初期,仅有专署拨给的烧木炭的汽车2辆,烧汽油的汽车1辆,县自购汽车1辆。1958年12月,成立县拖拉机站。配有英国福克森35型拖拉机2台。1964年6月,省粮食厅运粮大队抚州中队部分车辆下放县粮食局管理。10月正式成立县粮食局汽车队,有汽车5辆,15.5吨位。1968年,县拖拉机站有拖拉机13台,解放牌CA10B型汽车2辆。
  1969年9月,拖拉机站更名为金溪县汽车队,有解放牌汽车2辆,交通局下拨小道奇汽车2辆,载重13吨,是年完成货运量8411吨,周转量588590吨公里。
  1985年,县属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乡村及私人共有汽车245辆,拖拉机770辆。汽车队拥有东风EA140型汽车7辆,解放CA10B型汽车6辆,井岗山牌汽车1辆,总载重93吨,完成运量29512吨,周转量1896846吨公里。分别是1969年的3.5倍和3.2倍,累计利润39.39万元。
  表12-4 1977~1985年各种机动车辆一览表说明:小型客车指吉普车等,特种车指消防车、救护车。
  二、客运民国25年(1936)成立县汽车站,金溪至抚州,每日开客车两次。民国31年,金临、金东公路遭破坏,客运停止。
  1949年11月,成立金溪县汽车运输站,配有职工1人,负责南城至鹰潭客运业务。1951年金溪至抚州绕道南城通班车。1957年5月,汽车运输站由抚州汽车运输管理局接管,改名金溪汽车站。1959年5月,金临公路修复通客、货车。1965年金溪东乡开隔日班车。1968年8月间,抚州因“文化大革命”形成的两派群众发生械斗,交通秩序无法维持,全县客车停开。1968年12月,汽车站合并到县交通运输服务站。1973年3月恢复汽车站。1985年汽车站完成客运量116.23万人,周转量2582.32万人公里,分别是1966年的12.9倍和9.4倍;货运量668吨,周转量214179吨公里,分别是1966年的0.026倍和1.8倍。
  车客运量、周转量曲线表12-5 汽车客运线情况表第五节水运一、水路金溪能通航的水路仅有两条:抚河(原称汝水)、芦河。抚河,自石门长兴至浒湾山下,在县境内长49.3公里,是货物集散、沟通内外的主要运输河道。芦河,自后车至鸣山口,在县境内长16公里,河床狭窄,礁多湾大、水急,只有春夏季可通小帆船和放运竹筏、木排。
  一、水上运输以浒湾镇为中心,解放前水上运输业主要是个体经营。1949年全县有木帆船约200艘,载重量2000吨,副业竹筏10只,载重量10吨,运输量2万吨,周转量200万吨公里。1951年7月,浒湾港的船工成立金溪浒湾海员工会,有会员72人。1953年2月,以浒湾海员工会为基础,船工和船民成立金溪县浒湾港船民协会,有会员432人。下半年又建立两个浒湾港运输队,有木帆船40艘,载重量340吨,船民80人。1955年10月,两个运输队转为两个初级社,1956年2月20日转为两个水上高级社,1958年5月合并为金溪县浒湾港跃进合作社。1959年成立水陆运输人民公社时,浒湾帆船大队和竹筏大队为该社下属单位,1968年水陆运输人民公社撤销,帆船大队改名为金溪县浒湾港帆船运输大队革命委员会,归浒湾镇领导。1970年,帆船运输大队改名江西省金溪县交通局浒湾水上运输大队革命委员会,为集体所有制单位。1976年10月始为金溪县航运公司,属县办大集体,归交通局领导。
  表12-6 县航运公司船舶、人数表县航运公司货运量和周转量曲线一、民间渡运 1985年全县有渡口22个,渡工22人,人力渡船由1980年的20只减为16只,机动渡船由1980年的1只增为6只。
  第六节民间运输一、装卸搬运民国时期从事搬运的工人被称为“脚力”、“脚子”、“脚夫”。搬运业务被军阀、官僚、帮会控制。浒湾有70人左右从事搬运工作。分设三处码头:老码口、中港口、备巷口,主要为米商及南货、水果等商号服务。
  1950年3月建立金溪县城关手车工会和搬运工会,会员100人,利用手推车、肩挑、背驼从事本县境内的物资运输。同年,城关手车工会和搬运工会合并成立城关搬运队。1955年2月浒湾手车工会与搬运工会合并为浒湾搬运队,约70人。1958年12月两个搬运队纳入金溪县水陆运输人民公社。该公社还管辖枫山、双塘、陆坊、对桥4个公社的搬运队。1959年冬,4个搬运队归当地公社领导。1968年I1月该公社撤销,城关搬运大队改为城关镇搬运队,归城关镇公社管辖。浒湾搬运大队改为浒湾镇人民公社搬运队,隶属浒湾镇公社。1977年12月成立金溪县搬运公司,管辖城关镇和浒湾镇两个搬运队,属县办大集体, 金溪县水系交通图比例尺1:300000从事民间运输业务。
  1978年该公司拥有人力车66辆,完成货运量15933吨,周转量37758吨公里,装卸量95821吨。1985拥有胶轮车84辆,完成货运量1811吨,周转量3394吨公里,装卸量128338吨。
  一、自行车载运 1985年底全县拥有自行车2万余辆,自行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
  三、人力运输从事收割稻谷、砍柴、挑水、浇菜等一类工作的人大多是用肩挑运输。箩筐、扁担、水桶、粪桶、答箕等为大多数家庭必备的短途运输工具。
  第七节监理与管理一、交通监理站 1960年3月成立金溪县交管站,配有干部1人,担负金溪、南城、资溪三县的交通管理工作。业务隶属抚州专区管理。1962年1月该站撤销,1966年恢复,担负金溪、资溪两县的交通管理工作。1970年2月,该站附设在金溪养路段内,1972年4月,改名为抚州车辆监理所金溪县监理站。
  交通监理四大指标情况表表12-7 一、航运管理民国15年(1926),浒湾港口驻有炮船1只,并有水警队统治水上经济活动。民国31年,国民党政府在浒湾设立驿运站专管水上军差。另设有私营船行,经营民间各类水运业务,向船民征取12%的手续费。民国32年,浒湾水上设立第一保,收取进港船只停港费。1950年7月,成立浒湾航运小组,设组长1人,工作人员2人。1952年底成立浒湾航运管理站,掌管航运有关业务。
  三、民间运输管理民间运输管理由县交通运输管理站负责。1964年上半年成立金溪民间运输管理总站,下设厚山、双塘、陆坊、对桥4个分站。“文化大革命”中机构瘫痪。1974年成立县民间运输管理所,归口交通局。1984年改为县交通运输管理站。
  四、重大交通事故 1955年5月某日夜12时左右,石门区靖思村放映电影,散场后,孙家等村群众在靖思渡口坐船过河,因河水暴涨,船小人多,超载运行,致使水面与船舷接近,离岸1米左右,两青年跳跃上岸,将渡船蹬翻,船上33人全部落水,死亡6人(5女1男)。
  1975年4月某日,吴阳生吴太平父子驾船在进贤县小港行驶,因桅杆碰到跨河的高压电线,父子触电身亡。
  1978年2月27日7时许,县航运公司在外港的13艘帆船由南昌运黄砂去九江,距星子县1公里的地方,遭八级以上大风袭击,船只全部沉没,集体损失3万余元,船员损失2000余元,船员无伤亡。
  1981年1月7日21时,鹰潭至南城公路55公里加260米处,县城关木制工艺厂驾驶员驾驶的装有栎树杂木板的井岗山牌大货车与轮式拖拉机交会,因下坡车速较快,驾驶员惊慌失措,使车翻下深1.1米的路旁,造成死1人,伤1人和烧毁车辆的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6000余元。
  1981年5月2日,航运公司不同型号的12只船分别在赣州、鄱阳湖、巢湖等地遭受强台风袭击,掀翻沉没。损失人民币8.24万元。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