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畜禽防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5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畜禽防疫
分类号: S813.9
页数: 2
摘要: 卖猪回供粮96.65万公斤。两项合计为430.15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3.62%,其中用于养猪357.05万公斤,占饲料粮83%,按饲养量算每只猪占有稻谷26.5公斤。耕牛用粮,国家规定每头留粮20公斤,据调查,每头牛实用粮44.85公斤,占粮食总产的0.62%,占饲料用粮总数12.97%。社员家庭饲养畜禽,主要从自留地和剩余粮中挤出一些用作饲料。此外,金溪还有为数不多的粮豆等加工的副产品约74.85万公斤,其中粉渣1.105万公斤,豆渣11.77万公斤,薯粉渣11.73万公斤,酒糟32.15万公斤,大都用于喂猪,按生猪饲养最计算,每只猪占有6公斤多。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畜禽防疫

内容

谷)333.5万公斤。卖猪回供粮(折合稻谷)96.65万公斤。两项合计为430.15万公斤,占全县粮食总产3.62%,其中用于养猪357.05万公斤,占饲料粮83%,按饲养量算每只猪占有稻谷26.5公斤。耕牛用粮,国家规定每头留粮20公斤,据调查,每头牛实用粮44.85公斤,占粮食总产的0.62%,占饲料用粮总数12.97%。社员家庭饲养畜禽,主要从自留地和剩余粮中挤出一些用作饲料。
   此外,金溪还有为数不多的粮豆等加工的副产品约74.85万公斤,其中粉渣1.105万公斤,豆渣11.77万公斤,薯粉渣11.73万公斤,酒糟32.15万公斤,大都用于喂猪,按生猪饲养最计算,每只猪占有6公斤多。
   青饲料 金溪用于喂猪的青饲料比较丰富,包括红薯、芋、萝}、等根块多汁饲料和各种青菜、藤蔓、水生饲料(水浮莲、水葫芦、革命草等)和野菜、树叶、野草、丝草等野生饲料。据重点调查推算,金溪每年用于喂猪的有根多汁饲料1300万公斤,青菜、藤蔓1500万公斤,水生饲料2500万公斤,野生饲料1000万公斤,据调查平均每只猪实用根块等多汁饲料104.76公斤,实用青菜藤蔓水生饲料281.12公斤,野生饲料75.74公斤,合计461.62公斤。
   第五节 畜禽防疫 一、主要疫病 牛的疫病 民国期间流行的有牛瘟、牛炭疽、牛出败,牛气仲疽等。
   解放以后流行的有破伤风、锥虫病、焦虫病、肝片吸虫病、蚧螨病、牛出败(1981年10月暴发)等。一般多发病有胃肠疾病(主要是膨胀和胃肠炎)、支气管炎、中暑、中毒(有农药中毒、甘薯黑斑病中毒、饲料中毒)、风湿病、产科病和一些外科病等,威胁最严蓖的病是锥虫病。1985年,因病死亡耕牛369头,占存栏数的1.78%。
   猪的疫病 民国时期流行的有猪瘟、猪肺疫、猪丹毒,猪副伤寒、流感、小猪白痢等。
   解放以后流行的主要传染病有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喘气病、水泡病、小猪白痢、流感,猪肺疫、李氏杆菌病等9种。主要寄生虫病有肠道寄生虫、肾虫、蚧螨等3种:二般多发病有饲料中毒、风湿病、胃肠炎等,最严重的是猪瘟和小猪副伤寒。1985年,因病死猪3153头,占饲养量的1.930%。
   禽的疫病 民国时期流行的主要要有鸡瘟、禽霍乱等。
   解放以后流行的主要传染病有鸡瘟、禽出败,小鸡白痢、鸭瘟等4种,此外还有螓虫病、蛔虫病、球虫病等,最严重的是鸡瘟、禽出败,鸭瘟等。据1985年抽样调查,鸡死亡占存笼数39.93%,鸭死亡占存笼数18.59%。
   一、防治机构 民国24(1935),江西农专畜牧组在金溪成立家畜防疫所,但由于没有得到政府支持而未能发挥作用。
   解放以后,县乡(社)两级逐步建立畜牧兽医组织,培训兽医人员。1951年,县设立中兽医及家畜保育委员会。1953年,由民间9名兽医在石门、琅琚两个集市成立耕牛调剂站,1954年,又增设双塘站,并改名兽医诊所,1956年成立县畜牧兽医协会,县中兽医及家畜保育委员会改名畜牧兽医站。1958年后,全县各公社先后建立畜牧兽医站(所)。1973年,公社畜牧兽医站的人事、财务、业务三权由县农业局管理,人员也不断增加。至1985年,全县有乡(镇)畜牧兽医站17个,兽医126人,平均每个村民委员会约有1人。此外,有的村民小组还设有防疫员。
   三、防治效果 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民国时期的历届政府极不重视,畜禽疾病在全县四处蔓延。民国12年流行牛瘟,何源乡何源等村从农历十二月至次年一月,死牛90多头。民国23年猪瘟大流行,黄通乡周坊排村十几户人家先后死猪86头。其它疫病也时常流行,畜禽死亡很多。据《江西年鉴》统计,民国23年,全县购牛皮5500张,可见死牛之多。此时,民间虽有少量兽医,但只治不防,医牛不医猪,会用中草药,不会用西药,也导致畜禽死亡率上升。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畜禽疫病防治,县乡两级兽医组织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开展大面积畜禽预防注射,为市场交易的仔猪免疫注射,发现重大疫情进行突击防疫注射,实行肥猪收购检疫和屠宰检验等。1958年,部分地区实行耕牛三包(包医、包防、死亡包赔)保险。1964年后,各公社畜牧兽医站同绝大多数生产队和饲养农户签订牛、猪包医、包阉、包防合同,开展畜病合作防治,畜禽疫病比解放前大为减少,死亡率逐年下降。1951年为69.87%,1964年下降到12.21%,1980年下降到5.42%,1985年下降到1.93%。牛的疫病,解放前后流行的牛瘟和50年代多处流行的牛炭疸均被扑灭,沿抚河一带流行的牛出败也基本得到控制,1976年由外地传入的锥虫病,在进行大面积普查和防治后,成效显著,由该病造成的耕牛死亡大大减少,从而获得抚州行署和省农牧渔业厅的科技成果推广奖。1983年8月,耕牛流感大流行(全省性),金溪发病牛达769头,经组织抢救治疗,仅死亡2头。但是,由于防疫注射抓得不实,畜禽流动量加大而检疫制度又不全,部分兽医技术水平低,禽病预防没有全面开展等原因,至使畜禽某些主要传染病和多发病(如鸡新城疫),没有得到控制和扑灭,有的已消灭或控制了的疾病如猪瘟和牛出败等又有所发生和流行。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