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作物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510
颗粒名称: 二、经济作物分布
分类号: S56
页数: 1
摘要: 油菜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金溪只有西南沿抚河一带的石门、琅琚、大仙岭乡有少量种植,1958年后遍布全县。芝麻分布较广,全县各乡镇普遍零星种植。1977年后,国家不再向金溪征购棉花,各公社农民又自由种植。如浒湾丁家的萝卜,称“丁家萝卜王”,浒湾豆豉湾的冬瓜,称“豆豉湾冬瓜王”等。柑桔金溪的传统作物,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抚河一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有较丰富的种植经验,特别是金桔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地方将桔园改为农田,产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金桔,到70年代中期,只有少数村有零星种植,大部分村已经绝种。到1985年发展到6303亩,总产达108.52万公斤,在全区名列第四。
关键词: 经济作物 金溪县

内容

油菜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金溪只有西南沿抚河一带的石门、琅琚、大仙岭乡有少量种植,1958年后遍布全县。
  芝麻分布较广,全县各乡镇普遍零星种植。1979年后,种植面积扩大,至1985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双塘、何源、黄通等乡镇。
  棉花 1957年以前全县种植很少,主要分布在沿抚河的石门、琅琚、浒湾一带,为农民自发性种植。1958年后,棉花生产纳入国家计划,作为任务分配到各公社,因而遍及全县。70年代初,贯彻相对集中的原则,主要在大仙岭等公社种植,其他公社少种或不种。1977年后,国家不再向金溪征购棉花,各公社农民又自由种植。
  黄(红)麻 1976年以前只有少数村种植,1976年后种植面积由少到多发展很快,至1985年,全县各乡镇均有种植,面积为42942亩,总产生麻1436.6万公斤,亩产334.5公斤,高于全省水平,是全省四大红(黄)麻生产基地之一。
  蔬菜自食性蔬菜,全县各村各户均有种植。商品性蔬菜,则在浒湾、县城、石门等集镇种植较多。有的农户还以种菜卖菜为生,他们经过多年栽种,形成某些特长,使某些蔬菜呈现地区特点。如浒湾丁家的萝卜,称“丁家萝卜王”,浒湾豆豉湾的冬瓜,称“豆豉湾冬瓜王”等。
  西瓜解放前,沿抚河地区习惯种打籽瓜,解放后随着抚州西瓜、马兰瓜、庐山瓜的推广,种植地方也扩大到丘陵地区,到1985年,种植面积较大的有石门、琉璃、枫山、琅琚、左坊、芦河等乡。
  茶叶 60年代以前零星种植,大都分布在县境东南一带地区,1970年开始在丘陵山地连片种植,且遍布全县,以国营秀谷华侨农场种植面积最大,次为枫山、珊城、对桥、崇麓等乡。1985年总面积达18849亩,总产达21.37万公斤,是全省18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柑桔金溪的传统作物,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抚河一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群众有较丰富的种植经验,特别是金桔种植面积较大,产量较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少地方将桔园改为农田,产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金桔,到70年代中期,只有少数村有零星种植,大部分村已经绝种。1977年以后,柑桔生产发展较快,全县各乡镇都利用荒山荒洲和荒地开辟桔园,金桔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到1985年发展到6303亩,总产达108.52万公斤,在全区名列第四。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