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县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397
颗粒名称: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县地方组织
分类号: D432.8
页数: 1
摘要: 组织沿革民国16年3月,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支部在浒湾镇成立,有团员9人,支部书记先后由丁英和卢春生担任。民国22年3月,金南特区团委成立,书记童万才,后冯安龙。10月,中共金资特区区委书记谢忠厚(谢锐)在峡山建立了共青团金溪峡山支部,有团员3人,谢忠厚兼任支部书记。1949年底,全县有团员22名,编为3个支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团组织受到冲击,处于瘫痪状态。共青团金溪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常务委员3至9人,委员9至33人,常委和委员一般不脱产。团的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
关键词: 金溪县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内容

组织沿革民国16年(1927)3月,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支部在浒湾镇成立,有团员9人,支部书记先后由丁英和卢春生担任。
  民国22年3月,金南特区团委成立,书记童万才,后冯安龙。5月,金资特区团委成立,书记王木兴(兼)。10月,中共金资特区区委书记谢忠厚(谢锐)在峡山建立了共青团金溪峡山支部,有团员3人,谢忠厚兼任支部书记。
  1949年底,全县有团员22名,编为3个支部。1950年5月,成立中国新民书主义青年团金溪县工作委员会,有团员350名,编为28个支部。1957年12月1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复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城关、浒湾两镇建立团委,各区设团工委,下设38个总支部,201个支部,共有团员3807名。1958年起,以公社为单位组建基层团委,全县有13个公社团委和1个县直属机关团委,下设313个支部,共有团员3893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团组织受到冲击,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5月,团县委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接管。1973年1月,恢复共青团金溪县委员会后,基层团组织亦相继恢复,全县建有团委22个,总支部108个,支部901个,团员8930名。1981年,整顿基层团组织,撤销大队团总支,建立团支部,生产队建团小组。1985年底,全县有黄通、何源、对桥、陆坊、合市、陈坊积、琉璃、大仙岭、枫山、琅琚、崇麓、石门、芦河、左坊、珊城、秀谷镇、浒湾镇、双塘镇、沟树垦殖场、秀谷华侨农场、县直属经委、商业、县一中、县二中、县三中、何源职业高中、浒中等28个单位建立了团委,有总支44个,支部343个,团员7684名,占全县青年总数14.26%。
  共青团金溪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常务委员3至9人,委员9至33人,常委和委员一般不脱产。从1956年起,团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和办公室。1985年,增设了青工青农部。
  乡(公社)级基层团委配有脱产专职书记或副书记1名。村民委员会(大队)团支部书记列入村民委员会(大队)的干部编制,专职或兼职的均不脱产,误工记工。1985年底,全县有脱产专职团干37名(含团县委机关干部5名),不脱产团委书记27名。
  团的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
  历次团代会从1950年5月至1985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召开11次团员代表大会。
  表9-3 历次团员代表大会简况主要活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解放初团县委积极组织全县团员、青年参加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全县团员、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体检合格,批准入伍的有322名。1953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区陆坊乡16名团员就有13名参加第一批匝助组,到1957年,全县有27775名农村青年带头参加了高级农业社。1980年。广大团员、青年带头参加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活动,全县有564名团员和青年成为各种专业户和重点户。1982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促进团员、青年思想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县一中团委和城关二小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五讲、四美”活动的事迹,受到团地委和地区文教局的表彰。1983年,全县各级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植树造林计5万余亩,其中黄通大队周上村菏年周友林植树50余亩,被评为全省青年植树造林先进个人,受到团省委、省林业厅的表彰和奖励。1985年,全县企业团组织积极带领团员、青年投身于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本部门、本行业、本工种,因地制宜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增收节支840583元,占任务的660.5%,受到团地委的表彰。团县委被评为全省“增收节支”先进集体,县直属、浒湾镇、左坊乡、石门乡、县经委、秀谷华侨农场6个基层团委受到团省委、省财政厅的表彰。
  争当生产和科研活动的突击手解放后,全县各级团组织用组织“青年突击队”、‘新长征突击手”等形式,把团员、青年带往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功勋。1953年天旱,一区傅坊乡42名团员、青年自动组织起全县第一个青年突击队,开挖过山渠道引水灌田。1958年,全县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搞科研,夺高产”试验活动,青年试验田、菏年丰产片遍地开花。浒湾公社丁家大队19岁的女共青团员丁长华,带领一群青年妇女组成火箭生产队,开荒洲、填沙滩,改造“菜篮田”,从外地引进高产棉种,在9分5厘棉田中收籽棉515公斤,卤产皮棉193公斤,先后当选为县、地区、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光荣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4年6月,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当选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琉璃公社宋喜明,1957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和曾泗生产队青年一起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改革农具,创造竹岗耘禾耙,人工合成土化肥,改造红壤田,70亩稻田平均亩产:833公斤。先后当选为县、地区、省和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6年6月1日,被提为县委副书记(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政治错误)。
  在1949年至1965年期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表彰“八好”青年900名,“六好”集体6个,先进青年农业生产单位10个,先进青年生产队(组)4个,树立各种青年先进典型244个,评出出席全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45名,出席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6名。在全县青年中涌现出县农业标兵1名,地区粮食标兵1名,地区青年标兵6名。省青年标兵1名。
  1978年10月,共青团金溪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出《在全县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1979年5月4日命名表彰了金溪县第一批新长征突击手。至1985年止,共命名表彰6批计300名县新长征突击手,其中:由团地委命名表彰的地区新长征突击手45名,由团省委命名表彰的省新长征突击手6名,由团中央命名表彰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名(周友福,浒湾兽医站配种员);县新长征突击队25个,其中,由团地委命名表彰的地区新长征突击队15个。
  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县各级团组织立即掀起了向青年典型雷锋学习的热潮。“文化大革命”中,青少年学雷、锋活动被扣上“做好事缺乏阶级分析”等罪名而一度停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充分肯定和称赞了广大青年的这一举动。1978年5月,共青团金溪县委召开县镇青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大会。会后,全县建有青少年学雷锋小组2429个。合市公社乌石生产队上海下放知识青年马龙生,从1973年起就自觉照料一位五保老人,1978年被评为全省青少年学雷锋积极分子,1977年,县汽车修配厂学雷锋小组开展技术攻关,在厂里老工人的帮助下,制造出汽车转向节加工专机——插槽机,同时利用工余时间修旧利废,为厂里节约资金1万余元,义务劳动贡献工时8000多个。1978年这个小组的代表光荣出席了省青少年学雷锋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建立青少年之家解放初期,全县各级团组织就注意因陋就简,开辟青少年活动阵地,开展唱歌、跳舞、演文明戏等活动。每逢节假日,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比赛,促进了青少年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团组织采取依靠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界支援、发动青少年自己动手筹集资金等方法,创办青少年之家开展业余文体活动。1985年止,全县共建有乡、机关青少年之家38个,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青少年活动点(室)61个。黄通乡5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办起了青少年之家。
  训练团干,创先进支部共青团金溪县委恢复建立后,切实注重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1973年至1985年,在县委党校训练村民委员会(大队)团支部书记以上干部8期,计1500人次。同时,还选送优秀团干部到上级党校、团校学习。其中,到地区团干班学习的共5批94人次,到地委党校学习的2人,到省委党校团于班学习的15人。解放以来,计有140名团干部被选进县、乡(公社)两级领导班子。
  团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提高,为做好团的工作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从1973年至1985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表彰优秀团干部154名,模范团员450名,三好青年420名。从1979年起,开展“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全县评选出先进团委、总支、支部124个,其中,红旗团委1个,先进团委28个,优秀团支部42个。受到共青团抚州地委嘉奖的优秀团干部18名,优秀团支部25个。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