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青年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39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青年组织
分类号: C912.2
页数: 6
摘要: “五四”运动后,金溪的青年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满当时社会,抨击腐败政治,先后组织了一些进步组织。卢春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金溪青年的进步组织,便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民国13年6月26日,又在陶群小学召开常年大会,将该社改组为金溪益群学会,会员43人,主要成员有蔡凡民、汪子征、詹谷存、蔡菊圃、龚子辉、米海鸿、吴汝雷、黄昆岗等。会议通过了新订简章33条,选出委员10余人,设总务、出版、调查、演讲、游艺5股。1949年底,全县有团员22名,编为3个支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团组织受到冲击,处于瘫痪状态。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青年组织

内容

一、金溪早期青年组织与活动 “五四”运动后,金溪的青年学生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不满当时社会,抨击腐败政治,先后组织了一些进步组织。卢春生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金溪青年的进步组织,便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
   益群学会 民国11年1922)暑假,旅京、旅省、旅抚学生归里,会谈于靖思陶群小学,由蔡凡民、汪子征(兆熊)倡导,以研究科学、联络感情为宗旨,将该校乐群学会改名为金溪科学研究社。民国13年6月26日,又在陶群小学召开常年大会,将该社改组为金溪益群学会,会员43人,主要成员有蔡凡民、汪子征、詹谷存、蔡菊圃、龚子辉、米海鸿、吴汝雷、黄昆岗等。会议通过了新订简章33条,选出委员10余人,设总务、出版、调查、演讲、游艺5股。
   民国14年4月23日,益群学会创办的会刊《益群会镌》创刊号在北京出版。《创刊词》宣称:“我们金溪现在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敢于说是要主持正义的舆论和改造社会的运动。我们组织金溪益群学会的宗旨是什么?我们敢于说是要促进乡墩的文化和共谋群众的幸福。我们发行益群会刊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敢于说是要供给我县现在的需要,达到我们组织本会的初衷。”会刊主编汪子征在《金溪益群学会的使命与希望》一文中写:“什么叫益群呢?益群有两个意义:(一)消极的,耍爱群——就是博爱的意思,无论何人万不可做害群之马;(二)积极的,要益群,换句话说,就要为群众谋利益,人不能离群而啦居,所以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非常密切,要谋个人的幸福,必先为群众谋幸福,群众的幸福才是个人的真证幸福。“益群学会便是一个研究学术,而又要联络同志从事社会活动,以谋达我们共同的目的——益群——的一个学会。” 益群学会的任务,“对内作下列五步工夫: (一)联络金溪的青年——敦睦友谊,爱护乡帮; (二)养成高尚的人格——趋向光明,过勿惮改; (三)研究实用的学会——集思广益,互相切磋; (四)实行互助的生活——和衷共济,通力合作; (五)抱着牺牲的精神——不屈不挠,见义勇为。
   对外作下列五步工夫: (一)调查社会的情形——去恶从善,革故鼎新; (二)创造公正的舆论——唤醒民众,批评时事: (三)增进乡里的文化——提倡教育,灌输新潮; (四)促进地方的自治——伸张民权,监督县政: (五)参预救国的运动——内除国贼,外抗强权”。
   詹谷存也在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呼吁:“爱国爱乡的先生们,目睹现在时局混乱,社会恶浊,切不可抱消极态度,去步那首阳山夷齐的后尘,而抛弃伟人的壮志,尽可能努力去干那增加民智民德的事业,唤醒民众去改造恶浊的社会,去解决现代时局的问题,去打倒国内的军阀和国外的帝国主义,则罗素所谓‘中国为此后最有希望的国家'一语,亦将成为现实。” 《益群会镌》创刊号出版以后,因无经费而没有继续办下去。
   益群学会的成员,随着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政治上的分化,一部分进步青年如詹嵛存、蔡菊圃等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有的壮烈牺牲,有的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一部分人脱离了革命;还有一部分人堕落成为反革命。
   尚志娱乐会 民国15年(1926)暑假,卢春生从学校回到金溪,带回《向导》、《红灯》、《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书刊,倡导组织尚志娱乐会,会员有卢春生、詹谷存、王资生、张茂林、戴梅侪、龚镇三、熊美奇、张民智、-E贞、王经贻、魏天骥11人。会址设在太紫岭王家小祠。室内挂着胡琴、笛子,会员们以吹弹歌唱为幌子,每天晚上在灯下传阅进步书刊。谈论国家大事,并到左坊、琅琚、浒湾等地以同样的方式,向青少年宣传马列主义,宣传革命道理。该会成员后来也产生了政治上的分化。
   学生联合会 民国15年(1926)12月,卢春生利用各地提前放寒假的机会,以尚志娱乐会为基础,成立金溪县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学联组织广大进步青年游行集会,公开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举行街头演讲,排演进步话剧一与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紧密结合。
   12月某日,劣绅黄泳虞窥探学联的活动,被学生们抓进三陆祠(学联会址),令其跪在孙中山的像前写悔过书,交代平日在乡间欺压群众、敲榨勒索、克扣长工工钱、捏辞架讼等罪行。
   当时,中国国民党金溪临时县党部内左右两派斗争激烈,县长何伯嘉(右派)掌握着临时县党部的大权,阻碍工农群众运动。学联负责人卢春生与农会负责人蔡菊阐积极支持左派,并亲自到南昌、抚州,向上级反映。民国16年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来金溪,改组了临时县党部,由汪子征担任县党部常务委员,工农群众运动又蓬勃开展起来。
   民国16年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何伯嘉便指使一伙土豪劣绅假借民众之名控告县党部,还买通几个流氓打手袭击县党部办公室,砸烂办公用具,并暗地派人把汪子征捉去,关押在“土地祠”。正在抚州读书的卢春生等人闻讯,即速赶回金溪,一方面在群众中揭露何伯嘉的阴谋,一方面为营救汪子征派员前往抚州活动。途中恰遇何伯嘉派往抚州探听消息的教育科长王佑伯,于是将王扣住做人质,换回了汪子征。
   同年5月下旬,卢春生等以“金溪学生联合会旅抚分会”名义,在省立第三师范(校址在临川)开会欢迎共产党员王秉钧接任金溪县长。6月3日,王由驻抚军官教育团某连党代表傅连璋率一连人马护送,卢春生等人也随同回县,带领青年学生积极参加赶走原县长何伯嘉、枪毙县靖卫团主任王瑜子、建立左派县政权的斗争。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 溪县地方组织 组织沿革 民国16年(1927)3月,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金溪支部在浒湾镇成立,有团员9人,支部书记先后由丁英和卢春生担任。
   民国22年3月,金南特区团委成立,书记童万才,后冯安龙。5月,金资特区团委成立,书记王木兴(兼)。10月,中共金资特区区委书记谢忠厚(谢锐)在峡山建立了共青团金溪峡山支部,有团员3人,谢忠厚兼任支部书记。
   1949年底,全县有团员22名,编为3个支部。1950年5月,成立中国新民书主义青年团金溪县工作委员会,有团员350名,编为28个支部。1957年12月12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复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城关、浒湾两镇建立团委,各区设团工委,下设38个总支部,201个支部,共有团员3807名。1958年起,以公社为单位组建基层团委,全县有13个公社团委和1个县直属机关团委,下设313个支部,共有团员3893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各级团组织受到冲击,处于瘫痪状态。1968年5月,团县委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接管。1973年1月,恢复共青团金溪县委员会后,基层团组织亦相继恢复,全县建有团委22个,总支部108个,支部901个,团员8930名。1981年,整顿基层团组织,撤销大队团总支,建立团支部,生产队建团小组。1985年底,全县有黄通、何源、对桥、陆坊、合市、陈坊积、琉璃、大仙岭、枫山、琅琚、崇麓、石门、芦河、左坊、珊城、秀谷镇、浒湾镇、双塘镇、沟树垦殖场、秀谷华侨农场、县直属经委、商业、县一中、县二中、县三中、何源职业高中、浒中等28个单位建立了团委,有总支44个,支部343个,团员7684名,占全县青年总数14.26%。
   共青团金溪县委设书记1人,副书记1至2人,常务委员3至9人,委员9至33人,常委和委员一般不脱产。从1956年起,团县委内设组织部、宣传部、学少部和办公室。1985年,增设了青工青农部。
   乡(公社)级基层团委配有脱产专职书记或副书记1名。村民委员会(大队)团支部书记列入村民委员会(大队)的干部编制,专职或兼职的均不脱产,误工记工。1985年底,全县有脱产专职团干37名(含团县委机关干部5名),不脱产团委书记27名。
   团的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团组织的双重领导。
   历次团代会 从1950年5月至1985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召开11次团员代表大会。
   表9-3 历次团员代表大会简况 主要活动 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 解放初团县委积极组织全县团员、青年参加剿匪反霸、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1951年,全县团员、青年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经体检合格,批准入伍的有322名。1953年,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二区陆坊乡16名团员就有13名参加第一批匝助组,到1957年,全县有27775名农村青年带头参加了高级农业社。1980年。广大团员、青年带头参加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活动,全县有564名团员和青年成为各种专业户和重点户。1982年,在团员和青年中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促进团员、青年思想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县一中团委和城关二小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五讲、四美”活动的事迹,受到团地委和地区文教局的表彰。1983年,全县各级团组织发动团员、青年植树造林计5万余亩,其中黄通大队周上村菏年周友林植树50余亩,被评为全省青年植树造林先进个人,受到团省委、省林业厅的表彰和奖励。1985年,全县企业团组织积极带领团员、青年投身于经济体制改革,围绕本部门、本行业、本工种,因地制宜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增收节支840583元,占任务的660.5%,受到团地委的表彰。团县委被评为全省“增收节支”先进集体,县直属、浒湾镇、左坊乡、石门乡、县经委、秀谷华侨农场6个基层团委受到团省委、省财政厅的表彰。
   争当生产和科研活动的突击手 解放后,全县各级团组织用组织“青年突击队”、‘新长征突击手”等形式,把团员、青年带往第一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功勋。1953年天旱,一区傅坊乡42名团员、青年自动组织起全县第一个青年突击队,开挖过山渠道引水灌田。1958年,全县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搞科研,夺高产”试验活动,青年试验田、菏年丰产片遍地开花。浒湾公社丁家大队19岁的女共青团员丁长华,带领一群青年妇女组成火箭生产队,开荒洲、填沙滩,改造“菜篮田”,从外地引进高产棉种,在9分5厘棉田中收籽棉515公斤,卤产皮棉193公斤,先后当选为县、地区、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光荣出席全国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4年6月,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当选共青团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会议期间,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琉璃公社宋喜明,1957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和曾泗生产队青年一起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改革农具,创造竹岗耘禾耙,人工合成土化肥,改造红壤田,70亩稻田平均亩产:833公斤。先后当选为县、地区、省和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6年6月1日,被提为县委副书记(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政治错误)。
   在1949年至1965年期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表彰“八好”青年900名,“六好”集体6个,先进青年农业生产单位10个,先进青年生产队(组)4个,树立各种青年先进典型244个,评出出席全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45名,出席省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6名。在全县青年中涌现出县农业标兵1名,地区粮食标兵1名,地区青年标兵6名。省青年标兵1名。
   1978年10月,共青团金溪县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出《在全县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1979年5月4日命名表彰了金溪县第一批新长征突击手。至1985年止,共命名表彰6批计300名县新长征突击手,其中:由团地委命名表彰的地区新长征突击手45名,由团省委命名表彰的省新长征突击手6名,由团中央命名表彰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名(周友福,浒湾兽医站配种员);县新长征突击队25个,其中,由团地委命名表彰的地区新长征突击队15个。
   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县各级团组织立即掀起了向青年典型雷锋学习的热潮。“文化大革命”中,青少年学雷、锋活动被扣上“做好事缺乏阶级分析”等罪名而一度停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中央领导同志题词,充分肯定和称赞了广大青年的这一举动。1978年5月,共青团金溪县委召开县镇青少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大会。会后,全县建有青少年学雷锋小组2429个。合市公社乌石生产队上海下放知识青年马龙生,从1973年起就自觉照料一位五保老人,1978年被评为全省青少年学雷锋积极分子,1977年,县汽车修配厂学雷锋小组开展技术攻关,在厂里老工人的帮助下,制造出汽车转向节加工专机——插槽机,同时利用工余时间修旧利废,为厂里节约资金1万余元,义务劳动贡献工时8000多个。1978年这个小组的代表光荣出席了省青少年学雷锋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建立青少年之家 解放初期,全县各级团组织就注意因陋就简,开辟青少年活动阵地,开展唱歌、跳舞、演文明戏等活动。每逢节假日,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各种文化、体育比赛,促进了青少年群众文体活动的开展。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团组织采取依靠党的领导、争取社会各界支援、发动青少年自己动手筹集资金等方法,创办青少年之家开展业余文体活动。1985年止,全县共建有乡、机关青少年之家38个,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青少年活动点(室)61个。黄通乡5个村民委员会全部办起了青少年之家。
   训练团干,创先进支部 共青团金溪县委恢复建立后,切实注重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1973年至1985年,在县委党校训练村民委员会(大队)团支部书记以上干部8期,计1500人次。同时,还选送优秀团干部到上级党校、团校学习。其中,到地区团干班学习的共5批94人次,到地委党校学习的2人,到省委党校团于班学习的15人。解放以来,计有140名团干部被选进县、乡(公社)两级领导班子。
   团干部政治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提高,为做好团的工作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从1973年至1985年,共青团金溪县委共表彰优秀团干部154名,模范团员450名,三好青年420名。从1979年起,开展“创先进团支部”活动,全县评选出先进团委、总支、支部124个,其中,红旗团委1个,先进团委28个,优秀团支部42个。受到共青团抚州地委嘉奖的优秀团干部18名,优秀团支部25个。
   三、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金 溪县地方组织 民国27年(1938),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金溪分团筹备员办事处成立,许光军充任筹备员。民国34年以后,分团筹备员办事处改为分团筹备处,设主任、书记各一人,下设总务、组训、宣传等股,先后由吴鹏声、何贤佐、陈崇英任主任,徐勖奋、龚谷生任书记。民国36年7月,分团筹备处改称分团部干事会,主任改称干事长,陈崇英任干事长。
   民国27年,全县只在县城和浒湾机关单位有两个分队(10至20人为1个分队)。民国36年上半年,在县城和浒湾机关单位各建立1个区队(2至3个分队为1个区队);在县立初级中学和应钦中学各建立1个区队。全县共有三青团员300余人。
   三青团金溪分团以抗日为名,诱惑青年响应国民党组织的“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在学校招募青年军。抗日战争结束后,青年军被国民党政府投入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民国36年,在国民党所谓“行宪”时期,三青团金溪分团部为国民党包办选举国大代表龚学遂、立法委员詹纯鉴,积极效劳。7月间,三青团金溪分团部创办了《会溪青年》报,转载中央社电讯、新闻,报道地方消息,向广大青年进行反共宣传。
   同年3月至7月三青团金溪分团筹备处根据省支团部的布置,对原有三青团员进行甄核工作,凡属超龄的令其退团;跨党(民社党、青年党)的取消其团籍。经过甄审合格的团员,由省支团部核定发给新团证。甄核以后,全县三青团员约150人。11月,国民党与三青团合并,三青团金溪分团部并入国民党金溪县党部,三青团机构不复存在。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