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农妇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38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农妇组织
分类号: C912.2
页数: 8
摘要: 金溪县总工会民国16年3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来浒湾组织领导工人运动。3月下旬,在浒湾陀山殿组成金溪县工会筹备委员会。4月上旬,成立金溪县总工会。会址设在浒湾镇商会。民主选举肖添吉、严三多、姜金生(漆工)、黎钻仔(皮匠)、阮印臣(船工)、万润生、江圆面、江再攸(木工)8人为县总工会委员,肖添吉为委员长,严钟木为宣传员,严钟声为文书兼会计。工会会员400多人。在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工会组织迅速扩大,粮食业、药业、航运、南货、布匹、饮食等18个行业纷纷成立基层工会,会员由400多人增加到近1000人。
关键词: 金溪县 地方史志 工农妇组织

内容

第一节工人组织一、解放前的工会金溪县总工会民国16年(1927)3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来浒湾组织领导工人运动。3月下旬,在浒湾陀山殿组成金溪县工会筹备委员会。4月上旬,成立金溪县总工会。会址设在浒湾镇商会。民主选举肖添吉(挑水工人)、严三多(药业工人)、姜金生(漆工)、黎钻仔(皮匠)、阮印臣(船工)、万润生(饮食工人)、江圆面(米业工人)、江再攸(木工)8人为县总工会委员,肖添吉为委员长,严钟木为宣传员,严钟声为文书兼会计。工会会员400多人。
  县总工会成立后,首先通令浒湾镇商会会长兼浒湾镇兵站站长丁少溪(又名丁钟麟,借办兵差之机,派柴派米,派夫派捐,凶恶残忍,群众称他为豹虎)等,不准欺压工人;并成立工人纠察队,由周希德担任队长,强迫浒湾靖卫队交出枪支,封闭“厘卡”(税务机关),取消苛捐杂税;还没收周祝三米行粮食900多担,作为县总工会的活动经费。在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工会组织迅速扩大,粮食业、药业、航运、南货、布匹、饮食等18个行业纷纷成立基层工会,会员由400多人增加到近1000人。
  4月上旬,县总工会在万寿宫召开工人大会,一致通过“要求增加工资百分之五十,不加工资就罢工,反对克扣工资,反对打骂工人学徒,反对剥削工人”的斗争纲领。粮食业全体工人首先罢工48小时,取得每砻一担谷加4个铜板(原10个铜板,现有14个)的胜利。之后,各行各业都增加了百分之四十的工资。
  接着开展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4月13日,周希德带领工人纠察队在浒湾金家渡口将丁少溪捆住,并于第二天在浒湾宋家园召开有2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受害工人、农民纷纷上台控诉丁少溪的罪行。4月下旬,又在浒湾江夏第将从南昌暗地回到浒湾,秘密召集土豪劣钟、流氓打手,袭击县工会、破坏工人运动的省参议员许惠荪活捉,用船押送抚州交军官教育团法办。4月下旬,疎山寺的和尚以园光为首(受恶霸吴光宗的指使)将前去提取公产的县总工会委员黎钻仔、工人陈阴仔杀害,抛尸竦山潭。钟赤心、肖添吉、周希德等带领工人和纠察队员数百人,并邀请临川县琉坊农民自卫军,携带20多条步枪协助,大闹疎山寺。首犯园光和尚畏罪潜逃,纠察队便将躲在寺内的另一凶手扁里和尚抓出来处决。之后,工人纠察队还打进疎口村,搜到吴光宗等恶霸地主放高利贷的借据和手票一担,在浒湾镇街上当众烧毁。
  同年8月,大革命失败,县政府下令解散工会组织,禁止工人运动,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县总工会委员姜金生、严三多先后被国民党政府杀害。
  金南特区总工会民国22年(1933)3月,中共金南特区区委下设有区总工会,主席陈子月。
  金溪县工会民国中、后期,县政府在县城和浒湾镇利用各行业的把头组织过一些工会组织,作为御用工具。民国34年(1945),县城和浒湾镇各有工会组织一个,职工同业工会8个,会员853人。同年12月21日,县参议会成立时,有县工会的列席代表参加。民国36年,县工会理事长为陈映元,浒湾镇工会理事长为吴顺祥。
  二、解放后的工会组织沿革 1950年2月,抚州地工委派黎琦光来金溪开展工会工作。3月,金溪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委员9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成立浒湾镇工会,同时,在县城建筑、邮电、粮食、搬运、手工业等行业建立基层工会。全县有工会会员1281人。同年10月20日,召开全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成立金溪县总工会。1952年底,会员增加到1526人。1953年10月1日,县总工会改称金溪县工会联合会,设正、副主席各1名,常委3名。下设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劳动保护部。1959年,全县共建立了基层工会39个,工会小组151个,会员1513人。1960年县工会联合会复名金溪县总工会。“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诬蔑工会是“黑线统治”、“生产工会”、“福利工会”,致使工会组织瘫痪。1968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统管工、青、妇工作。1969年,成立金溪县工人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1973年1月,撤销工代会,恢复县总工会。1978年10月29日至31日,在县城召开第九次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讨论制定工会工作在新时期的主要任务。1985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53个,系统工委14个,工会小组401个,会员达8194人,其中女会员2796人。
  历次会员代表大会自1950年10月召开全县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至1978年10月底,共召开九次会员代表大会。
  表1-1 历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简况续表此外,在1969年4月,县革命委员会政治部群运组还召开一次“工代会”,代表270人,传达贯彻省、地“工代会”的精神。
  主要活动加强思想教育工会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对职工进行经常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在剿匪斗争中,教育工人保卫人民政权,并组织20余人的工人纠察队,协助政府维护县城治安。在抗美援朝中,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全县1780多名职工自觉订立了爱国公约,参加和平签名运动,捐献飞机大炮折人民币2897元。在“五反”运动中,教育职工认真执行党和政府的政策,监督资方遵守国家法令,与资本家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教育职工协助政府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62年,在职工中进一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支援农业,服务农业。1978年,工会工作拨乱反正,在职工中开展以四化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81年,在职工中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两个文明”作出贡献。
  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县总工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向职工提出不同的劳动竞赛内容:五六十年代,主要开展以增产节约为内容的先进生产者运动;70年代,主要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80年代,主要开展为四化立功的活动。1985年,在开展“三高一增”(即高产值、高利润、高贡献、职工增加收入)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全县参加竞赛活动的单位共有32个,职工2156人。年末,据26个单位的统计,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产值计划、利润计划和税金计划,职工1901人,人均收入930元,比1984年人均收入增加260元。同年底,县总工会召开“三高一增”劳动竞赛表彰大会,受表彰的单位有21个,受表彰的各项能手(如生产操作能手、安全生产能手、质量能手、技术革新能手、节约回收能手,企业管理能手、最佳服务能手等)31个。
  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1980年4月,在县汽车修配厂进行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的试点工作,到11月下旬,全县19个工交企业单位有17个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其他企事业单位也相应地进行了这项工作。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草案),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82年,全县有基层工会组织的单位152个,其中有107个单位相应地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或职工大会制度。12月,县总工会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评出民主管理先进单位15个,单项先进单位18个。这些单位的职工代表,遵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指令,在党委领导下行使职权,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协调企业内部矛盾,为保证完成国家各项计划和任务,办好社会主义企业,起到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心职工生活解放初期,一些资本家抽走大量资金,企图关店,解雇工人;一些手工业师傅不明政策,不敢带徒弟,要辞退学徒。因此,劳资关系师徒关系都很紧张。县总工会发动职工、学徒,与资方签订劳资合同,与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同时,政府下拨一万多元救济失业工人,组织他们生产自救,办木器厂、油面厂、黄烟厂和小型农场、修鹰厦铁路等,并由县总工会统一介绍到需要用人的单位就业。60年代初,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工会组织职工养猪、种菜、发展副食品生产,协助单位办好职工食堂,从多方面关心职工生活。80年代,职工生活普遍有了提高,在这些年代里,主要是加强职工的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工作,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解决职工后顾之忧。1953年,全县实行劳保的企业单位只有1个,享受劳保待遇的职工24人,到1983年,增加到82个,享受劳保待遇的职工有4513人。职工群众的生、老、病、死、伤、残等特殊困难得到解决,劳动条件不断得到改善。1981年,全县94个基层工会,有互助金87754元,该年下发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15225元,享受补助的职工474人。
  组织职工学习文化、技术从1950年开始,就在县城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分设初小班(扫盲班)和高小班,参加学习的职工207人。1951年,浒湾、双塘、石门、左坊、黄狮渡(1952年划归南城)等集镇,亦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1952年12月,大张旗鼓地推行“速成识字法”全面开展扫盲运动,县总工会和各基层工会进行层层动员,参加学习的职工占职工中文盲和半文盲总数的95%以上。到50年代末,职工中的文盲和半文盲已从解放初期的60%降到36%。1978年8月,恢复县职工业余学校,各工厂企业也相应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或短训班,教学内容趋向专业化。1982年,对职工进行“双补”(补学文化、补学技术)工作。县职工业余学校有学员399名,其中,小学班30名,初中班309名,高中班60名。全县各基层单位办职工业余学校11所,专职教师7人,兼职教师32人,专职工作人员3人,入学职工1014人,其中,扫盲班43人,小学班216人,初中班299人,初技班108人,高中班24人,中专班4人,参加各种技术培训班320人。至1985年底,全县职工文化补课合格率达80%以上。
  开展职工业余文艺、体育活动 1953年,县总工会在城关和浒湾两镇分别成立职工俱乐部。各基层工会建立俱乐室。由职工俱乐部(室)具体组织职工开展业余文体活动,如成立职工业余剧团和体育队等。1957年,县职工业余剧团排演的《海岛上的小姑娘》,参加抚州地区职工业余文艺汇演,获优秀节目演出奖。国庆10周年之际,各职工业余剧团排演节目参加全县文艺汇演。1978年12月,工交系统职工50余人组织文艺宣传队,深入各厂矿巡回演出,宣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受到职工群众的好评。1983年,县职工俱乐部下设摄影、美术、歌咏、乐器、写作等组,并增添了气枪、康乐棋、三用机、桌球等文娱设备。1985年,定期举办周末舞会,培训文艺骨干40余人。在体育方面,与县体委配合,多次组织职工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自行车比赛和环城赛跑。
  第二节农民组织一、解放前的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民国15年(1926)12月,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金溪曾建立过县农会,负责人蔡菊圃。民国22年4月,在中国工农红军地方工作团的帮助下,潦湖、横源、罗源、畅田、朱家坊等地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农民协会行使乡、村苏维埃政府的职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和支援红军的工作。同年10月,红军主力转移,国民党当局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农民协会干部,农民协会被迫解散。
  农会民国34年,县政府督促农民加入农会,计有县农会1个,乡农会24个,会员5715人。该农会是地方绅士邀集而成,解放时解体。
  一、解放后的农民协会农民协会 1950年9月5日,在中共金溪县委的领导下,金溪县农民协会成立。同年冬,开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根据1950年7月政务院通过的《农民协会组织通则》的规定:农民协会是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构;在土地改革尚未完成以前,农民协会是农民群众反封建的战斗组织。在土改运动中,各地相续建立了村农民协会,乡农民协会和区农民协会。各级农民协会认真贯彻执行土地改革法和各项政策,保证了土改任务的顺利完成。1952年土改结束时,全县7个区,24个乡,1个镇的农民协会,共有会员32798人,1953年以后,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民协会自行消失。
  贫下中农协会 1963年至1965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杨坊、孔坊、靖思、石门、桥上、陆坊、珊城、城关、江坊、左坊、琅琚、洛城、厚山、陈坊、太坪、旸田、黄通、剡坑、崇麓、浒湾、琉璃、黄源等公社普遍建立了贫下中农协会。1965年3月3日至5日,在各公社、大队普遍建立贫下中农协会的基础上,召开金溪县贫下中农代表和农业先进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350名,其中贫下中农代表226名,农业先进代表124名。会上,县委副书记罗细通作工作报告,并成立了县贫下中农协会,委员13人,郑德伍为主任委员,罗细通、张尚泉为副主任委员。
  贫下中农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中,在“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口号下,县革命委员会于1969年1月25日至2月2日,召开金溪县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简称“农代会”),代表900余名。会上,成立金溪县贫下中农委员会,委员95人,其中常委19人。会后,各公社相继召开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代表三至五百不等,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每生产队1人参加为委员,每大队2人参加为常委。“文化大革命”结束,该组织也自行消失。
  第三节妇女组织一、解放前的妇女协会金溪县妇女解放协会民国16年(1927)1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赣东特派员、共产党员钟赤心,在县城隍庙召开妇女大会,300多名代表参加,会上成立金溪县妇女解放协会,推选王肃贤、王彩云、邱淑娟、陈弗卿等5人为委员。协会成立后,立即动员和组织妇女建立“天脚会”,在端淑女校开展剪发、放脚、劝学、禁烟、禁赌、禁娼等活动,与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相结合。同年8月,大革命失败后,县妇女解放协会被迫停止活动。
  民国22年3月,后车村建立苏维埃乡政权时,成立妇女会,组织妇女队,积极开展为红军打草鞋,洗衣服,送茶水,服侍伤病员等活动。妇女主任吴有金。
  金南特区妇女委员会民国22年3月,中共金南特区区委下设妇女委员会,委员周如玉。
  金溪县妇女会民国34年,县妇女会成立,设理事长1人,张琴任理事长。民国35年,改为妇女指导处,仍由张琴负责。
  一、解放后的妇女联合会组织沿革 1950年5月,成立金溪县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3人。下设妇联区分会6个,乡妇女代表委员会55个,镇妇联2个。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16人。乡以下配有不脱产的妇女干部1393人。1958年,金溪县民主妇女联合委员会改名为金溪县妇女联合委员会(简称县妇联),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下设公社妇联12个,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16人。大队设妇代会,生产队设妇代小组,配备不脱产妇女干部951人。1968年5月,县妇联工作由县革委政治部群运组接管,下设公社妇联8个,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9人。大队和生产队的不脱产妇女干部有736人。1973年1月,恢复县妇联,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下设公社妇联19个,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24人,大队和生产队的不脱产妇女干部有1518人。1981年,县妇联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2人。下设公社妇联18个,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26人,大队和生产队配有不脱产的妇女干部1623人。1984年,县妇联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干事3人。下设乡、镇、场妇联19个,招聘13名乡来乡去妇女干部,全县有专职妇女干部25名,村民委员会设妇代会,村民小组设妇代小组,配有不脱产的妇女干部1624人。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从1950年5月召开首次县妇女代表大会以来,至1985年10月,共召开10次妇女代表大会。
  表9-2 历次妇女代表大会简况主要活动支援抗美援朝 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后,全县广大妇女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做军鞋、绣背包、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妇女中还涌现出不少母送子、妻劝夫参加志愿军的动人事迹。1952年,组织妇女开荒1510亩,种红薯、芝麻、豆子、烟叶等经济作物,所得收入全部捐献国家,作为购买飞机大炮款计20398元,占全县捐款总数三分之一以上。
  投入阶级斗争 1950年10月,在全县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中。三区胜利乡妇女主任连夜向解放军部队报告匪情,捉获土匪3人,缴获步枪3支。该区对桥乡妇女群众查获特务分子、逃亡地主分子各1人,并在乡妇女主任周水秀的带领下,步行30多华里,到金溪、贵溪交界处捉回逃亡的反革命分子1人。广大妇女冲破家庭和社会的阻挠,积极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六区厚山乡农会一分会贫雇农团54名成员中;有26名是妇女。
  参加生产劳动 1956年,县妇联派出干部深入基层,认真落实男女同工同酬政策。并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劳动模范和先进妇女工作者。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中,当男劳力都上山炼钢铁时,妇女承担了田间生产和一切家务劳动。为了使广大妇女有更多的时间参加田间劳动,各级妇联在全县办起幼儿园,托儿所共146所,入园幼儿3981人,入托婴儿494人。同时,还办有儿童食堂15个,用膳儿童494人。1960年,发动全县妇女广泛深入地开展向全国“三八”红旗手——丁长华学习的活动。各地涌现出巧姐妹队。向秀丽队、花木兰队、穆桂英队共1303个。
  1979年,全县妇女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清除“左”的思想影响,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敢于勤劳致富。许多妇女积极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1985年,在全县妇女中开展“十大”养殖业(养猪、羊、牛、兔、鸡、鹅、鸭、蚕、蜂、鱼)竞赛活动。妇女们大显身手,参加县养殖业竞赛的有50名,评为地区“十大”养殖业竞赛能手的有10名,评为省“十大”养殖业竞赛能手的有2名(双塘镇养猪能手张细云和对桥乡养鱼能手肖复香)。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1953年,全县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新《婚姻法》、宣传新《婚姻法》、贯彻新《婚姻法》运动,揭发封建制度的滔天罪行。《婚姻法》的贯彻,妇女得到了同男子真正平等的地位,建立了男女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美满婚姻和幸福家庭。此后,每年3月份都进行一次《婚姻法》的宣传,检查《婚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1980年,县妇联把抚育、培养、教育少年儿童作为工作的重点。县委成立托幼领导小组,县、社两级每年向幼儿园拨款16610元。至1982年,全年共办起常年幼儿园89所,保教人员95名,入托儿童达2000人。同时,开展“五好”园所竞赛活动,受到县以上表彰的“五好”园所有43所,先进托幼工作者30名。1983年,开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宣传活动。县妇联设立法律顾问小组,聘请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各乡、镇、场亦成立法律咨询站。仅1984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就有277起,已经解决247起,转有关部门30起,为受害妇女说话,撑腰,伸张正义。
  创“五好”家庭,当“三八”红旗手 1981年开展创“五好”(爱国、爱社、爱科学好;劳动致富,勤俭持家好;“五讲四美”,移风易俗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好)家庭,当“三八”红旗手活动。是年,评选出“五好”家庭12户。1982年,评选出“五好”家庭35户,“三八”红旗手28名。1983年评出“五好”家庭50户,“三八”红旗手50名。其中,被授予省“五好”家庭3户,省“三八”红旗手5名,被授予全国“五好”家庭2户(倪招金、吴月花),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陈海英)。
  培养妇女干部,表彰先进典型解放后,广大妇女走向社会,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妇女干部不断成长,无论在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涌现出不少人才。历年来进县级领导班子的有3人,(其中任县委副书记的1人),任正、副局长12人,乡(公社)党委委员17人,村民委员会(大队)党支部副书记4人,委员54人。全县妇女中获中级技术职称的有:主治医师5人,主治中医师1人,主管护师9人,主管检验师2人,主管药师1人;获初级技术职称的有:医师11人,中医师3人,妇产科医师5人,护师42人,药师2人,中药师17人,检验师2人,助理工程师1人。
  各级妇女组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思想发动和组织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具体问题,从而使这一工作能够持续不懈地进行。
  至1985年底,全县共表彰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火箭队),“三八”红旗手152名,其中,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14名,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4名(郑天英、丁长华、聂红、陈海英)。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