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干部构成与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3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构成与分布
分类号: D035.2
页数: 2
摘要: 随后,经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从中吸收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到干部队伍中来。到1952年,全县干部总数即达591人。1956年以后,干部队伍仍不断扩大,但干部来源转向以大、中专毕业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干部和知识青年为主。
关键词: 金溪县 干部构成与分布

内容

一、干部构成 解放初期,县委为了接管旧县政权和建设新金溪的全面需要,除以随军南下的51名工作人员为骨干外,并于1949年6月至9月,在县天主堂举办了3期训练班,吸收社会上的知识青年,原中、小学教师和国民党县政府的旧职人员共200余人参加训练,学习结束后,除少数旧职人员遣送回家外,绝大多数都分配了适当的工作。随后,经过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从中吸收了一大批积极分子到干部队伍中来。到1952年,全县干部总数即达591人。1956年以后,干部队伍仍不断扩大,但干部来源转向以大、中专毕业生,中国人民解放军转业干部和知识青年为主。
   1957年,党内开展整风运动,同时提出干部上山下乡的号召,县委根据中共中央“稳定与提高干部”的方针,紧缩上层机构,加强基层工作,除分两批组织135名干部到沟树办垦殖场外,并从党政群、企事业单位精简干部120名到区、乡工作,20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1960年到1962年,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县委对干部继续进行精简下放,两年共精简下放干部151名。1965年,全县有干部1720名。1968年,县委除做好接受、安置省、地下放干部外,对本县干部亦实行精简下放。至1971年,全县到农村插队的干部597名,下放工矿企业劳动的干部8名。1971年下半年至1972年,省、地下放干部陆续调回原单位,本县下放干部也相继收回。到1976年,全县干部总数为2246名。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干部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一批同志重新回到干部队伍中来。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1982年以后,干部队伍又不断扩大。特别是1984年,以工代干转干344名,社会上吸收干部85名,在农村招聘干部46名,到1985年底,全县干部总数为2910人。干部构成情况见表7-4。
   表7-04 几个年份国家干部构成情况表 续表 二、干部分布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其分布在各系统的状况,见表7-5。
   表7-5 几个年份国家干部分布情况表 说明:1983年至1985年“党群系统”栏为行政干部数,“工交邮电”栏为企业干部数,“科教文卫”栏为事业干部数。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