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组织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金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240
颗粒名称: 二、组织工作
分类号: D267
页数: 3
摘要: 党员发展 1949年底,全县只有共产党员25名,而且都是北方解放区来的。经过剿匪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的考验与锻炼,各地踊现出一批优秀分子。1952年7月至11月,县委举办了三期建党训练班,训练积极分子321名,吸收入党的有173名,为在全县67个乡建立党的支部作好组织上的准备。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到1985年底,全县有党员6674人。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分布状况,县委先后在城镇、农村、机关团体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使党成为各项事业、各个单位的领导核心。
关键词: 金溪县 党的组织工作

内容

党员发展 1949年底,全县只有共产党员25名,而且都是北方解放区来的。经过剿匪反霸、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政治运动的考验与锻炼,各地踊现出一批优秀分子。1952年7月至11月,县委举办了三期建党训练班,训练积极分子321名,吸收入党的有173名,为在全县67个乡建立党的支部作好组织上的准备。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队伍不断扩大,到1985年底,全县有党员6674人。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分布状况,县委先后在城镇、农村、机关团体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使党成为各项事业、各个单位的领导核心。
  1966年4月以前,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干部队伍和工农兵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上。“文化大革命”中,突击发展了一批党员,这批党员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也混进了一些不够党员条件的人和个别坏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县各级党组织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为标准,认真抓了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将一些不纯分子清除出党。同时,根据四化建设需要知识和人才的要求,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到优秀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生产、工作骨干中的优秀分子上。1982年到1985年,全县共发展新党员824名,其中,大专毕业生93名,占11.3%,高中和中专毕业生434名,占52.6%,党员队伍的文化和专业知识素质有了提高。
  党员教育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一是将部分区级以上党员干部选送到省、地委党校进行培训;一二是由组织部、宣传部、县委党校共同组织对党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三是基层党组织举办学习班进行训练。1957年,县委配备专职支部教员2人,各区、乡配备兼职支部教员151人。举办了支部教员训练班和党员训练班,对全县党员进行觉的基本知识教育,并在城关镇、黄通、城上等乡试办夜党校(各区、乡亦举办了夜党校)。批判某些党员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批判农村某些党员存在的“三不愿”(不愿当干部,不愿交党费,不愿入社)思想,提高了党员的社会主义觉悟。
  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县各级党组织都举办党员学习班,组织党员学习新党章,参加学习的有6000余人,占全县党员总数的95%以上。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下达以后,县委又及时抓住整党前的时机,组织党员进行学习,并于1984年5月,举办了两期各乡、镇(场)党委书记和乡、镇(场)长以及县直机关党组织负责人(不包括副职)共计150余人的短训班,培训骨干,然后在全县各单位展开,全县参加学习的党员达5700人。许多党员通过学习,主动做到边学边改,未整先改。. 组织整顿 1957年和1959年,结合整社开展对农村各级党组织的整顿1:作。1963年,县委成立整党建党工作队。配备队员(组织员)23名,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重点地整顿了党的基层委员会2个,党支部17个。1965年,又结合面上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重点整顿了64个农村党支部,占农村党支部总数的39.7%。同年,县委对全县24个公社(镇)党委委员都作了调整,配齐党委委员197名,244个党支部也分别进行了改选和补选。
  1966年6月至1968年3月,党的各级组织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大部分领导干部被当作“走资派”揪斗,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党的各项正常工作处于中断状态。因此,从1968年10月开始,党的组织工作主要任务是逐步恢复党员的组织生活,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到1973年12月止,全县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19个,党总支27个(农村24个),党支部301个(农村190个),4594名党员恢复了组织生活。
  1985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分期分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党工作。参加第一期整党的单位是:县级五套班子和县直属机关各部、委、办、局(局级单位)64个,局下属单位61个,共有党支部117个,党员1277名(预备党员107名),占全县党员总数20%;秀谷华侨农场(省属单位)亦参加本县第一期整党,该场有党支部9个,党员124名(预备党员18名)。第一期整党于1985年底基本结束,各乡、村整党在此以后进行。在第一期整党中,缓期登记的3名,占参加该期整党总数的2.5‰;开除党籍2名,占1.5‰。此外,还有受到党纪处分的2名。通过这期整党,提高了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力,促进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
  “创先争优”活动 1982年以来,在全县党员中深入开展“争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的活动。1983年2月和1984年6月,分别召开两次全县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表彰了1982年度和1983年度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党支部109个,优秀党员182名。1984年还选出出席省、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的先进党支部6个(其中出席省的1个),优秀党员12名(其中出席省的2名)。
  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各级党组织历来都非常重视选拔与配备党政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了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1983年10月20日,中共抚州地委组织工作组来金溪进行县级机构改革工作的试点,县委组织部派员进行配合。通过调查摸底、群众评议、民意测验、组织考核、反复酝酿等过程,历时两个月,于12月19日经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报经地委批准,确定了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五套班子的领导成员。1984年4月,县委成立体改办公室,抽调近60名干部对县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场)的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察,以弄清乡(局)级领导班子的现状和发现一批优秀中、青年干部为重点,同时,清理“三种人”(打砸抢分子、靠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防止“三种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全面考察和认真选拔,最后经县委研究决定,提拔了68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担任各级基层的主要领导。进入县级班子的4人,文化程度都是大专以上:进入正科(局)级的64人,其中,大专的21人,占32.8%,中专的23人,占35.1%。与此同时,对年龄较大的干部也作出妥善的安排,其中,两名县级干部分别担任县委、县政府的顾问;46名科(局)级干部,分别担任各局的调研员;4名担任乡、镇人民政府的助理员。
  县级机构改革后,9名县委常委平均年龄为43.55岁,比原来的下降5.82岁;文化程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其中,大专的占33.3%,高中(中专)的占22.3%,初中的占44.4%。4名正副县长平均年龄为42.25岁,比原来的下降4.5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占50%,初中的占50%。乡、镇(场)三套班子共244名(其中,乡党委成员128名,乡政府73名,经联社43名),平均年龄34.89岁,最大45岁,最小的22岁,比原班子下降4.61岁;文化程度:大专的32人,占13.1%,高中(中专)的111人,占45.5%,初中的101人,占41.4%。大专的比原班子15人上升113%,高中(中专)的比原班子51人上升117%,初中的比原班子112人下降9.9%。
  同时,还做好选拔后备干部、建立第三梯队的工作。
  干部历史案件的复查和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遵照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原则,重新审理干部的历史档案,平反了冤、假、错案。1981年底,已将“文化大革命”中立案审查的151个干部案卷全部复查完毕。1984年,复查了肃反、审干中因历史问题作了结论的88个案件,其中,改变原结论和处分的73人,恢复公职的61人,恢复党籍的11人,给11名死亡干部的遗属困难补助,计人民币5000元。根据中组部(1983)16号文件和(1984)组通字27号文件精神,对157名内部限制使用的干部,分别给予撤销、解除、注销限制使用。1985年,对原肃反、审干中一次性处理的28个案件进行复查,其中,改变原结论和处理的10人,维持原结论和处理的18人。对50年代作“特殊登记”的124名干部,全部给予撤销和解除。对“旧金溪中学三青团案”,亦认真的进行复查,纠正了3人任三青团分队长和1人任副分队长的任职结论。至1985年底,复查干部历史案件工作,已经基本结束。

知识出处

金溪县志

《金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出版地:1992

本书建置 区划; 自然环境;居民; 政党;政权; 政协;政法;民政 人事;军事;群众团体;农业;林业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