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阴夏布的加工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1062
颗粒名称: 棠阴夏布的加工技术
分类号: TS106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棠阴夏布织造工艺比较精密,生产流程也复杂细致。织布一般分为绩乡恣、牵纱、刷纱、过筘、上机织布等程序。基本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1.原麻漂白 清水漂白法。分编排、铺晒、洒水、接露等程序。在日出之前,将苎麻按区编排,上下成列,用绳绕柱,使它铺晒时能够翻转,成片不紊乱,使苎麻全身上下都能得到漂洗。日出后,将编排好的麻排摊晒在青草地上,让它充分打露(接露水)以后即洒清水,洒水每天4~5次不等,待晒干后,缓慢翻转,又重复洒水。洒水时,要注意适宜,切忌过多,约14:30,将麻捆起。一连几天,按这种方法进行,5~6天后,即成洁白苎麻。
关键词: 夏布 加工

内容

棠阴夏布织造工艺比较精密,生产流程也复杂细致。织布一般分为绩乡恣、牵纱、刷纱、过筘、上机织布等程序。基本可分为以下4个步骤: 1.原麻漂白 (1)清水漂白法。分编排、铺晒、洒水、接露等程序。在日出之前,将苎麻按区编排,上下成列,用绳绕柱,使它铺晒时能够翻转,成片不紊乱,使苎麻全身上下都能得到漂洗。日出后,将编排好的麻排摊晒在青草地上,让它充分打露(接露水)以后即洒清水(一般8:30后),洒水每天4~5次不等,待晒干后,缓慢翻转,又重复洒水。洒水时,要注意适宜,切忌过多,约14:30,将麻捆起。一连几天,按这种方法进行,5~6天后,即成洁白苎麻。
  (2)日光漂洗法。即将干燥苎麻,浸入泉水中,浸湿1~2小时,然后取出暴晒于日光中,干后又再浸入泉水中,复又暴晒,这样反复经过数次,即得细白纤维。
  (3)露漂法。晴朗夜间将苎麻平铺在青草上,使它受露水的浸润,反复露漂数次麻纤维即为白色。
  (4)石灰水漂法。将苎麻浸置在石灰水中,取出后用泉水漂洗,然后暴晒在日光下晒干,色即洁白。
  (5)炭熏法。将苎麻放入地窖或竹笼中,用炭火烘烤一下,然后再在日光中晒到半干后,用泉水冲洗,再晒干继又用泉水浸洗晒干,反复2~3次,麻纤维即显白色。
  (6)牛粪浸渍法。将牛粪和温水,盛于大缸中,充分搅拌后将苎麻入水中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洗,暴晒于日光中,又复浸于牛粪水中,这样连续3~4次,麻纤维即成洁白。
  经过上述各种方法漂洗调制成的苎麻,按其质量及长度分标庄、头庄、二庄、三庄、白索、晒青等级(名)别,打成捆。
  标庄:苎麻细白、富有光泽,长度在150厘米以上,用来做1 200筘上等夏布。
  头庄:较标庄稍差,长度在127厘米左右,用来做800~1000筘中上夏布。
  二庄、三庄:次于头庄,长度在100厘米以上,用来做600~800筘中等夏布。
  白索、晒青:漂洗较差,色泽欠佳,长度在100厘米以下,用来织造400~500筘下等夏布。 2.绩纱分为原麻漂白、撕片、卷缕、捻纱、绕纱5道工序。绩纱尽为女工,绩纱时将经上述自然漂白后的苎麻,撕开成片,卷成一缕缕,放入清水盆中,然后用手指梳成一根根苎麻细丝,放在大腿股上,用手捻接成细小麻纱线,再卷成如茧状纱锭一样小团缕,当地人称“制”。
  3.织布分为牵纱、过筘、上浆、上机、织造5道工序,其中以牵纱、上浆、织造为难。上浆时将卷缕成纱锭的纱分开,拉直拉长,将一头挂在牵纱架上,另一头卷成一大结,用1根木棍(1.5~2米长)套挽住,用一大石块压在上面(牵纱挂纱多少以生产何种夏布筘数而定),然用浆纱刷,蘸好预先煮好的米粉浆均匀地来回刷,1次刷20米左右,刷浆时一定要均匀。待浆纱晾干后,装上布机开始穿梭织布。织布气温过冷过热均不适宜,影响夏布的质量,织布多为女人,一般2天可织成1匹夏布。近年不少地方用苎麻纺织厂生产的苎麻纱(一般用27~36公支纱)用来做经线,效果也很好。
  4.深加工棠阴夏布的深加工技艺需要经过沦布、水漂、酱漂、蒸布,再水漂、酱漂,碾压、上边、拆布、包装、上标等13道工序,使夏布形成自然白布。先将织好的布经过浸泡,再放入加石灰粉的水中进行浸泡,而后放置河滩草地上晒干,要求阳光不宜过于强烈,晒干后用清澈的河水冲洗,再晒干,如是10次以上,然后放在笼屉里蒸,一般蒸3~5小时,再放入加了明矾的水中清洗,明矾具有漂白效果,能加速漂白进程,再重复沦布、水漂、酱漂等过程,最后将漂白的夏布捆在一起,放在特制的石巢中,用上千斤的碾石反复碾压,以增强光洁度。之后再上边、拆布,用棕衣、羽叶、粗布、油纸包装,最后印上商签和“某某夏布行”字样。如需要花色夏布,再通过漂染房6道工序定色。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