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竹笋罐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949
颗粒名称: 二、竹笋罐头
分类号: TS255
页数: 2
页码: 167-168
摘要: 竹笋罐头是以当年从竹林中采挖的原生新鲜三笋为原料,经过剥壳、清洗、蒸煮、修整、消毒、装罐密封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食用笋产品。抚州市毛竹资源丰富,有7个县毛竹林面积在15万亩以上,其中宜黄县60万亩、资溪县58万亩、乐安县30万亩。2014年全市产竹笋9 766吨,为竹笋罐头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一)发展现状 宜黄县生产竹笋罐头较早,1982年就创办了以生产加工笋罐头为主的宜黄县第二食品厂。同年江西省笋罐头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质量第一名。此后,笋罐头产量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乐安县竹笋罐头加工企业主要有广雅食品和腾鑫食品等,已开发出清水竹笋、真空包装竹笋、竹笋罐头等3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到欧美、东南亚等地。
关键词: 竹笋罐头 加工

内容

竹笋罐头是以当年从竹林中采挖的原生新鲜三笋(毛竹冬笋、春笋和小竹笋)为原料,经过剥壳、清洗、蒸煮、修整、消毒、装罐密封等工艺加工而成的食用笋产品。抚州市毛竹资源丰富,有7个县毛竹林面积在15万亩以上,其中宜黄县60万亩、资溪县58万亩、乐安县30万亩。2014年全市产竹笋9 766吨,为竹笋罐头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
   (一)发展现状 宜黄县生产竹笋罐头较早,1982年就创办了以生产加工笋罐头为主的宜黄县第二食品厂。1983年生产笋罐头成品69吨,主要销往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同年江西省笋罐头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质量第一名。此后,笋罐头产量逐年递增,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宜黄县生产笋罐头成品7 000吨。乐安县竹笋罐头加工企业主要有广雅食品和腾鑫食品等,已开发出清水竹笋、真空包装竹笋、竹笋罐头等30多个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到欧美、东南亚等地。资溪县近年来也有竹笋罐头出产。
   (二)主要价值 竹笋滋味鲜美,除含有粗纤维外,还富含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齐全,是一种营养很好的蔬菜和保健食品。
   罐头笋既适宜炒、煮、焖、烧等多种烹调食用,也可以直接凉拌食用或用作水饺、煲汤等的作料。
   竹笋罐头产品较好地解决了毛竹鲜笋难以贮存、容易变质、只能在早春食用的难题,又保持了竹笋原有的优良品质和独特风味,使消费者一年四季均能食用到新鲜可口的竹笋,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三)加工技术 1.原料选择用于生产加工笋罐头的竹笋可分大小两类。大竹笋即毛竹笋,笋体基部直径一般在8~12厘米,长度在20厘米以内。小竹笋又称小山竹笋,笋体基部直径在2厘米左右,长度15~20厘米。制作罐头笋应选择从竹林中直接采挖的出土在40厘米以下尚未拔节生长的新鲜嫩竹笋为原料。鲜笋笋表(含笋衣)和笋肉色泽应呈黄白色或淡黄色,表面光泽,形态要求整头笋体高度是笋体基部的1.5倍以上,笋底基部不得超过整头笋体的1/3。
  2.加工工艺 (1)剥壳预煮。鲜笋采收后,为保证质量,应及时进行剥壳预煮,先将剥除笋壳的鲜笋削去笋体根基部杂物,再用流水清洗笋体外表的泥土及其他杂质,然后放入特别的煮锅中用清水进行预煮。预煮时,要求每锅堆放的鲜笋不得超出锅面,放入的水应没过最上层的笋体,以免出现最上面的笋煮不透现象。预煮水每锅次应适当补充加入,预煮要彻底煮熟,煮熟时间以加盖煮沸40~60分钟为宜。为节约用水,同一锅次的预煮水可煮2~3次,但最多连续煮3次后,应将剩余的水全部更换,重新加入清水预煮。
   (2)冷却处理。每次鲜笋预煮熟后,应及时捞起冷却。冷却应放入冷却槽内用流水冷却。冷却要求水温度低于35℃,笋体的中心温度低于40℃。冷却若不彻底,笋肉不但颜色会变暗无光泽,还会产生酸败,影响品质。
   (3)漂水整形。竹笋经过预煮冷却后,应放入水槽中,进行漂水处理。漂水时应每隔5小时全部换水1次,漂水目的是除去笋中的酪氨酸,防止笋制品产生白浊的汁液。漂洗时间不能过长,以20~30小时为宜。因为漂时过长,会影响笋的色泽和笋味,失去营养成分。漂水后,再依据装入罐体的型号进行整型。整型可分为整体、半切、切片、切丝和小方块等不同形状。
   (4)分级装罐。分级以笋形大小、肉质粗细以及光泽、香味等为标准加以分级。装罐前笋要用清水浸洗,同一缸中最大的笋和最小的笋,其重量之比不能超过2。装罐时,笋尖和笋头应交错排列。
   (5)脱气、封盖和杀菌。
   (6)冷却与制品。杀菌后应迅速冷却至38~40℃,利用余热蒸去罐外水分,然后即为制品,入仓贮藏。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

相关地名

乐安县
相关地名
资溪县
相关地名
宜黄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