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石龙子的生物特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870
颗粒名称: 中华石龙子的生物特性
分类号: Q959.6
页数: 1
页码: 146
摘要: 中华石龙子是昼行性地栖型蜥蜴,生活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和平原耕作区。多栖息活动在树林下、道路旁的落叶杂草丛中及乱石堆中,适温22~38℃,在33~38℃为活动觅食高峰期,以各种昆虫为食,也吃小蛙、蝌蚪、仔蜥等脊椎动物,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中华石龙子性情温和,胆小怕人,听见响动喜欢奔跑躲藏。对人畜不具有主动攻击性。牙齿扁平,无毒牙毒腺,对人工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被驯化和养殖。
关键词: 中华石龙子 繁殖 习性

内容

中华石龙子是昼行性地栖型蜥蜴,生活在海拔1 000米以下的丘陵山区和平原耕作区。多栖息活动在树林下、道路旁的落叶杂草丛中及乱石堆中,适温22~38℃,在33~38℃为活动觅食高峰期,以各种昆虫为食,也吃小蛙、蝌蚪、仔蜥等脊椎动物,偶尔也会摄取植物茎叶。中华石龙子性情温和,胆小怕人,听见响动喜欢奔跑躲藏。对人畜不具有主动攻击性。牙齿扁平,无毒牙毒腺,对人工环境的适应性强,容易被驯化和养殖。但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如人工饲养,需注意早晚各喷水加湿1次。对于一般蟋蟀、面包虫、大麦虫等食饵接受度也很高。一般宜采用蟋蟀开食。有尾部自断逃生的本领,人工饲养时不建议混养,并要注意在抓取时避免抓取尾部。雄性个体尾巴根部较粗大,耳后的红斑面积较大较密,个别地区活动的品种幼体尾部会呈现出和蓝尾石龙子一样的亮蓝色,成体后颜色消退。卵生,每年5~7月繁殖,每次产卵5~7枚。卵白色,椭圆球形,多产于石下或草根、树根下的土洞中,自然孵化。室内人工孵化期约为53天,雌性每窝可产下15~20颗蛋。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