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7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产
分类号: S9
页数: 14
页码: 113-126
摘要: 一、甲鱼二、鳗鱼三、鳜鱼四、洪门鳙鱼五、麻源脆鲩六、法水罗非鱼七、鄱阳湖泥鳅八、池蝶蚌(珍珠)九、抚河清水大闸蟹
关键词: 水产 抚州

内容

一、甲鱼是中华鳖的俗称,又称水鱼、团鱼等,抚州南丰人俗称水鸡,是我国特有种类。鳖是一种名贵的、经济价值很高的水生动物,为抚州重要的特色养殖品种。近几年来,随着种甲鱼养殖技术、温室甲鱼养殖技术和甲鱼生态养殖等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广,域内甲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甲鱼养殖面积1.3万亩,商品甲鱼产量10 986吨。其中南丰县甲鱼养殖面积8 000亩,商品甲鱼产量6 067吨;黎川县甲鱼养殖面积3 000亩,甲鱼产量3 322吨。产品销往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海南、安徽、广西、江苏、上海等地。
  (一)形态特征鳖属于鳖科鳖属,外形似龟,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背际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其头像龟。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没有乌龟般的条纹,也较乌龟软。周围是柔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此处为插图略过] 甲鱼及甲鱼蛋 (二)生物特性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10~12℃时,鳖进入冬眠,每年11月中旬至翌年的4月中旬是鳖的冬眠期。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超过33℃时,鳖寻洞避暑。人工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蚕食同类。
  鳖的生物特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即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环境中,鳖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蚯蚓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饵料缺乏时,也会吃青草、瓜果、蔬菜和粮食等植物性饵料。鳖性贪食,饵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鳖耐饿,一次食后即使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
  鳖自然生长缓慢,一年中生长期仅6个月。一般饲养条件下,当年稚鳖体重可达5~10克,2龄鳖达50~100克,3龄鳖100~200克,4龄鳖400~500克,5龄600克以上。因此,采用不加温的常规养殖法,养殖周期长达4~5年。如采取加温养殖法,养殖周期可缩短1~2年。
  (三)主要价值自古以来,野生甲鱼就被视为人间珍品,它肉味鲜美,口味清淡,营养丰富,滋补力强,是自然界滋补养身的上等补品。我国历史上从周代开始就以鳖为上等佳肴,目前更成为高级筵席上的珍馐。
  鳖的营养成分丰富,含10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等。据测定,每100克鳖肉中,含蛋白质16.5克,脂肪1克,糖类1.6克,灰分0.9克,钙107毫克,磷135毫克,铁1.4毫克,维生素B10. 62毫克,维生素B20. 37毫克,烟酸3. 7毫克,是一种优良的健康食品。甲鱼甲壳周围的柔软部分称鳖裙,是营养与滋补特佳部分。鳖爪的蹼所含的热量最高,更是全身的精华。甲鱼蛋和刚孵出的小甲鱼都是良好的滋补品。
  鳖的药用历史悠久,其全身均可入药,能防治多种疾病。最早药用是鳖甲,其后肉、头、血、脂、胆都能入药。最近有实验证明,鳖中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成分。
  二、鳗鱼鳗鱼别名青鳝、白鳝、白鳗、河鳗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闽江、珠江流域、海南岛及江河湖泊中咸淡水交界区域。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年四季常见,但以夏、冬两季最为肥美可口。近年较多人工养殖,鳗鱼幼苗从海里捕捞,再放入养殖场养殖。域内鳗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资溪县和黎川县,2014年资溪县养殖面积2 550余亩,年产鳗鱼2 600余吨,加工产量2 700余吨;黎川鳗鱼养殖面积2 185亩,产量2 480吨,鳗鱼加工产量1500吨左右。
  [此处为插图略过] 鳗鱼 (一)形态特征鳗鱼为鳗鲡科动物,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养殖品种有日本鳗和欧洲鳗两种。
  1.日本鳗一种中小型鱼类。体长300~450毫米,体重250~500克。最大个体体长可达1.3米。体细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头尖,吻部平扁,眼位于头的前部,口大,两颌及犁骨均具细齿,鳃孔在胸鳍基部的前方。鳞小,埋于皮下,体上多黏液。背鳍、臀鳍长而低,均与尾鳍相连,无腹鳍。体上部黑绿色,腹部灰白色。
  2.欧洲鳗苗平均体长62~85毫米(76毫米左右较多),体形呈圆筒状,口大,牙齿锐利,口裂延伸至眼睛下方。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后缘至肛门的中间位置。白仔粗大而肥满,且呈青色,夜晚用电筒照射,其腹部会发出青光;黑仔尾端呈褐色,无黑色环。成鳗体粗短,眼、口较大,吻部稍平,吻端至肛门间距约占体长的44%,肛门至尾鳍末端间距约占体长的56%,躯干为体长的30. 1%~30.2%。
  (二)生物特性鳗鱼是一种降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其性情凶猛,贪食,好动,昼伏夜出,具有趋光性强、喜流水、好温暖和穴居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溯水能力,也能入洞潜逃。每年秋季,性成熟的鳗鱼下海产卵、排精,受精卵在深海孵化后发育,待春天来临,便集群从海口处进入淡水中生活。
  鳗鱼常在夜间捕食,食物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在部分个体的食物中还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池养的鳗鱼在盛夏时摄食强度降低。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 ℃时,食欲下降,生长减慢;10℃以下停止摄食。冬季潜入泥中,进行冬眠。鳗鱼能用皮肤呼吸,有时离开水,只要皮肤保持潮湿,就不会死亡。鳗鱼喜欢在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栖身,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水中生物。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鳗鱼富含维生素A、C,其他维生素如维生素B1、 B2含量同样很丰富。鳗鱼脊椎骨几乎具备了完美钙源所需的一切,被认为是理想的天然生物钙源。鳗鱼还含有丰富的脂肪,其中所含的磷脂为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另外还含有被俗称为脑黄金的DHA及EPA(二十碳五烯酸)。其新鲜鱼肉蛋白质含量18. 6%,还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和钙、铁、磷等多种成分。加工成烤鳗其蛋白质含量更是高达63%。吃鳗鱼有利于促进儿童脑部发育,是一种对心脑血管有利的健康食品。
  2.药用价值鳗鱼体内含有一种很稀有的西河洛蛋白,具有良好的强精壮肾功效,是年轻夫妇、老年人的保健食品。鳗钙是以鳗鱼骨粉、维生素D等制成的保健食品,对人类肠道内有益细菌双歧杆菌有极强的增强效果,可调节肠胃功能。鳗鱼含有的DHA、EPA对预防心血管病有重要作用。此外,鳗鱼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对预防骨质疏松症有一定效果。最让女士动心的是,鳗鱼的皮、肉都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养颜美容、延缓衰老,故被称之为可吃的化妆品。
  三、鳜鱼鳜鱼又名桂花鱼,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鳜鱼的种类较多,其中以翘嘴鳜为最多,是目前养殖的主要品种。鳜鱼具有生长快、市场价位高、养殖效益好等特点。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及众多中小型水库大力发展鳜鱼养殖,2014年鳜鱼精(套)养面积6. 5万亩,产量3 347吨。 (一)形态特征鳜鱼属鮨科鳜鱼属,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或较鲜艳的黄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的花黑色斑纹,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后半部为软条。鳜鱼肉质细嫩丰腴,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为鱼中之上品。它的背鳍很发达,几乎占据整个背部,前部有12个锋利的硬刺,臀鳍有3个硬刺,鳞细小,圆形。
  [此处为插图略过] 鳜鱼 (二)生物特性鳜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鳜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鳜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鳜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鳜鱼为肉食性鱼类,平时独居生活,在天然水域中,终身以小鱼和虾类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活体饵料,如鲢、鳙、草鱼、鲤鳊鱼等以及小型天然野杂鱼,经人工训食后也可投喂非活体的鲜鱼。鳜鱼特别是翘嘴鳜生长速度极快,当年的夏花(4~5厘米)经过4~5个月的饲养可成商品鱼。
  (三)主要价值鳜鱼含有蛋白质17. 56%、脂肪1.50%和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肉质细嫩,极易消化,适合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食用。鳜鱼有补气血、益脾胃的滋补功效,吃鳜鱼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鳜鱼肉的热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四、洪门鳙鱼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中国四大家鱼之一,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南城县依托洪门水库,在不施肥、不投饵、不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养殖鳙鱼,目前鳙鱼养殖面积7万亩,产量250万千克。“洪门醉仙湖”牌鳙鱼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抚州市知名商标称号,并通过农业部有机水产品认证。
  [此处为插图略过] 洪门鳙鱼 (一)形态特征鳙鱼属鲤科鲢属,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也宽大,稍上翘,下唇内侧有黑色斑块。眼位低,眼球饱满,角膜透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较狭窄,呈银白色。鳃丝清晰、较长。各鳍为浅灰色。从腹鳍基部至肛门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二)生物特性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的中上层。分布水域范围很广,在中国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淡水流域都有。具有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催产季节多在5月初至6月中旬,成熟个体也较小,一般3千克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千克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每千克体重4万~5万粒,产卵期与草鱼相近。绝对怀卵量20万~25万粒,卵漂浮性。在天然河流和湖泊等水体中,通常可见到10千克以上的个体,最大者可达50千克。池塘养殖在饲料充足的条件下,1龄鱼可重达0.8~1千克。初性成熟个体体重大,部分地区达10千克以上。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洪门鳙鱼富含蛋白质、粗脂肪、脂肪酸、维生素C和人体所需的钙、锌、铁、镁、磷等矿物元素。据检测,每100克鳙鱼,含热量418.4千焦,蛋白质15.3克,脂肪2.2克,糖类4.7克,钙82毫克,铁0.8毫克,磷180毫克,钾229毫克,钠60.6毫克,铜0. 07毫克,镁26毫克,锌0.76克,硒19.5微克,维生素A 34微克,维生素B10.04毫克,维生素B20. 11毫克,维生素B124. 3微克,维生素C 2.65毫克,维生素D 18毫克,烟酸2.8毫克。
  洪门鳙鱼头大而肥,肉质雪白细嫩,水分充足,口感爽滑。鱼脑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为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且鳙鱼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
  2.药用价值鳙鱼,其味甘、性温,能起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痰多、咳嗽等症。体质虚弱的人最好多吃鳙鱼的鱼头,它的温补效果很好,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痰多、眩晕的人可以用鳙鱼和豆腐一起煮食。
  五、麻源脆鲩脆鲩就是普通草鱼利用蚕豆喂养后形成的清爽脆口、味道鲜美的独特水产品。南城县江西上仁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于2012年引进脆鲩养殖技术,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出麻源脆鲩,并已实现规模化养殖。2014年养殖面积1 000米2,产量5万千克。
  [此处为插图略过] 麻源脆鲩 (一)形态特征草鱼为鲤形目鲤科草鱼属的唯一种,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色,其他各鳍浅灰色。
  (二)生物特性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
  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1冬龄鱼体长340毫米左右,体重750克左右;2冬龄鱼体长约600毫米,体重3. 5千克;3冬龄鱼体长680毫米左右,体重约5千克;4冬龄鱼体长740毫米左右,体重约7千克;5冬龄鱼体长可达780毫米左右,体重约7. 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左右。草鱼因食性简单,饵料来源广泛,且生长迅速,产量高,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
  麻源脆鲩的养殖经过了特殊过程。第一步是养鱼苗,大约用1年时间养成250克左右的小鱼,再花1年时间就可以养成2.5~3.5千克重,此时,它和普通的鲩鱼(草鱼)还没有任何差别。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喂养蚕豆,鲩鱼的肉就会慢慢变得脆起来。经过120天以上的蚕豆喂养,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脆鲩。大多数脆鲩的养殖户都是买回养殖2年的鲩鱼来培养脆鲩的。
  [此处为插图略过] 麻源脆鲩鱼片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麻源脆鲩营养丰富。据研究表明,其鱼肉中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 70克∕100克和6.61克∕100克,占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9. 88%和39. 70%,表明其蛋白质质量较佳。通过检测还发现,每100克脆鲩鱼肉中,总氨基酸为16.8克,比三文鱼的17. 66克略低,但比鳗鲡的14. 05克高;脆鲩鱼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比三文鱼的7. 22克略低,但比鳗鲡的5.46克高;脆鲩鲜味氨基酸比三文鱼的6. 73克略低,但比鳗鲡的5. 38克高。由此可见,脆鲩本身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完全可以与三文鱼和鳗鲡相媲美。
  2.药用价值 (1)美容养颜。脆鲩相对于草鱼,在编码胶原蛋白colla 1和colla 2成分上,分别增加了5倍和2.8倍。脆鲩肌肉中的胶原蛋白丰富,比草鱼基质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和胶原蛋白分别提高60. 9%、18. 7%和36. 7%。胶原蛋白能增加皮肤的储水能力,维护皮肤的良好弹性,延缓皮肤老化和保持青春活力。
  (2)预防骨质疏松。脆鲩中钙的含量与草鱼相比提高了17. 5%。据研究表明,同时补充钙与胶原蛋白,可有效改善骨质疏松。
  (3)治疗帕金森病。脆鲩富含左旋多巴和相关活性物质,能起到类似伟哥的效果。而左旋多巴至今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最有效药物,不但能改善运动迟缓,缓解主要症状,而且能延长帕金森病患者的寿命。
  [此处为插图略过] 法水罗非鱼六、法水罗非鱼罗非鱼原产于非洲,1957年引进我国内地,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该鱼颜色多样,肉质鲜嫩,食之甜香,是当今桌餐上的美味佳肴。抚州市的罗非鱼主要养殖在有温泉的地区,其中资溪县法水温泉养殖罗非鱼近30年,近10年养殖面积9亩,亩均养殖1万余条。
  (一)形态特征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形似鳜鱼。资溪法水温泉罗非鱼品种是奥尼罗非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鱼种,为杂食性鱼类。奥尼罗非鱼外形与母本相似,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呈垂直状;喉、胸部白色,尾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
  (二)生物特性奥尼罗非鱼生长快,雄性率高达93%,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且起捕率高,现正成为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其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罗非鱼为热带鱼类,其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水温长期低于11℃以下,便会死亡。罗非鱼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窒息点为0. 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会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大水面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重200克左右的雌鱼,怀卵量多在1000~1500粒。繁殖期间,雄鱼腹部有肛门和泌尿生殖孔两个口,挤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雌鱼腹部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成熟雄鱼具有“挖窝”能力,成熟雌鱼进窝配对,产出成熟卵子并立刻将其含于口腔,使卵子受精,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发育,水温25~30℃时4~5天即可孵出幼鱼。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并具有一定能力时离开母体。
  (三)主要价值法水罗非鱼肉嫩味鲜,无细刺,高蛋白、低脂肪,滋补养人,老少皆宜。其食法多种多样,清蒸、红烧、炖煮、煎炸皆宜。
  [此处为插图略过] 鄱阳湖泥鳅七、鄱阳湖泥鳅东乡县恒佳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泥鳅繁殖、育苗、成鳅养殖于一体化的民营企业,2012年引进鄱阳湖1号杂交泥鳅(简称鄱阳湖泥鳅)养殖,已在东乡县幸福水库祝家源村建立占地520亩的养殖基地,2014年该公司成立东乡县雨恒泥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该县及周边地区养殖户650多户。至2015年,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市场前景广阔。现已被列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和江西省农业示范基地。
  (一)形态特征鄱阳湖泥鳅属鳅科泥鳅属。其体形扁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上侧位。须5对,其中吻须1对,上颌和下颌各2对,吻须和上颌须之长与吻长相等,下颌须外侧的1对之长为上颌须长的一半,为内侧1对的2倍。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侧线鳞150片左右,头部无鳞。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或黄色,腹部白或浅黄色。体侧有许多小的黑色斑点,头部和各鳍条上也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的斑点排列成行。雌鳅胸鳍宽短、末端钝圆、呈扇形,腹部明显突出,身体呈圆柱形,生殖器外翻且呈红色;雄鳅较细小,胸鳍狭长、末端尖而上翘,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追星。
  (二)生物特性鄱阳湖泥鳅从寸苗到成鳅,在正常水温下养殖周期一般在120天左右。具有苗种成活率高、生长快、病害少、个体大、产量高、不钻泥、易捕捞等优点,养殖效益较高,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水产养殖新品种。
  1.底栖性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软泥多的池塘四周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或杂草多的地方活动。所以一般在下风口鄱阳湖泥鳅比较密集。
  2.喜温性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0℃、冬天水温低于10℃时,鄱阳湖泥鳅生长速度会明显降低。 3.耐低氧鄱阳湖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其他养殖鱼类,在池塘精养其他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因缺氧而死亡。
  4.善逃逸鄱阳湖泥鳅很善于逃跑。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或钻进池塘壁缝里,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出水口逃走。
  5.食喂性无论是幼鳅还是成鳅,对于光的照射没有明显的趋光或避光反应。鄱阳湖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水蚤、丝蚯蚓、水草以及水中、泥中的微小生物是其常食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喂商品饲料可以加快生长速度,提高养殖效益。但鄱阳湖泥鳅特别贪食,不要一次投喂太多,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妨碍肠道正常呼吸,最后导致消化不良而胀死。
  (三)主要价值 1.食用价值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上的泥鳅”“水中人参”的美誉。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占80%左右,是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其肉含蛋白质18. 45%~20. 7%,脂肪2.7%~2.8%。每100克鱼肉中,含维生素A 70微克,B族维生素440微克,钙51毫克,磷154毫克,铁3毫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是有名的滋补食物之一。
  2.药用价值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解渴醒酒等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温热黄疸、小便不利、小儿病后盗汗等症。
  八、池蝶蚌(珍珠) 池蝶蚌为育珠蚌的一种。人工养殖珍珠即利用育珠蚌外套膜上皮细胞小片植入蚌的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植入的小片依靠结缔组织提供营养形成珍珠囊,经2~3年人工养殖不断分泌珍珠质而形成。抚州的珍珠养殖主要集中在临川区和南城县,育珠蚌养殖在湖泊、水库、池塘中,为淡水珠。2013年,南城县已建成占地面积180亩、年繁殖5 000万只苗种产能的池蝶蚌标准化良种繁育中心1个,优质苗种俏销全国各地;发展池蝶蚌养殖面积2. 6万亩,珍珠产量达260吨。临川区池蝶蚌养殖面积1万亩,珍珠产量达120吨。
  [此处为插图略过] 池蝶蚌 (一)形态特征池蝶蚌属蚌科帆蚌属,从日本引进,与我国出产的三角帆蚌同属,体形也近似于三角帆蚌,但性成熟比三角帆蚌慢1~2年,产卵季节也迟1~2个月。最大个体壳长235毫米,高130毫米,宽58毫米。最小型壳长100~110毫米,商品规格壳长100~130毫米,其寿命超过10年。池蝶蚌壳顶较三角帆蚌低,大多顶端因剥脱而发白;幼蚌缘背后面有翼状突出,长大后即消失。壳内的珍珠层,闪着青白色的光泽。池蝶蚌具有个体大、双壳厚、壳间距离大、外套膜结缔组织发达厚实、贝壳珍珠层厚且亮、分泌珍珠质能力强、肠内晶杆粗且长、抗病能力强、育珠蚌生长快、成活率高、珍珠生长迅速的特性,育珠性能大大地优于三角帆蚌。
  用池蝶蚌育成的珍珠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非均质体,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白色条痕,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 530~1.686,双折射率0.156,无色散现象。硬度2.5~4.5。天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 66~2.78克∕厘米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无解理,韧性较好。在短波紫外光下珍珠显白色、淡黄色、淡绿色、蓝色荧光,黑色珍珠发淡红色荧光;X射线下有淡黄白色的荧光。遇盐酸起泡。
  (二)生物特性池蝶蚌喜欢生活在浅水湖泊的富有泥沙之处,其适应水温8~38℃,最适水温20~35℃,所产珍珠圆、光、大,品质十分优良,是淡水育珠的理想蚌种。
  池蝶蚌的生活习性与三角帆蚌非常相近,其繁殖、幼蚌培育、成蚌饲养技术也与三角帆蚌相似,容易养殖。池蝶蚌内脏团大,软体部分的重量占蚌体总重量的比例达45%,体质好,生命力强,成活率高。池蝶蚌双壳鼓起,壳间距大,且闭壳肌也强壮,其直径比三角帆蚌大20%,开壳宽度可超过1厘米,手术插核难度小。育珠品质高,珍珠光亮度、珠层厚度以及品质都比其他淡水蚌、手术蚌的珍珠要好。
  (三)主要价值池蝶蚌的贝壳比三角帆蚌的贝壳厚50%以上,尤其是贝壳的珍珠层较厚,可加工珍珠层粉,也是制作珠核、雕刻的最佳材料。
  国际宝石界将珍珠列为6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13周年和30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珍珠主要由碳酸钙、有机质及多种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组成。珍珠除能加工成饰品外还具有安神定惊、解毒生肌、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独特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祛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九、抚河清水大闸蟹抚河清水大闸蟹即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清水蟹、大闸蟹,为杂食性动物,中国境内广泛分布于南北沿海各地湖泊,其中以长江水系产量最大。2008年江西省映虹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中华绒螯蟹苗种投放于大型水库——廖坊水库养殖,开创了抚州市水库螃蟹养殖的先河,现已成为抚州市重点发展的特色养殖产品。2014年南城县螃蟹套养面积6万亩,产量3万千克,远销北京、上海、杭州、南昌、福州等地。
  [此处为插图略过] 抚河清水大闸蟹 (一)形态特征抚河清水大闸蟹体近圆形,头胸甲背面为草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白色,头胸甲额缘具4尖齿突,前侧缘也具四齿突,第四齿小而明显。腹部平扁,雌体呈卵圆形至圆形,雄体呈细长钟状,但幼蟹期雌雄个体腹部均为三角形,不易分辨。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其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4对步足是主要爬行器官,长节末前角各有一尖齿。腹肢雌性4对,位于第二至第五腹节,双肢型,密生刚毛,内肢主要用以孵卵。雄蟹仅有第一和第二腹肢,特化为交接器。
  (二)生物特性螃蟹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水草丰盛的湖泊、江河水域,营穴居生活。它食性广,嗜食鱼、虾等动物尸体和蠕虫、螺、蚌、昆虫等。由于水体中植物性食物容易获得,因此,在蟹胃中植物为主要食物,在食饵缺少时还会相互捕食。河蟹有生殖洄游的习性,在长江流域每年9~10月其性腺趋向成熟,开始降河洄游,顺水流由湖至江,再由江至河口浅海区域交配产卵。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为交配产卵盛期。刚产出的卵抱在雌蟹腹部内肢的刚毛上进行抱卵孵化,其胚胎发育缓慢,孵化时间长达3~4个月。河蟹幼体发育过程中,有显著变态,每次变态和增长都要经过蜕皮,整个幼体期分为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及蟹苗)和幼蟹3个阶段,河蟹寿命仅2~3年,亲蟹在幼体孵化出来后陆续死亡。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抚河清水大闸蟹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4克,脂肪5.9克,糖类7克,灰分1.8毫克,钙129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维生素A 5960微克,维生素B1 0. 03毫克,维生素B20. 71毫克,烟酸2. 7毫克,热量581. 58千焦。其含脂肪和糖类远较其他同类高,含铁和维生素A特别多。由于蟹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皮肤的角化有帮助,对儿童的佝偻病、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也能起到补充钙质的作用。
  2.药用价值食用螃蟹有泻暑热、散血结等作用,可治疗缺铁性贫血和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糙皮病、夜盲症等。但中气虚寒、咳嗽便泻、素有风痰者忌用。
  3.开发价值蟹壳可提取甲壳素,通过处理可制成手术缝合线,这种缝合线身体能自行分解吸收,不需拆线,打结方便,无过敏反应,还可促进伤口的愈合。利用蟹壳为原料制作的人造皮肤用于烧伤等植皮,机体无异体排斥反应,效果良好。制成的氨基酸葡萄糖盐酸盐是合成新型抗癌药物的主要原料,具有增进人体免疫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增强老人抗病能力、延缓衰老等功效。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

相关地名

抚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