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茶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46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茶叶
分类号: TS272
页数: 11
页码: 57-67
摘要: 抚州地区茶叶由;资溪白茶;麻姑茶;曹山黄茶;藤茶;南丰甜茶;陶茶
关键词: 农产品 茶叶 抚州

内容

一、资溪白茶 资溪白茶是我国众多茶叶品种中的珍稀品种,属资溪重要物产之一。在清代同治年间《资溪县志》就有记载,据传当地有一猎人在本乡大觉山上一片野生茶树中,发现数株茶树嫩叶(芽)色黄白,与众不同,采摘加工后香味极佳,便移栽于自家屋后,逐年采枝扦插,在当地渐成茶中奇葩。近年来,资溪县在海拔200~6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势较平缓地带的荒山荒坡大量种植白茶,至2014年,该县白茶种植面积3. 275万亩,采摘面积3 950亩,产量49吨。白茶种植及加工企业发展到11家,涌现出“源之源”“出云峰”“一亩茶园”等一批名优白茶产品。资溪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资溪县成为全国知名白茶生产基地。
   [此处为插图略过] 资溪白茶 (一)形态特征 资溪白茶属于绿茶的一种,为在低温状态下叶绿素缺失的一种遗传变异体,是茶树中的特异性品种。每年清明前后,气温在15~19℃时,白茶树叶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芽叶的颜色由嫩黄色逐渐变成玉白色,叶脉呈翠绿色,其幼嫩的新梢似朵朵初开玉兰,十分奇特。而当气温升到25℃以上时,白化过程就会停止。茶树产生白化现象这种代谢机能的特异性,会显著提高茶叶中游离氨基酸的生成量,而游离氨基酸中的主要成分是茶氨酸,茶叶的保健功能主要就存在于茶氨酸中。古人有云:“茶色贵白”“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
   (二)生物特性 资溪白茶抗高温、耐干旱和耐强光能力较弱,适宜在高山云雾缭绕山区生长;对温度敏感,春季3~4月为白化期,春季有机白茶发芽时,为绿色,到1芽1叶开始转白,1芽2叶为盛白期,1芽3叶开始又转为绿色,白化期间茶叶质量好,氨基酸含量高;白茶顶端优势较弱,是迟芽型品种,常年开采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根短而浅,小根细而多,多分布在土壤浅表层,对土壤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天气炎热、寒冷,土表湿度过高、过低对其生长影响明显。在有机质丰富、透气、疏松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板结地遇涝、遇旱易死亡。对钙、氯比其他茶品种敏感。
   (三)制茶方法 资溪白茶制茶法为“3月谷雨前采最嫩者1叶1枪(芽)摊干,用锅烧热入叶炒之,乘热搓揉炭火焙干,泡色淡而香味较胜”。资溪白茶外观色泽为绿色,冲泡时先在玻璃杯中撮入少许白茶,然后倒入95℃的热水,瞬间,淡黄色的白茶便在水流的作用下,摇曳身姿,上下飞舞,一股清香随即飘逸茶亭,嗖然入鼻,沁至心脾,令人陶醉。静泡片刻,浮在水面的白茶,就像刚刚梦醒的少女,缓缓舒展双臂,一个个如兰花、似凤羽,莹薄剔透。一会儿,便又欢笑着、簇拥着徐徐下沉,亭亭玉立于杯底。泡制后叶张玉白,茎脉翠绿,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清香扑鼻,进口鲜爽,回味甘甜。轻轻一啜,顿感清鲜润爽,满口含香。 (四)主要价值 1.营养成分据生物化学测定,资溪白茶氨基酸含量达6%~8%,最高达12%,是一般绿茶的2~3倍,水浸出物≥36%,其他相关指标也高于一般茶叶。
   2.药用保健价值中医认为,白茶性清凉,具有退热降火之功效。资溪白茶具有很好的抗病毒免疫功能,是茶中珍品。
   (1)坚固牙齿,防口腔异味。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这对预防龋齿、护齿、坚齿都有益。茶叶中所含的单宁酸具有杀菌作用,能阻止食物渣屑繁殖细菌,从而有效地防止口腔异味。
   (2)防辐射,抗癌。茶叶中的脂多糖有防辐射功效,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绿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对一种参与特定癌症形成的分子起到抑制作用。
   [此处为插图略过] 资溪白茶 (3)降血压,瘦身。茶叶加工形成的α-氨基丁酸具有降血压的作用。英国一份营养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享用下午茶的女人更苗条。
   (4)延年益寿。茶叶中含有的矿物元素锰、锌、硒,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E及茶多酚类物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因而经常饮茶有一定延年益寿之功。
   二、麻姑茶 麻姑茶因产于江西省南城县西南有“洞天福地,秀出东南”之称的麻姑山区而得名。南城麻姑茶有1 7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江西省四大名茶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麻姑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种植面积增至1 500多亩。以江西麻姑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继承传统的手工制茶技法,融合现代的制茶工艺,生产研发出品质优异的“麻姑”品牌茶,主要产品有绿茶、红茶、袋泡茶等。2014年,麻姑茶生产基地达3 280亩,年加工成品麻姑茶20吨。 [此处为插图略过] 麻姑茶 (一)气候环境 麻姑山属武夷山系军峰山之余脉,主峰海拔1 176米,盛夏与山下温差8~10℃。麻姑山茶园大多分布于海拔600~1 000米的山地,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2 300毫米,日照短,空气湿润,相对湿度85%以上。土壤多为石英砂岩母质风化而成的碎屑状紫色土,土层深厚,吸水力强,腐质层厚,土质肥沃。麻姑茶就是在这样的土壤和高山气候环境中生长,1芽1叶,芽叶肥厚,色如翡翠,条索紧结。说它是茶中“神品”也就不为过了。
   (二)产品特点 麻姑茶具有多样化、标准化、多元化、效益好的特点。①多样化。麻姑茶叶产品涵盖绿茶、铁观音、红茶、岩茶等,价格涵盖中、高、低端,能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②标准化。即标准稳定和质量可靠。③多元化。麻姑茶不但有精美实用的陶瓷包装,还有各类茶食品、茶饮料及其他工艺礼品,可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④效益好。每亩可产优质茶10千克,按每500克价1 200元计算,每亩茶园可创产值2. 4万元,除去各类成本投入0.6万元,每年每亩创纯收入1.8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 : 4。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麻姑茶叶芽叶肥厚,清香油嫩,内含物相当丰富,水分≤7. 0%,灰分≤7.0%,水浸出物≥36. 0%,粗纤维≤14. 0%,茶氨酸≥2.1%。据生化测定,麻姑茶含多酚类30. 87%,儿茶素96. 67毫克∕克,氨基酸6. 37%,糖1.8%。麻姑茶耐泡,其香气高扬且持久,清香浓郁;汤色鲜绿透亮,滋味清淡鲜爽,回味甘而生津;叶底匀整、嫩绿明亮。长期饮用麻姑茶可清心明目,延年益寿。
   2.药用保健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麻姑茶还是药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生津止渴、消食提神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麻姑茶有消炎解毒、降压降脂等药理功能。 三、曹山黄茶 宜黄县曹山出产的黄茶为曹山黄茶。多方专家诠释,曹山黄茶与白茶一样同属绿茶的变异品种,只是其变异程度更高,色泽更好,是绿茶变异品种中的极品。
   (一)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曹山黄茶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明代的洪武年间。当年曹山寺刚遭兵毁,一廖姓高僧显化禅师受命担任曹山寺主持,他在正对着寺庙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蓬树龄愈百年的茶树,其叶芽金黄,鲜叶饱满亮丽,甚感奇特,采来制成干茶,香气四溢,品质极佳,凸显金黄与尊贵。显化禅师大喜,便命人小心侍奉,并常年与其相伴,精心呵护,细心观察,年年采得小量黄叶芽,精心炒制,用于接待来自天南海北的高僧大德,因此,曹山黄茶美名远播。时过境迁,随着显化禅师逝去,曹山黄茶制作失传,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20世纪末,人们在禅宗祖庭——曹山寺旁深山中发现一株千年古茶树,这棵茶树的叶色鲜亮,通体金黄,金黄色的嫩芽,黄中泛绿,白毫微露;外形挺直略扁,形如兰蕙;叶芽如金镶碧鞘,叶瓣鹅黄明亮,芽叶朵朵可辨,十分可人。经有关部门鉴定,此树为古黄茶树。摘其嫩叶,采用原生态工艺,精心焙制而成的茶叶,冲泡后,汤色鹅黄隐绿,清香高扬持久,滋味鲜爽,饮毕唇齿留香,回味甘而生津。经专家认定,此即曹山黄茶新品种,具有“三黄透三绿”的独有品质特征,“外形色泽金黄透绿,汤色鹅黄隐绿,叶底玉黄含绿”,实属茶树中珍稀品种。
   [此处为插图略过] 曹山黄茶 此后经过长达10多年的培育,曹山黄茶内质已经稳定,目前还处在苗木生产发展阶段,极少采摘制茶。2013年,该县曹山黄茶种植面积700余亩,2014年已发展到2000余亩。
   (二)产品特点 黄茶有原生态黄茶和传统黄茶两大类。原生态黄茶(又称特种黄茶),又名黄金叶,是对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的芽叶自然显露的黄色而言的。这种茶叶的泛黄期出现在整个生长周期,出芽即黄是黄茶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幼嫩芽四季呈玉黄色,能采摘的嫩芽金黄,是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其名。为茶中极品。曹山黄茶即属原生态黄茶(特种黄茶)。传统黄茶是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茶叶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进行闷堆,使其叶色变黄而产生的新的茶叶品类。在沤制黄茶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酶,对脾胃颇有好处。
   曹山黄茶属“三高”茶种。一是产量高,生长速度快,三年便可成林,一般亩产可达15~20千克。二是营养价值高,氨基酸、茶多酚含量高,在茶类中属珍稀品种。三是经济价值高。曹山黄茶因其独有的品味,在市场上非常抢手,一般售价每千克1万元以上。
   (三)主要价值 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检测,宜黄曹山黄茶所含氨基酸、茶多酚等各项指标优良,所含氨基酸含量高达9. 6%,茶多酚含量达17. 6%,儿茶素总量为11. 1%。和白茶相比,所含叶黄素等浓度更高,其抗性更强。
   四、藤茶 藤茶俗称莓茶,又名山甜茶、眉茶、龙须茶、甘露茶等,是采摘深山野生藤蔓烘制而成的一种天然保健茶,茶圣陆羽在其《茶经》里将它归为新梢枝性状的藤茶类。这种野生藤蔓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贵州、湖北、福建等地海拔400~1300米的云雾山中的溪侧、泉傍和山坡混交林中,尤其适应在山涧阴湿的环境中生长。抚州的藤茶资源集中分布在黎川县德胜、社苹、宏村、西城和岩泉自然保护区内,该县制作的藤茶以“紧结重实、青绿油润、药味芬芳、先苦后甜”而闻名遐迩,在明代就享有盛誉。
   (一)生长环境 藤茶名称显齿蛇葡萄,属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域内黎川县藤茶生产区群峰环抱,峰峦叠翠,绿树遮天,山泉喷发,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极大,日照短而适宜,空气温暖而湿润。土壤中含有丰富腐殖质,极适宜藤茶生长。当地民谣云:“山茶神,乃藤茶。藏深山,躲云中。吸乾坤之精华,熔造化,铸之魂。” (二)产品特点 黎川县历来就有采摘深山野生藤蔓制作藤茶的习俗。每丛按成熟隔2年循环采摘。加工后表面叶片上有一层纯白霜,其味甘淡性凉,具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和保肝等功效,是一宝贵的食药两用植物资源。山里人每逢口渴发热、咽喉疼痛,就将藤条切成碎屑,煎汤饮服,药到病除,是缺医少药年代山区黎民百姓防病治病的重要药材。
   [此处为插图略过] 藤茶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藤茶营养成分较为齐全。据测定,每100克产品中,含水分9. 4克,热量1 217.5千焦,蛋白质20.4克,脂肪0.8克,胡萝卜素5. 23毫克,维生素E 6.32毫克,铁10. 1毫克,锌1.58毫克,钙411.3毫克,铜0.67毫克,镁121.6毫克,硒10. 62毫克。藤茶富含硒,硒是人体所必需的矿物元素,硒的营养保健作用包括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保护心和肝、提高人体免疫力、清除自由基、防止体内产生毒性物质等。人类的克山病、肝病、贫血、冠心病、大骨节病、糖尿病等40多种疾病都与缺硒密切相关。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要求,就需要每天补充硒。经常适当饮用藤茶,是补充硒元素最好的途径。
   2.药用保健价值藤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清除自由基及阻断类脂类化合物的过氧化反应,从而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起到美容抗衰作用。它通过降低血管渗透性和脆性来保护血管免受伤害,对高血脂、高血压等病人有良好的保健功效。常饮藤茶可防病、治病,有利于健康长寿。
   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藤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对因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咽喉炎)、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而灵妙的保健功效。常用于防治高血压、感冒发烧、湿疹、皮炎、咽痛等病。 [此处为插图略过] 藤茶传奇 黎川县樟村乡曾流传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相传元代福建省泰宁县有一举人,赴京赶考,一路风尘仆仆,偶感风寒,咽喉红肿疼痛。路过樟村乡岩泉村,时值六月大暑天,口渴难忍,更加重了病情。刚好路边有一户人家,只见一妇人在石盆内用山泉洗涤一种绿色条状带藤植物,藤多水少,水呈深绿色。举人进去,讨杯茶吃,妇人随手舀上一碗洗藤水。举人渴不择饮,“咕嘟嘟”一气吞下,只觉微苦中略带甘甜,清凉无比,暑热顿消。过了一顿饭工夫,神清气爽,咽喉肿痛全消。举人问道:“这是什么水啊,怎么比药还灵?”妇人脱口说道:“藤茶!”。
   五、南丰甜茶 南丰甜茶是一种纯天然养生保健茶,由一种带甜味植物——多穗石柯的嫩叶加工而成。加工过的多穗石柯开水泡后味道甚甜,茶色晶莹剔透、香味清新诱人、味道甘甜可口,具有茶、糖、药3种功效,属药食同源植物,人们习惯称之为甜茶。南丰甜茶历史上没有进行过规模种植的记载,民间百姓只是野外少量采摘,制成干茶供自己家人饮用或招待来宾。有人用甜茶煮粽子、煮茶饭、煮茶粥,用甜茶做出来的食品香甜可口,别具风味。由于甜茶开发价值高,江西山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南丰建立甜茶培育基地60多亩,甜茶圈地保护面积3000多亩。
   (一)生长环境 南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日照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 7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28.2小时,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这为野生多穗石柯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南丰县野生甜茶生长于闽赣交界海拔400米以上的武夷山脉中,野生多穗石柯资源丰富,贮藏量巨大。
   (二)形态特征 多穗石柯,别名甜茶、甜叶子树、甜味茶、苷茶、多穗柯等,壳斗科石柯属常绿乔木。高11~15米。小枝幼时淡褐色,老时干后暗褐黑色。叶互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7~14厘米,宽3~4厘米,先端急尖或突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无毛。雄花序穗状;雌花3朵一簇,常1朵结实。果序长8~10厘米,壳斗浅盘形,包围坚果基部,直径9~14毫米,高3~5毫米;鳞状苞片轮状排列,细小,除顶部外与壳斗愈合,被褐黑色茸毛。坚果扁球形,直径1.6~1.8厘米,长9~13毫米,未成熟时顶部锥尖状,成熟时近平坦,中央有短尖头,基部截平,无毛;果脐深内陷,直径6~8毫米。花期5~9月,果期翌年5~9月。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甜茶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人体所必需的矿物元素。据有关部门测试,野生甜茶中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富含人体不能合成但必需的8种氨基酸。每100克干品中,含氨基酸总量331. 54毫克,钙0.84克,锌10. 55毫克,锗0.55微克,硒1. 79微克。还含有钾、镁、磷、铁、钠、铜、铬、锶、锂等多种元素,不含砷、铝等有毒物质,不含咖啡因。其中所含的锗、硒等均优于一般绿茶和苦丁茶。甜茶还富含维生素C、B1、 B2、B3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鲜甜茶每100克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115毫克。
   近年对多穗石柯产品成分检测发现,其甜味来自根皮苷成分,含量达12.6%,归属于黄酮化合物中的二氢查耳酮类。根皮苷可以很好地抑制肌体对糖分的吸收,同时具有修复体内胰岛素的功能。多穗石柯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达22. 2%,三萜类化合物含量2. 25%,多酚类化合物含量6. 18%,具有很好的降脂、抗肿瘤、抗氧化和抗过敏功效,被誉为“树上的虫草”。
   [此处为插图略过] 南丰甜茶 2.药用保健价值多穗石柯以根、叶及果实入药。根、叶四季可采,秋季采果,分别晒干。叶甘、苦、平,根甘、涩、平,果甘、微苦、平,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祛风、降压等功效,主治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中药标准》记载,野生甜茶有“清热降火、润肺、祛痰、止咳”的功效。
   现代医学证明,其主要功效有: (1)抗氧化、抗癌变、抗过敏。甜茶含有大量的黄酮素,且茶多酚含量高,有明显抗氧化、抗突变、防癌、降低胆固醇、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甜茶还有抗菌、抗食物过敏、改善肠胃微生物环境的作用。
   (2)降血脂、血糖、胆固醇。研究发现,一定浓度的甜茶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甜茶素还能降低血糖水平,属于低热能高甜度保健型物质,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并且对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有辅助性疗效。同时,甜茶素能明显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对胆固醇含量也有降低作用。
   (3)止咳、祛痰、消炎。甜茶提取物对浓氨水实验性咳嗽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显示止咳祛痰效果,并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镇静作用。
   (4)分解黑色素。甜茶中所含的黄酮物质可分解黑色素、抑制黑斑和黄褐斑的形成。 六、陶菊 菊花别名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古神话传说中曾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还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菊花茶是其中一类。菊花也是中国传统的常用中药材之一,主要以菊花头状花序供药用。江西陶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史桂鹤在江西德安陶渊明故乡发现并培育出1个菊花新品种——陶菊,以朵大、形美、色艳、香雅、味甘著称,2011年引入域内资溪县栽培。资溪陶菊生产基地建于大觉山村,占地面积500余亩,现有种植面积300余亩。
   (一)形态特征 陶菊是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茎直立,分枝,被柔毛。叶卵形至披针形,长5~15厘米,羽状浅裂或半裂,有短柄,叶下面被白色短柔毛。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一朵或数朵簇生。总苞片多层,外层外面被柔毛。舌状花为雌花,筒状花为两性花。色彩纯正金黄,花序球形重瓣,花瓣达25~27层;陶菊茎秆直径都在4.4厘米以上,大的可达8厘米,有的甚至达到9~10厘米。
   [此处为插图略过] 陶菊 (二)生物特性 陶菊为菊科菊属宿根草本植物,宿根即指每年茎叶枯死后,根仍然存活在土壤中,次年再萌发新株。陶菊的根通常为次生根,不定芽的地下部分可产生须根,自成体系,形成新的株丛,而上一代的根系则随着茎逐渐死亡。陶菊适应性很强,分布地域广,生长适温为18~21℃,最高温度为32℃,最低温度为10℃。地下根茎可以耐— 10℃的低温,花期最低夜温为17℃。适合疏松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从微酸性到中性均能生长,要求土壤含腐殖质多、透气性好,对酸碱度要求不严。抗干旱,不耐潮湿,忌积涝,喜阳光,但也稍耐阴。陶菊花期9~11月,为短日照植物,可用缩短或延长光照的方法来控制花期,使其四季开放。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据检测,陶菊绿原酸含量0. 62%,总黄酮含量10. 07%,成倍高于其他饮用菊花的含量,且富含硒、锌等矿物元素和紫杉醇,属饮用菊花的珍品。用陶菊冲泡的菊花茶闻之清香扑鼻,沁人心脾,饮之甘甜爽口,口齿留香,可消暑、生津、祛风、润喉、养目、解酒。长期饮用陶菊能增加人体钙质,调节心肌功能,降低胆固醇。
   2.药用保健价值陶菊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陶菊能明显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陶菊清香宣散,具有清热解毒、消除癌细胞和抑菌的功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菌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常用于感冒风热、发热头昏、肝经有热、目赤多泪、肝肾阴虚、眼目昏花、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等病症治疗。适合中老年人和预防流行性结膜炎时饮用,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也有较好的疗效。
   [此处为插图略过] 陶菊的妙用 陶菊可制酒、煲粥、做菜、制作糕点,还可做枕头、护膝,可谓妙用无穷。制酒:用陶菊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煲粥:将陶菊与粳米同煮制粥,濡糯清爽,能清心、除烦、悦目、祛燥。做菜:将陶菊与猪肉、蛇肉炒或与鱼肉、鸡肉煮食的“菊花肉片”,荤中有素,补而不腻,清心爽口,可用于头晕目眩、风热上扰之症的治疗;将陶菊与银耳或莲子煮或蒸成羹食,加入少许冰糖,可祛烦热、利五脏,治头晕目眩等症。制作糕点:把陶菊拌在米浆里,蒸制成糕,或用绿豆粉与陶菊制糕,具有清凉祛火的食疗效果。此外,将陶菊瓣阴干,收入枕中,制成菊花枕,对高血压、头晕、失眠、目赤有较好疗效;将陶菊、陈艾叶捣碎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做成护膝,可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治疗关节炎。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