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食用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4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食用菌
分类号: S646
页数: 15
页码: 43-57
摘要: 抚州地区的食用菌
关键词: 农产品 食用菌 抚州

内容

一、茶树菇茶树菇又名茶菇、茶薪菇、柱状田头菇等,是珍稀食药两用菌。因其营养丰富,药用功效显著,因而享有“菇中之王”的美誉。野生茶树菇生长在武夷山西麓漫山油茶树丛中,为高山密林地区茶树蔸部生长的一种野生蕈菌。野生茶树菇虽然十分珍贵,但产量极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抚州市广昌县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茶树菇进行人工栽培,以后黎川等县相继开发,发展壮大。至2014年,全市参与茶树菇栽培生产的农户有2万余户,年栽培茶树菇突破4亿袋,年产干菇1.1万吨以上,产品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
  (一)形态特征茶树菇属粪绣伞科田头菇属,为广温型食用菌,子实体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3~10厘米,平滑,初暗红,开伞后变为浅黄褐色,有浅皱纹。菌柄长4~12厘米,淡褐色,中实,有菌膜,开伞后破裂残留在菌柄上或附在菌盖边缘。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二)生物特性茶树菇是一种对木质素、纤维素分解能力较弱的木腐菌。野生茶树菇仅着生于油茶树上。经人工驯化后,材质较疏松、含单宁成分较少的杂木屑茶树菇都能适应生长,甘蔗渣、稻草、棉籽壳、菌草也可作为碳源。茶树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在PDA培养基上,26℃条件下,孢子经24小时萌发,48小时后肉眼可见到微细的菌丝。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3~28℃,超过34℃停止生长,在一4℃可保存3个月。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会使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开伞早、畸形等。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散射光是完成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茶树菇菌丝喜弱酸性环境,最适pH为5.5~6.5, pH4以下或6.5以上菌丝生长稀疏、缓慢。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茶树菇鲜菇盖嫩柄脆,清脆爽口,干茶树菇清香浓郁,口感极佳,可烹制成各种美味佳肴,是集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纯天然无公害保健食用菌。茶树菇蛋白质含量高达19. 55%,所含蛋白质中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 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 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物元素,是一种美味高档、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菇。其中钙、锌含量高,有益于老年人和生长期的儿童;铁含量高,适合贫血、低血糖人群食用。
  2.药用保健价值茶树菇性平、甘温、无毒,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补肾、益气开胃、健脾止泻、滋阴壮阳、提高人体免疫力和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常食可起到抗衰老、美容保健等作用。临床实践证明,茶树菇含有10多种矿物元素,对肾虚尿频、水肿、气喘,尤其小儿低热尿床,有独特疗效。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茶树菇含有大量的抗癌多糖,其提取物对小鼠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高达80%~90%,有很好的抗癌作用。癌症病人经手术或放射治疗后,食用茶树菇可使身体血清球蛋白增加,从而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二、秆菇秆菇是在半腐熟的禾秆上培育生长的一种食用菌,为世界四大蘑菇之一。秆菇是黎川县传统特产,种植遍及黎川全县所有乡村,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清代所编的《新城县志》与清光绪七年重刊的《江西地方农产资料汇编》中均有记载,黎川人常以湖坊秆菇作为宴请贵宾和馈赠亲友的必备珍品。秆菇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被誉为“南国庖厨之珍”。目前,黎川县秆菇干品产量在2万千克以上,主要销往福建、浙江、广东、武汉、上海等大中城市。
  [此处为插图略过] 秆菇 (一)形态特征秆菇在植物学上称草菇,为担子菌纲伞菌科,由菌丝体(营养器官)与子实体(繁殖器官)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是其主体,它在基质中不断地生长、繁殖、吸收、运送和积累营养物质供子实体产生。其菌丝按照其发育的顺序,可分为初级菌丝、次级菌丝、三级菌丝(即单核菌丝、双核菌丝、结实性双核菌丝)。初级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形成。不同的初级菌丝融合双核化后,即成为次级菌丝。菌丝白色到淡黄色,透明或半透明,细胞核一至多个不等且在细胞内分布无规律,细胞隔膜明显,一般宽度为8~14微米,无锁状联合,无或有少数或极大量的厚垣孢子。厚垣孢子为紫红褐色,圆球形,直径35~45微米,在适当条件可萌发形成次级菌丝。子实体包括菌盖、菌柄和菌托三部分,其发育需经历针头期、小纽扣期、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和成熟期6个阶段。担子及担孢子的形成是在伸长期和成熟期。菌盖位于子实体顶端,是最显著部分,张开前钟形,展开后伞形,最后呈碟状,上表面中央突起且呈灰色或黑色,边缘呈灰白色。其色泽的深浅随光照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下表面有许多放射排列的菌褶。菌褶是孕育担孢子的场所,由刀片状的薄片组成,与菌柄离生,每片菌褶由3层组织构成,边缘完整。菌褶初为白色,后为红褐色。菌托是伸长期时菌柄伸长胀破包被而留在菌柄基部的产物,呈杯状,灰黑色,边缘不规则。
  (二)生物特性秆菇菌丝体的生长要求温度为20~40℃,最适温度为35℃左右,高于42℃或低于15℃都会受到强烈抑制,5℃以下或45℃以上的条件下菌丝体死亡;子实体分化发育的适合温度是27~31℃, 23℃以下难以形成子实体,21℃以下或45℃以上菇蕾死亡;厚垣孢子萌发最适温度是40℃。栽培时稻草含水量为70%~85%,子实体生长以85%~95%为宜。同时要求充足的氧气,形成子实体需要适当光照。菌丝体生长的适合pH为4.7~9.5,栽培料的pH为8.0,担孢子的萌发以pH6.0~7.5为宜,最适pH是7. 5, pH高于7. 5时担孢子萌发率急剧下降。菌丝体对营养的要求是碳源和氮源,营养生产阶段碳氮比( C/N)以20 : 1为宜,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其碳氮比则以30 : 1左右为宜。
  栽培秆菇投资小,周期短,收益高,市场潜力大。秆菇从种到收只需11~12天,栽培100米2秆菇投资建棚费2 000元(可用3年),原材料及管理费520元,1个月可收获鲜菇100千克以上,按每千克10元计,产值1 000元,扣除成本590元,纯收益410元,投入产出比1 : 2。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秆菇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C含量为菇类之最,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齐全且含量较高,为总氨基酸含量的38. 2%,有“素中之荤”的美名,是国际公认的“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
  秆菇可鲜食也可晒干。秆菇食用可炒、熘、烩、烧、酿、蒸等,也可做汤,或作为各种荤菜的配料,无论鲜品还是干品都不宜浸泡时间过长。而黎川人最常用的做法是用来打汤(蛋汤或者肉汤),更具特色的是秆菇煮面,味道极为鲜美,素有“放一片,香一锅”之美誉。秆菇还可加工成多种罐头,远销国内外市场。
  2.药用保健价值秆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古典医书记载,“秆菇有消暑祛热,增益健康之功”。现代医学认为,“秆菇有降低胆固醇、强身壮骨、护肝健胃、解毒抗癌之功用”。秆菇中含有一种异性蛋白质,对癌细胞起抑制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对恶性肿瘤的抑制率达97%,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增强肝、肾的活力,减慢人体对糖类的吸收,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经常食用,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胆结石、肠胃癌等。
  三、虎奶菇虎奶菇是热带地区一种十分珍贵的食用菌兼药用菌,我国过去仅云南有分布记载。历史上,抚州市虽无虎奶菇的分布记载,但民间有虎奶菇的传闻。相传,采集野生菇时,菇身断口处会流出乳白色汁液,这是因为母虎经过时挤下的乳液被该菇吸收所致,因此人们称其为虎奶菇。临川、崇仁、宜黄等地阔叶林边缘的腐木桩上也曾有人采到过虎奶菇的子实体。临川金山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经过20多年对野生虎奶菇菌株的人工驯化,终于培育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生物转化率高、可供栽培的食用菌新品种——虎奶菇。目前已规模种植120亩。
  (一)形态特征虎奶菇又名菌核侧耳,属侧耳科侧耳属,为木腐生真菌。子实体从地下的菌核上长出,单生或丛生。菌盖直径10~20厘米,漏斗形或杯形,后平展,但中央仍保持下凹,菌肉变革质。子实体幼嫩时灰褐至深褐色,表面较为光滑,成熟后菌盖表面常有散生、翘起的小鳞片,菌盖颜色变淡,成浅褐色至乳白色,近中央的部分为淡白色至肉桂色;菌盖无条纹边缘,初内卷且薄。菌褶延生,密集,小菌褶的长度为大菌褶长度的1/6,宽为2毫米,乳白至淡黄色,边缘完整。菌柄大小为(3.5~13)厘米×(0.7 ~3.5)厘米,中央生,偶尔略偏生,圆柱形,中实,表面与菌盖同色,通常有和菌盖表面一样贴生的小鳞片或小茸毛。虎奶菇的菌肉由丝状的双核菌丝构成,同一子实体菌肉中的菌丝粗细不一,在子实体分化发育的不同时期菌丝粗细也不一致。组成菌肉的菌丝主要有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和骨架菌丝3种类型。
  [此处为插图略过] 虎奶菇 (二)生物特性野生虎奶菇分布的植物群落为壳斗科、山茶科等常绿阔叶树林,主要生长在树林边缘。林下草本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苔藓以及蕨类植被较为丰富。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为典型的红壤,pH 5.5~6.5。虎奶菇菌核一般分布在土下5~10厘米,外部暗褐色,直径在10厘米左右,子实体在其上形成并长出。一般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气温25~32℃,空气相对湿度85%~90%时出菇,雨后出菇较多。鲜菇颜色为浅黄至浅白色,外形饱满丰润,菌盖6~18厘米,菌柄长6~10厘米,厚而肉实,富弹性。虎奶菇耐高温,夏季高温季节仍可种植,缓解炎热季节鲜菇应市紧张局面。虎奶菇耐贮存,在30℃以上的情况下,不做任何处理,静置一周不会腐烂。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虎奶菇不论是菌丝体、菌核还是子实体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元素和一定量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同时还含有真菌多糖、萜类、酚类等其他生物活性成分。据测定,每100克干品中,含粗蛋白21. 7克,粗纤维4.37克,灰分4.31克,水分11.2克。由于其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真菌多糖、纤维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食率约90%,营养保健价值明显高于其他食用菌。
  虎奶菇既可鲜食又可制成干品。鲜品外形饱满丰润,富有弹性,耐煮,食之脆嫩鲜香,不留残渣;干品浅黑至黄灰色,汤料琥珀色,饱满留香,适于红烧及煲制各种汤料。虎奶菇实为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长期食用可起到延年益寿、保健美容的作用,曾被指定成为中国国际第五届烹饪大赛食材。
  2.药用保健价值虎奶菇子实体与菌核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对胃病、感冒、哮喘、高血压等疾病有疗效。此外,其真菌多糖——虎奶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补血生津、抑制多种肿瘤生长等效果。
  四、双孢蘑菇双孢蘑菇通称洋菇,简称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分布极其广泛,在中国普遍栽培。目前,我国大批量双孢蘑菇制成罐头行销国内外,颇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乐安县从福建省漳州市引进双孢蘑菇试种,主栽品种为双孢蘑菇AS2796,获得成功后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目前该县种植面积约10万米2,年产鲜菇750余吨。
  [此处为插图略过] 双孢蘑菇 (一)形态特征双孢蘑菇属蘑菇科蘑菇属,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组成。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中,是双孢蘑菇的营养器官;子实体是双孢蘑菇的繁殖器官,也是栽培收获的主要产品。双孢蘑菇菌盖宽5~12厘米,初半球形,后平展,白色,光滑,略干则变淡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厚,色白,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厘米,粗1.5~3.5厘米,白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孢子褐色,椭圆形,光滑,一个担孢子萌发生成的双核菌丝自身即具有结实能力。在子实体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原担子中进行核配,形成1个双倍体细胞核。双倍体核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两个不同交配型的细胞核在担子内配对,最后发育成1个异核性的双核担孢子,从而完成整个生活史。担子上偶尔也会产生不孕性的单孢、三孢以及4个单核担孢子等。
  (二)生物特性双孢蘑菇为粪草腐生菌。配比适当、发酵良好的堆肥,可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碳源、氮源、矿物元素(磷、钾、镁、铁、硫、钙、铜、硼等)及维生素等。适宜的碳氮比对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丰产至关重要。粪草培养料的碳氮比,发酵前以33 : 1为宜,发酵结束后以(17~18) : 1为宜。孢子弹射的适温为18~20℃,萌发的适温为24~26℃。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4~32℃,最适温度为24~26℃。子实体发育的温度范围为7~22℃,最适温度为14~16℃。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应为6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应为60%~70%。子实体发育阶段,覆土的含水量要求在20%左右,而空气相对湿度应达85%~90%。蘑菇属好气性真菌,如长期处于郁闭状态,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发育的适宜pH为7~7.6, pH高于8.5或低于5时,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双孢蘑菇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形成都不需要光,在黑暗条件下生长的双孢蘑菇菇色更为洁白。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双孢蘑菇色白质嫩,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热能低,是人们喜爱的菌类之一,为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天然、营养、保健原则的健康食品。据测定,双孢蘑菇每100克鲜品中约含蛋白质3. 7克、脂肪0.2克、糖3.0克、纤维素0.8克、磷110毫克、钙9毫克、铁0.6毫克。双孢蘑菇含有多种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D等。双孢蘑菇蛋白质含量几乎是芦笋、菠菜、马铃薯等蔬菜的2倍,与牛奶等值,可消化率达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双孢蘑菇脂肪含量仅为牛奶的1/10,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和亚油酸等。双孢蘑菇的氨基酸组成较全面,尤其富含人体必需的赖氨酸,且酶类丰富,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2.药用保健价值中医认为双孢蘑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压的作用。多食双孢蘑菇对降低血脂有明显作用。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胆固醇,所含的胰蛋白酶、麦芽糖酶等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对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用双孢蘑菇罐藏加工预煮液制成的药物,对医治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肿大、早期肝硬化均有显著作用。蘑菇多糖的醌类化合物与巯基结合,可抑制脱氧核糖核酸合成,在医学上有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五、黑木耳黑木耳,又名木耳、光木耳、细木耳,主要分布在中国。我国黑木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远销日本、东南亚、北美各地,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黑木耳极为稀少,常单生或群生于山林栎、杨、榕、槐等阔叶树的腐木上。市面上供应的绝大多数是以段木和袋料人工培植的黑木耳。宜黄县黑木耳种植的历史比较悠久,是江西省黑木耳重要产区。该县种植的黑木耳,相比其他地域品种具有颜色墨黑、发泡率高、口感好等特点。2013年全县种植黑木耳1 120亩,产量146吨。
  [此处为插图略过] 黑木耳 (一)形态特征黑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新鲜的黑木耳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耳体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直径5~10厘米,厚2毫米左右,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茸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暗灰色或灰白色。质量好的干木耳0.5千克能泡发5千克左右。木耳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黏液。
  (二)生物特性黑木耳是一种木腐菌,对营养的要求以糖类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的需要量是不同的。菌丝体生长发育时期,段木的含水量以40%~50%为宜,栽培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段木的含水量以70%~80%为宜,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要保持栽培场地的空气流通清新。黑木耳菌丝体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发育,但充足的散光对菌丝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黑木耳子实体则需要充足的散光才能生长良好。黑木耳对直射光的适应性强。黑木耳菌丝生长的酸碱度,以pH5 ~6.5最为适宜,pH在3以下、8以上则不能生长。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黑木耳营养极为丰富,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据测定,每100克黑木耳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黑木耳肉质细腻,滑嫩爽口,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能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
  2.药用保健价值黑木耳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有多种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有补气益智、润肺补脑、镇静止痛、活血止血之功效。能治疗痔疮出血、寒湿性腰腿疼痛等症。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黑木耳对胆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内源性异物有比较显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所含的植物碱,具有促进消化道与泌尿道各种腺体分泌的特性,并协同这些分泌物催化结石,滑润管道,使结石排出。同时,黑木耳还含有多种矿物质,能对各种结石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剥脱、分化、侵蚀结石,使结石缩小,排出。对于初发结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恶呕等症状可在2~4天内缓解,结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对于较大较坚固的结石,其效果较差,但如长期食用黑木耳,也可使结石逐渐变小、变碎,排出体外。黑木耳对无意食下的难以消化的头发、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异物也具有溶解与氧化作用。从事理发、开矿、粉尘、锯木、修理、纺织工人和护路等作业的人员应经常吃些黑木耳。
  黑木耳能益气养身,滋润强壮,润肺补脑,轻身强体,和血养容,补血活血,减少血液凝块,防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原,能够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吸收,从而防止肥胖。同时,有利于体内大便中有毒物质的及时清除和排出,从而起到预防直肠癌及其他消化系统癌症的作用。老年人特别是有便秘习惯的老年人,坚持食用黑木耳,对预防多种老年疾病、抗癌、防癌、延缓衰老有良好的效果。
  [此处为插图略过] 温馨提示鲜木耳含有一种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耳可安全食用。
  [此处为插图略过] 竹荪六、竹荪竹荪名列“四珍”(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历史上列为宫庭贡品,近代作为国宴名菜。由于其营养美味,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资溪、宜黄等县开始进行竹荪人工种植。资溪县乌石镇试种竹荪30亩,亩产100千克左右。宜黄县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政策扶持,2014年竹荪种植面积达4 000亩,产干品30余万千克;2015年种植面积达到5 800亩,种植规模居江西省第一,产竹荪干品45万千克。
  (一)形态特征竹荪俗名竹参、竹笙、面纱菌、网纱菌、竹姑娘,属鬼笔科竹荪属。竹荪是一种大型食用菌,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整个菌体显得十分俊美,色彩鲜艳,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的竹根相连。担孢子萌发形成菌丝,通过菌丝分解腐竹类的有机物质取得营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菌丝体形成无数菌索,在其前端膨大发育成纽结状原基,在适宜条件下,经过1个多月生长,原基形成菌蕾,状如鸡蛋。当菌蕾顶端凸起如桃形时,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开裂,先露出菌盖,菌柄相继延伸,到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95%时,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16:00~17:00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幼担子果菌蕾呈圆球形,具3层包被,外包被薄,光滑,灰白色或淡褐红色,中层胶质,内包被坚韧肉质。成熟时包被裂开,菌柄将菌盖顶出,柄中空,高15~20厘米,白色,外表由海绵状小孔组成,包被遗留于柄下部形成菌托。菌盖生于柄顶端呈钟形,盖表凹凸不平呈网格,凹部分密布担孢子。盖下有白色网状菌幕,下垂如裙,长达8厘米以上。孢子光滑,透明,椭圆形。
  (二)生物特性 20世纪90年代竹荪栽培以竹木为培养料,周期长,产量低。近年来通过对菌株的不断驯化选育,已筛选出适合在野草、农作物茎秆、下脚料上生长的萆生竹荪新菌株。立春过后气温15℃以上时开始下种栽培。发菌期间温度保持20~28℃,正常温度下60天开始出菇,在竹荪伸柄还没有撒裙时采收。全部采收完毕,要即时脱水烘干。一般可出3~4期菇,生物转化率为10%~15%,每亩产竹荪干品100~140千克,生产周期为6个月。
  [此处为插图略过] 竹荪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竹荪是名贵的食用菌,也是食疗佳品。据测定,干竹荪中含粗蛋白19.4%,粗脂肪2.6%,可溶性无氮固形物总量60.4%,其中菌糖4.2%、粗纤维8.4%、灰分9.3%,还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占氨基酸总量的1/3,谷氨酸含量尤其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17. 0%以上,为蔬菜和水果所不及。且竹荪所含的氨基酸大多以菌体蛋白的形态存在,因此不易丧失。竹荪富含多种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中的维生素B1、B2、B6以及维生素A、D、E、K等。其中维生素B2含量较高,长裙竹荪干品可达53. 6微克∕千克,红托竹荪干品可达21.4微克∕千克。竹荪还含多种矿物元素,其中重要的有锌60. 20毫克∕千克,铁68. 7毫克∕千克,铜7.9毫克∕千克,硒6.38毫克∕千克。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和营养源。
  2.药用保健价值竹荪具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功效。竹荪能够保护肝,对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神经衰弱、糖尿病、肠胃疾病等具有显著效果和保健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有防癌、抗癌、抗炎症的作用。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概率较低,这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常吃竹荪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减少腹壁脂肪的堆积,有刮油壮体的作用。竹荪还具有特异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荪烹调的菜肴多日不变馊。
  七、石耳石耳,别名石衣、石菇、岩耳、石壁花,因其形似耳,并生长在悬崖峭壁阴湿石缝中而得名。石耳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西南及陕南山区,抚州市的资溪、宜黄等县大山深处也有少量产出。每个石耳要六七年才能长成商品,目前还未进行人工种植。进入市场的石耳都是农民进入深山采摘得来,域内年采干石耳50~80千克。
  [此处为插图略过] 石耳 (一)形态特征石耳属石耳科。地衣体单片型,幼小时正圆形,长大后为椭圆形或稍不规则,直径12厘米上下,大者可达18厘米,革质,裂片边缘浅撕裂状。上表面褐色,近光滑,局部粗糙无光泽,或局部斑点脱落而露白色髓层,背面被黑色茸毛。下表面棕黑色至黑色,具细颗粒状突起,密生黑色粗短而具分叉的假根,中央脐部青灰色至黑色,直径5~12毫米,有时自脐部向四周放射的脉络明显而突出。子囊盘少见。 (二)生物特性石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菌丝在6~36℃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子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勒的光照度。为好气性真菌,pH 5~5.6最适宜。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石耳营养价值极高,含石耳多糖,系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由L-岩藻糖、L-阿拉伯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葡萄糖醛酸等组成。菌丝体含外多糖,还含麦角甾醇、维生素D2、黑刺菌素等。
  生长在棉籽壳上的石耳含总氨基酸11. 50%,蛋白质13. 85%,脂质0.60%,糖66. 22%,纤维素1. 68%,胡萝卜素0.22毫克∕千克,含有维生素A、B1、 B2及钾、钠、钙、镁、铁、铜、锰等矿物元素。
  2.药用保健价值《本草纲目》中记载:“石耳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久食色美,益精悦神。”用石耳炖鸡味美色鲜,内含肝糖、胶质、铁、磷、钙及多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的补品,健体益寿。由于石耳性清热解毒,可治吐血红崩、热结小便痛、白浊、白带、痢疾、毒蛇咬伤、火烫、牙痛、便秘等症,也有降血压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石耳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提升白细胞作用,对免疫功能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具有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并具有延缓衰老、抗辐射及抗炎、抗溃疡、降血糖、抗癌、抗突变作用。石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八、灵芝灵芝,别称灵芝草、神芝,又名不死药。目前,已知灵芝属真菌100余种,分布最广的为赤芝,其次为紫芝,还有树舌、松杉灵芝和薄树芝等。灵芝原产于亚洲东部,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国分布最广的是江西。20世纪90年代末,崇仁县的一些菌农开始涉足灵芝新品种的研发、培植。2006年,终于培育出朵大、柄粗长、产量高、品质好的新品种——罗山峰灵芝,质量可与野生灵芝相媲美。2013年,该县灵芝种植面积达到1 208亩,年产量1. 55吨,并注册了“灵峰牌”商标。
  (一)形态特征灵芝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由菌丝体和子实体组成,一年生真菌。子实体为木栓质,菌盖呈肾形、半圆形或接近圆形,红褐、红紫或紫色,表面有一层漆样光泽,有环状同心棱纹及辐射状皱纹。灵芝的大小及形态变化很大,大型个体的菌盖为20厘米×10厘米,厚约2厘米,一般个体为4厘米×3厘米,厚0.5~1厘米,下面有无数小孔,每毫米内有4~5个,管口圆形,呈白色或淡褐色,内壁为子实层,孢子产生于担子顶端。菌柄侧生,极少偏生,长于菌盖直径,紫褐色至黑色,有漆样光泽,坚硬。灵芝的精华在于它的种子,即灵芝孢子。灵芝生长成熟期释放出灵芝孢子,单个的孢子形体极细小,只有几微米至十几微米大,由无数个担孢子集中起来,呈粉末状。灵芝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大小为(8. 5~11. 2)微米× (5. 2~6. 9)微米,具双层壁。在每个孢子的褐色内层产生许多针状小突起,深深地伸入孢子壁的透明外层,外层孢壁光滑,十分坚韧。
  [此处为插图略过] 灵芝 (二)生物特性灵芝是一种木材腐生菌,需要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矿物营养。培养基中含有木质素、纤维素、淀粉、蔗糖等糖类以及蛋白质等氮源物质,培养灵芝时也可以直接加葡萄糖和氨基酸。灵芝属于高温型品种,灵芝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长期低于20℃表面菌丝和菌蕾会变黄僵化,以后即使提高气温,子实体也难以长好;长期超过37℃,子实体就会死亡。温度低,生长慢,低于6℃和高于35℃时完全停止生长。培养料含水量为55%~60%,只要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子实体就能正常生长。灵芝是一种向光性明显的菌类,子实体向光强的一面生长。光线不足,子实体细小,盖薄。室内光线需保持在500勒以上,要求均匀的散射光。子实体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特别敏感。通风不良,子实体不易开片或畸形。灵芝喜欢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培养料的pH在3~7的范围内都能生长,以4~5最为适宜。
  (三)主要价值 1.营养成分灵芝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粗纤维、灰分、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E、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磷、硒、肌红蛋白、β-胡萝卜素、海胆烯酮、鸡油菌黄质、磷质、甾醇以及葡萄糖苷、香树脂醇类等,还含有麦角固醇、有机酸、氨基酸、葡萄糖、多树脂、甘露醇、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2.药用保健价值灵芝药用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历代医药家视为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神奇珍品。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医家李时珍称灵芝为“不老、延年、疗虚劳”之上品。灵芝在整体上双向调节人体机能平衡,调动机体内部细胞活力,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促使内脏器官机能正常化。现代药理学与临床实践进一步证实,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保肝、抗肿瘤、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调节血糖、控制血压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常服灵芝可大大减轻化学药物、石化气体对人体细胞的损害。对肾虚、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妇女生理不调、美容保养等具有一定作用。灵芝的主要功效是: (1)抗癌抗肿瘤。灵芝中的三萜类又称灵芝酸,这种成分有吞噬癌细胞、肿瘤细胞功能。
  (2)延年益寿。灵芝多糖是灵芝中最有效的成分之一,不仅可抑制癌细胞的扩散,稳定血压,降血脂及胆固醇,维持血糖平衡,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耐缺氧能力,抗辐射,提高肝、骨髓、血液合成DNA、RNA和蛋白质的能力,从而延长寿命。同时,灵芝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也具有降低细胞的损坏率、帮助细胞恢复元气、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的能力。
  (3)美容养颜。灵芝中的有机锗含量丰富,是人参的4~6倍、枸杞的100倍。灵芝的美容作用主要与其所含的有机锗有关。有机锗能使血液循环畅通,增加红细胞携氧能力,并能与体内污染物、重金属相结合形成锗化合物,排出体外;能有效地透过皮肤表面,促进皮肤血液微循环,增加皮肤营养供给水平,增强皮肤细胞抗氧化酶活力,抑制射线诱发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清除血液中胆固醇、脂肪、血栓及代谢废物,使血液不致过稠,保持畅通,增加皮肤光泽;还能有效保护皮肤角质层,防止皮肤细胞因角质化增厚而阻碍新陈代谢机能。因此,灵芝是一种具有抗皱、消炎、清除色斑、使皮肤白嫩并能增加头发光泽的美容佳品。
  (4)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灵芝中的生物碱类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强心肌及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炎和肌无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灵芝中的核苷类嘌呤能抑制血小板的过度聚集,降低血液的黏度,从而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对年老血稠或有瘀血倾向者具有良好的抗血凝的效果,能防止血栓病如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的发生。
  九、槠树菇槠树菇是资溪县特有的食用菌,生长于海拔400~1000米的槠树林中,目前仅在资溪县株溪林场部分林中才有生长。因其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人们餐桌上的槠树菇都是人工赴深山采摘而来,年采摘野生槠树菇150千克左右。 (一)形态特征槠树菇属天然菌菇,极其稀少,其菇形似碗碟,菇菌盖呈扁半球形,中部下凹,伞缘上翘;菇色为黄色或红色,菌肉白色。黄色菌菇盖直径4厘米左右,菇秆6厘米左右,呈不规则圆形;红色菌菇大于黄色菌菇。
  [此处为插图略过] 槠树菇 (二)生物特性槠树菇生长于深山、温度20~28℃、阴湿适中的槠树林中,生长不集中,零星片状,属纯天然生长。每年分两期,7月少量生长,9月大量生长,菇期为5天左右,成熟后不采摘则自生自灭。槠树菇每年7~9月采摘,日采菇量仅250~500克∕人。鲜菇易碎,采摘时要轻放竹篓或竹篮内,新鲜或晒干的菇都可食用。
  (三)主要价值 1.营养价值槠树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E及矿物质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能补血,特别适合产妇及贫血者食用。其味道鲜美、清香爽口,汤色淡黄,吃鲜菇很细嫩,吃干菇有嚼劲,可用于特色的调味作料和佳肴,是宴席珍馐和馈赠亲友的上好补品。
  2.药用保健价值该产品性甘温,有益血通经、补血活血及解毒、滋补等功效。可治贫血、月经不调、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等病症;能预防感冒和肝硬化;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抗癌等作用。
  第四节茶叶一、资溪白茶资溪白茶是我国众多茶叶品种中的珍稀品种,属资溪重要物产之一。在清代同治年间《资溪县志》就有记载,据传当地有一猎人在本乡大觉山上一片野生茶树中,发现数株茶树嫩叶(芽)色黄白,与众不同,采摘加工后香味极佳,便移栽于自家屋后,逐年采枝扦插,在当地渐成茶中奇葩。近年来,资溪县在海拔200~6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势

知识出处

抚州特色农产品

《抚州特色农产品》

出版者:中国农业出版社

正当抚州农业快速发展之际,“互联网+”热潮滚滚袭来,为抚州现代农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这个历史关口,如何使抚州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抚州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是有志于抚州“三农”事业的我俩久久思索的问题。我们相识于20世纪90年代初,长期在政府机关共事,后虽在不同岗位却共同服务“三农”大业。相似的经历、共同的志向,特别是满怀对“三农”工作的激情,让我俩产生了思想碰撞,形成了共识共鸣,决心要为抚州农业发展再出份力,做一件虽然十分艰辛但却很有意义的事情。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研典习籍、上下求索,拜访专家、求教农民,最终决定从梳理抚州农业发展史入手,从研究抚州农业对经济、社会、人文发展影响着力,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发展现代农业的精华,编纂一套《抚州农业》丛书,以填补抚州历史上至今没有系统介绍抚州农业发展的典籍资料的缺陷和空白,让有志于研究抚州的学者以资借鉴,让有意于抚州发展的投资者有所遵循,让有为于抚州现代农业的从政者汲取营养,并期许成为宣传抚州的窗口、农民致富的工具、传统美食的展台,以此表达我们对抚州的深深眷恋,对抚州现代农业发展的拳拳之心。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