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的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225
颗粒名称: 临川的服饰
分类号: K8
页数: 2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和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临川区域各地的服饰有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 服饰 风俗习惯

内容

服饰: 清末、民国时期和建国后,随着时代的变化,临川区域各地的服饰有很大的变化。
  就穿着的衣料而言。清末民初,一般平民百姓是以厚实耐用的家织土布为主,只有富豪之家方能穿上绸缎皮毛。民国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洋布(机织棉布)流入各县城乡,“洋布”逐渐代替了土布。只有农村(特别是山区)的贫苦农民还是男耕女织,依然如故。新中国成立前后,较精制的“洋布”——哔叽、卡叽、府绸、灯芯绒和毛绒等衣料逐渐兴盛起来。
  就服饰的款式而言。清末民初,男女服式上衣多是斜开襟(从左到右,称大脯襟)和中开襟(称对脯襟)两种。袖管肥大,下摆宽阔,下裳肥腰,宽筒裤。而贫富之人穿着又有明显的不同。男子服饰,官、坤、士、商等富者多穿长装。冬季,皮棉长袍,绸缎马褂,头戴黑缎圆顶瓜皮帽,布袜棉鞋;夏季,纺绸、夏布长衫,香云纱褂裤,细布便鞋。农民、手工业者多穿短装。冬季,三尺长土布棉袄,无档腿裤,布缝方巾帽,纳底鞋袜;夏季,虾蟆背褡,短脚水裤、草鞋;田间劳动时,上身赤膊,腰间系一条四至五尺长的罗布围巾,劳动时可作擦汗、垫肩或作短裤用。妇女服饰更讲究,富家女子身穿绫罗丝绸缎花纹镶边衣裙,尖脚绣花彩鞋,头盘花髻,簪带金钗银凤首饰和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劳动妇女土布素服,胸罩围裙,尖脚花布鞋,红头绳扎发盘髻,青色方巾包头,串珠充作手镯、耳环。儿童冬季穿和尚领棉袄,粗布青兰色包裙,狗头帽,颈下套荷叶形八卦图案涎垫,蛙式套足夹裤;夏季,光身裸体,腰系兜肚,项带银颈箍、百家锁,两手腕套银铃手箍,贫穷者无银饰品,则用线串佛珠作手箍。民国中期以后,男女服装革除肥袖大摆,改为适身轻装。军政学界逐渐出现了西装、中山装、学生装、衬衫、背带西装裤等服式。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