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区域基督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213
颗粒名称: 临川区域基督教
分类号: I1
页数: 5
摘要: 临川区域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和新教(狭义基督教)两大教派。它是基督教在江西广泛传播的大格局下,开始自己的传播史的。天主教于17世纪初传入本区;新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在本区传播。
关键词: 基督教 宗教文化

内容

临川区域基督教主要有天主教和新教(狭义基督教)两大教派。它是基督教在江西广泛传播的大格局下,开始自己的传播史的。天主教于17世纪初传入本区;新教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陆续在本区传播。
  临川区域天主教会分设南城、抚州两大教区。
  南城教区设立于1928年,原属余江教区圣味增爵会管辖,教区成立后,改由圣葛隆巴会的爱尔兰籍教士利伯高任主教。南城教区统领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五县教务,至1948年底,区内13个堂口,计有教徒9389人,房屋96栋,土地287.6亩。其中: 南城县天主教,于1616年由葡籍罗如望传入,1630年葡籍教士费奇观在县城建立第一座教堂,随后在上唐、株良、珀歼、游家、硝石等地发展了5个堂口,爱尔兰籍教士德律亨、梅开五先后任总铎。有教徒4752人,房屋54栋,土地90亩。
  南丰县天主教,于1 8世纪初传入,先后在县城北关和潋注两地建立教堂。前者由圣多明我会,圣味增爵会、爱尔兰籍莫弟仁先后主持教务,后者以法籍和主教为主教座堂。共有教徒1859人,房屋1 3栋,土地89亩。
  黎川县天主教,于光绪二十年(1898)传入,先后在县城花市街头崩港洲东和宏村建立两个堂口。县城天主堂原由圣味增爵会管辖。1928年由爱尔兰籍甘润德、白若愚、黄端穆相继主持,1948年由爱尔兰籍韦立功主持。宏村天主堂,1930年由圣葛隆巴会接管后,由爱尔兰籍徐确毅主持。1935年由中国籍周以德主持。两堂共有教徒1315人,房屋11栋,土地33.6亩。
  资溪县天主教,于清光绪年间传入,分别在县城和嵩市设立堂口。县城天主堂原系圣味增爵会属堂口,1928年由爱尔兰籍窦司铎任本堂,1948年由爱尔兰籍沈宏道主持。嵩市天主堂,先后由意大利、荷兰和中国神甫相继传教。1928年由爱尔兰籍韩富尔主持。两堂共有教徒659人,房屋13栋,土地66亩。
  广昌县天主教,原属圣味增爵会。1928年由爱尔兰籍赵模花传教,建教堂于县城揭家堡,同时在境内麻坑(高虎脑乡)设分教堂,又有若干传教点。1948年由爱尔兰籍艾康乐主持,教徒计有804 人,房屋5栋,土地9亩。
  南城天主堂,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堂口,1937年定为教区主教总堂。该堂高达10余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哥特式结构,另有附属房屋22栋,包括主教府、修道院、学校、医院、残老院及圣物加工厂等单位,总建筑面积近7000平方米,用膳人数平时有300余人,主日(星期天)约有600余人,大占礼在千余人,在堂任职教徒亦有近百人。
  南城教区还在南城县徐家乡所在地建造了一座专门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1914年迁入县城),修生分大、中、小班次(相当于大专、中学、小学),学习内容除中文、数学外,主要是拉丁文和神哲学。修道院院规极严,修生一般不得擅自离院外出,亦不得随意会见亲友,来往信件须经院长查阅,长年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因此 ,虽然先后培训的人数不下几百人,但最后能祝圣为神甫的却寥寥无几。
  抚州天主教原为法国圣味增爵会管辖,美国教士来抚传教后,成立统教区。抚州教区为总铎区,隶属余江教区,领辖临川、宜黄、崇仁、乐安、东乡、金溪六县教务。至1948年底,区内有堂口16个,教徒7300余人。其中: 临川县天主教(含现抚州市)于清道光七年(1827)由法籍神甫董默儒传入,先在县城(今抚州市)尧家咀租一民房作经堂,后迁至城外黄泥岗及古港(今洋州乡勤光村),光绪三十年(1904),法国教士董如葭接受教务,始在东门外正式兴建天主堂。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不断扩大在华教会势力,先后在上顿渡、李家渡、温家圳、罗针、高坪、鹏田等地发展教徒,建立天主堂。1918年,教徒达2000余人。
  宜黄县天主教传入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法籍教士葛仍波为县城天主堂第一任神甫,继有荷兰籍的魏神甫,后本国余先民、李棣华、周文亟等接任教务,1939年,改由美籍董恒爱,乔儒杰相继管理教堂及全县教事。全县有天主堂4座,传教点8个,教徒1512人,土地200余亩。
  崇仁县天主教于清代中期传入,宣统二年(1910),在县城桥南东隅(今县医院内)建造天主堂1座,房屋6栋,占地753平方米。尔后,又在境内航阜、白鹭渡、大树章家和下陂村等地相继建立分堂,教徒计有1500余人。
  东乡县天主教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美籍教士光一幸传入,在县城北门买地构筑教堂一座,有房屋4栋,计25间,总面职为550平方米,1946年,县籍陈惠民神甫接任教务,并开始在乡村进行传教活动,解放前夕,教徒发展至2000余人。
  金溪县天主教约清后期传人,境内分别在县城、许湾、琉璃建天主堂三座,计有教徒288人。
  抚州天主教圣约瑟大教堂,座落于原临川县城(现抚州市)东门外灵芝山路东端,为抚州教区主教总堂。该堂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始建,1918年竣工,历时10年,十字形布局,哥特式结构,占地385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9.5 平方米,钟楼高达28.4米,其规模之大,名列全国第3,为全国重点教堂之一。
  就在天主教传入我区约两个半世纪之后,基督教的另一教派——新教中的卫理公会和内地会开始传入我区各地。先后有德、捷克、瑞士等国牧师来区内传教。他们在我区城乡建教堂,办学校,设医院,发展教徒。从1860年新教传入抚州至1948年底约90年的时间里卫理公会和内地会共建教堂10余座,拥有教徒1000余人。与天主教相比,新教传入时间既晚,规模和教徒人数亦大不如前。
  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形态,基督教在本区域传播的总体特点是:时间短,发展快,教徒多,流布广,从通衢大邑到穷乡僻壤,从平原广漠,到深山老林,都有基督教的活动和行踪。这一状况,与我国近代以来,落后挨打,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态势,是相一致的。
  基督教在我区传播的历史过程中,普遍重视建医院,办学校,设立各种慈善机构。南城县天主堂,1929年创办了启迪小学、圣路加医院、孤老残废院各一所①。抚州天主堂于民国初,举办“震华小学”、“育婴堂”,1930年举办教会诊所,1934年举办“德化小学”,“真光中学”。其他各地的教会组织,均程度不同的在医疗、教育和社会救济方面兴办了一些设施。这在客观社会效果上,适直了向西方学习这一时代前进的潮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一些新的活力,对中国近代文化的进步不无积极意义。
  但是,在19、20世纪之交,积弱的中国正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瓜分的历史背景下,传教士这些活动在很长的时期内是处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之下,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理所当然遭到我区人民的反对。从1616年至1948年300余年的时间,在临川区域范围内,抗教浪潮波澜迭起,拒教、反教事件连连发生,表现了临川区域人民的革命斗争的性格和爱国主义精神。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