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麻姑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211
颗粒名称: 南城麻姑山
分类号: K9
页数: 3
摘要: 麻姑山,原名胥门山,丹霞山。相传古时丹霞山有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人称麻姑。她在山中采菇拾到仙果,服果升仙后不忘乡亲,每每显灵家乡,为穷苦百姓除病消灾,频赐丰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姑,便把此山称为麻姑山。
关键词: 麻姑山 名胜古迹

内容

麻姑山,原名胥门山,丹霞山。相传古时丹霞山有位心灵手巧的姑娘,人称麻姑。她在山中采菇拾到仙果,服果升仙后不忘乡亲,每每显灵家乡,为穷苦百姓除病消灾,频赐丰年。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仙姑,便把此山称为麻姑山。
  麻姑山自古以来,道风极甚。早在汉昭帝时(公元前86—前75),有仙人浮丘会及弟子王、郭2仙修道炼丹于此,至今留有飞升台陈迹。东晋著名道教学毒葛洪亦在此炼过丹药,其丹井至今尚存。唐开元年间,著名道士邓思璀(号紫阳)隐居于此。相传他修炼多年,一有“役神兵”之法。开元二十五年(737),皇上诏求方士,他欣然前往,在皇帝面前焚符舞剑,呼风作法,“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若雷霆之变法,犬戎大败。”故被称为神人,封为天师。后来他又在玄宗面前大讲麻姑仙女能“攘除灾厄”“掷米成丹”的神功,宣称自己的法术尽得麻姑的神授。玄宗大悦,御赐金龙、玉简二宝,以镇麻姑山门。开元二十七年(739),麻姑庙落成,庙内供奉麻姑元君神像。天宝五年(74 6),玄宗复命增修仙宇,“降赐仙姑真仪,塑立诸像,显耀词宇”。自此,本郡士宦大肆宣扬麻姑山的灵秀和麻姑仙女的仙绩,麻姑山名声大噪。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传播,特别是南禅宗在我国南方的弘扬,麻姑山这座清幽的道教胜地,在道佛一家的思想背景下,又成为佛教思想的传播阵地。唐大历年间,南城县景云寺景云禅师在麻姑仙坛“讲四分律,度男女一万五千余人”。大历六年(771),抚州剌史、大书法家颜真卿登游麻姑山,作记述麻姑仙女和仙人王方平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牌《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简称麻姑仙坛记),麻姑山从此声名大振。
  麻姑山林茂竹秀,松奇石怪,紫霭苍岚,仙风缥渺,景色殊美,道观、寺院林立。麻姑山景观,计有36峰、13佳泉、99座庙宇、5大潭洞,备受朝廷重视。特别是赵宋一朝,麻姑山道佛两教盛极一时,影响巨大,真宗、仁宗、神宗、哲宗、徽宗、宁宗、理宗、高宗八代帝王对麻姑仙女及仙都观都有诰封,御封麻姑仙女为“真寂冲应仁佑妙济元君”,“真宗赐御书百余轴”藏之麻姑山仙都观,“高宗赐御书法帖十轴于仙都观”,“仁宗皇祜三年以御书明堂及明堂之内篆飞白二体藏仙都观”。
  由于麻姑山道名远播,风景秀丽,历代文人学士、官宦显贵多有登游。宋代文学家刘禹锡有诗说:“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云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霜凝上界花开晚,月冷中天果熟迟。人到便须抛世事,稻田还拟种灵芝。”①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崇祯九年(1636)十一月初二、初三、十七月二游麻姑山,其《徐霞客游记》有章叙其事。道教南派第五祖、琼山道人白玉蟾游历麻姑山胜景时,吟诗作序,题号“小有洞天”。明代广西副使王华在《集麻姑序》中写道:“吾盱为江右之名郡,山水之秀天下称焉。而麻姑又郡山之特殊者,故晋唐宋以来逮我朝诸名公闻人,慕其名者,未必不一游。” 华盖山(别名大华山),位于乐安县东南,离城20公里,海拔996米,周边百余里,原属崇仁县,1950年划归乐安县管辖,系雩山余脉,其由宁都北向逶迤入县境,经鹿角峰至南村与太平间,山势耸拔而起,状如莲花宝盖,遂名之。

附注

① 刘禹锡诗《麻姑山》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