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宅建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79
颗粒名称: 民宅建筑
分类号: K9
页数: 1
摘要: 清代的民宅建筑,散见于全区城乡,尤以宜黄棠阴、乐安流坑、南城磁圭、黎川下陈等古建筑群落为多。
关键词: 古建筑 名胜古迹

内容

清代的民宅建筑,散见于全区城乡,尤以宜黄棠阴、乐安流坑、南城磁圭、黎川下陈等古建筑群落为多。后者有一宅第,名曰“周湖大夫第”,在建筑结构上是颇为特别的。宅第面积约1 0亩,房高6米,四周均有风火墙,内为砖木结构,地面铺有方砖,1进3所,每所3层1廊,共有房舍1 08间,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檐水内滴。9个大天井,10数个小天井,无一间暗室。上层神龛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的木匾一块,上刻“文元”2字。屋内有数个石水缸。该宅建于清嘉庆年间(1811— 1820)。据说是仿黎川钟贤陈氏“监司第”建造的(监司第为清乾隆时代兄弟进士、父子探花、尚书陈希祖、陈希曾、陈孚恩之府第),现为10余户农民住宅,主人虽换,原貌依存。这种封闭式的建筑格局,是封建时代大户人家聚族而居,天下一统,扬名显声思想的典型表现。类似这种建筑格局而规模较小的宅第,在下陈村还有多处,建造时间均在乾、嘉前后。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