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72
颗粒名称: 万年桥
分类号: K9
页数: 2
摘要: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珍品。
关键词: 古建筑 名胜古迹

内容

万年桥,是我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珍品。该桥位于南城县东北约5公里处盱江黎河2水交汇的武岗潭上,始建于明崇祯7年( 163 4),峻工于清顺治4年(1649)。结构分桥基、桥身、桥亭3部分。桥基深实、坚固,桥身自下而上全用青石发券而成,拱圈顶(古称瓮)采用纵联式垒砌法,累石如山,空隙处用卵石、石灰、砂粒填实。据《万年桥志》载:“用此筑法,不患其湿,而患其燥,土可养石,灰可胶土,卵石为灰之骨,实为妙也。”墩(古称分水尖)分前后,均用大麻条石,以砂浆座砌,前尖高仰而后墩方低矮,犹如龟座龙跃,仰首挺胸,迎击水势(古谓金刚雁翘式)。这种前后有别的砌墩方法,为一般石拱桥建筑所没有。其优点是,既可缩小洪水对桥基的冲压面,又能减轻洪流回旋对桥基的压力,实为我区古代劳动人民和工匠的天才创造。桥面中间原有一石亭,亭内置有石凳,以供行人休息(今无存)。桥上两侧还有石栏杆,雕刻精致,美观大方。全桥23孔,24墩,高10米,长4 1 1米,拱圈跨度1 4米。整座桥梁,气势恢宏,造型轻巧,工艺精湛,远远看去,如长虹卧波,苍龙戏水,蔚为壮观,堪称我国古代桥梁构筑的一大杰作。大桥建成后,曾经多次局部维修。光绪十三年,被洪水冲坏,费五年之时得以修复。抗日时期,被日寇炸毁四墩,1943年日寇败退后,修复一墩,其他几孔架木桥代用。1949年国党为了逃命,复炸毁第十八墩和木架桥。1952年,人民政府以巨资全面修复,恢复了原貌,并铺上了水泥路面。1957年,该桥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今日的万年桥,更加雄伟壮丽。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