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56
颗粒名称: 清朝史学发展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K0
页数: 2
摘要: 清朝是满州贵族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清初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出现了“康乾盛世”。但清朝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
关键词: 史学家 史学流派 史学理论

内容

清朝是满州贵族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清初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并出现了“康乾盛世”。但清朝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统治者大力提倡理学,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统治。清代文人由于惧罹文网,不敢研究明史及当代史,大都钻进故纸堆,因而考据学大兴,史学研究便向历史文献学方面转化。这一特点在临川史学方面得到反映。此期临川籍学者的史学著作较少,较突出的有临川学者李绂,他崇尚理学,一生著述甚富,著有《春秋一是》、《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学录》、《穆堂初稿、续稿、外稿》、《陆象山年谱》等。金溪学者蔡上翔著有《王荆公年谱考略》,以及金溪文献学家王漠著有《补证古史》等。李绂,(1657—1750)字臣来,号穆堂,官至内阁学士,礼、吏、兵、户、工五部侍郎、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是一代名臣。他博学多才,又是一代学者。李绂崇尚陆象山之学,著有《陆象山年谱》2卷。初《陆象山年谱》为陆门人袁燮、傅子云同编,后李子愿又重辑之。李绂认为这部年谱不全,又未载陆九龄、陆九韶之事绩,因而重加补辑,遂成此书。这是研究陆象山兄弟的重要史料。清代著名学者蔡上翔(1717—1808)字元凤,号东墅,金溪县城东门蔡家人,进士出身,曾任四川省东乡县知县,政尚严肃,深得巴蜀人民之心。他一生著作甚丰,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王荆公年谱考略》。蔡上翔读王荆公书,“常愤后世诋毁者皆失实”,因而耗费27个春秋,“所阅正史及百家杂说,不下数千卷”,遂成此书,全书约30万字,时年已88岁。他潜心研究,旁征博引,“考其事而辨其诬”,力排众议,驳斥了700年来封建士大夫强加在王安石头上的诬陷,还其历史的真面目,为后世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运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文献学家王漠,一生博览群书,才识雄隽,尤精江西地方文献及舆地之学,著有《江西考古录》1卷,《豫章十代文献略》 50卷,以及《 尚书杂谈》、《左传异释》、《补史记世家》、《竹书纪年考证》、《古今人表》等200余卷。这些著作对古史起着拾遗补阙,辨证伪舛,考订异同的作用,是十分可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