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大家——汤显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51
颗粒名称: 诗文大家——汤显祖
分类号: I2
页数: 8
摘要: 汤显祖的诗文早就闻名于世,但由于他的戏剧盛名掩盖着它,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宣传,以致使不少人只注意到他的戏剧,而忽略了他的诗文价值。其实汤显祖的诗文是他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好像一所美丽的大花园,其中有许多奇花异草,有待我们去发现、探索。钱谦益在《汤遂昌显祖传》中曾感叹地说:“义仍之通怀嗜学,不自以为能事如此。而世但赏其词曲而已。不能知其所已就,而又安能知其所未就?可不为三叹哉!”这个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关键词: 诗歌评论 文学研究

内容

汤显祖不仅是伟大的戏曲家,也是著名的诗文大家。当时称他的制义、传奇、诗赋为“昭代三异”①。关于他的诗义创作,邹迪光胙《 临川汤先生传》称:“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汉魏《文选》一书,至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据此似乎认为汤显祖诗文是师承七子一派的。但钱谦益又称他“凡序记志传之文,出于曾王者为多”,“义仍少熟《文选》,中攻声律。四十以后,诗变而之香山、眉山,文变而之南丰、临川。”②强调其得宋人之真髓。其实汤显祖所作诗文,“何必汉宋,亦何必不汉宋。”③他早年论文认为“学宋文不成,不失类骜;学汉文不成,不止不成虎也”,很明显是倾向于唐宋派由宋入汉的观点,但后来又认为,学汉文者与学宋文者“皆未有以极其趣”,“未能深论文心之一二”①,他的文学观点又有所变化。他才情超绝,于秦汉派、唐宋派都是既有所吸取,又有所超越,且率意师心,托之自然,得灵动飞妙之趣,故能有所独创,他极力反对当时文坛上掀起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复古派,首开晚明文学创作之新风。他说“秀才之才何以秀也。秀者灵之所为。故天生人至灵也。”②“予谓文章之妙不在步趣形似之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状。非物寻常得以合之。”③又说:“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上下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④汤显祖在这里给“灵”富予了新的含义。他所谓“灵气”,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俱不受传统的束缚的“灵气”,是指诗文艺术表现中一种飞动的富于生气的特点,是一种无所拘束于天地之间表现真我的创作主张。他反对摹拟,提倡灵气。正由于汤显祖有了这样创作主张,故他的诗文戏曲写得奇突调新,飞灵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明代屠隆在《玉茗堂文集序》中评论说:“其格有似凡而突奇,调有甚新而不诡,语有老苍不乏于姿,态有纤稳而不伤其骨。”汤显祖主张“灵气”对后来以袁宏道为首的公安派启发甚大,对公安派性灵说的雏形可以说已基本完成了。
  汤显祖留下卷帙浩繁的诗文创作,包括2200首以上的诗和文、赋。在他的大量诗文中,对俺答部落的入扰,青海和西北防御的失利,地主豪绅横行不法,皇帝的昏愦,朝政的腐败,官场的险恶,科举的黑暗,水旱荒灾,瘟役流行,人民生活的痛苦,戏剧批评,诗文批评,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家庭的遭遇,自己的政治理想都得到反映,他的诗文是和他的戏剧相互配合,相互表里的,全面地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溃疡面,可以说是晚明社会的一面镜子。
  他对人民生活和国家大事是一直关心的,就是到了晚年家居时还没有忘记天下事。他说:“天下忘我属易,吾忘天下难也。”①他出仕南京头几年,南方大闹饥荒,流行瘟疫,南京城内,更是家家患疫,满街尸首,他看到了人民悲惨的情景,写了不少控诉的诗篇: 山陵馀王气,户口入鬼宿。
  犹闻吴越间,积骨与城厚。②汤显祖清醒地看到,造成这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不仅是天灾, 还有人为的原因,就是那些官僚豪强对百姓尽情搜括,官府对救灾漠不关心所致。
  恩泽岂不洗,鼎鬲多旁漏。
  精华豪家取,害气疫民受。③这些诗篇表现了汤显祖同情人民痛苦,同时也深刻地揭露当时社会阶级矛盾。
  他在著名的《论辅臣科臣疏》一文中,指责时政,历数弊端,更是写得深刻有力,锋芒犀利,掷地有声。他指出辅臣申时行欺骗皇帝,潜移国柄,言官中并非没有“为皇上斥奸正洁者”,他们却被贬窜,以致充斥了“躐窃富贵”之徒。他举出吏部给事中杨文举奉诏办赈,大量收受地方官的贿赂,所过之处,搜刮殆尽,到了杭州,酣酒无度,朝夕西子湖上,乐而忘归;而地方官的进奉,“正是刻掠饥民之膏余,攒雕赈帑之派数。”他总结了神宗即位后的朝政,基本上给予否定:“陛下经营天下二十年于兹矣。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有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申)时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坏之。”这篇《论辅臣科臣疏》不啻一声春雷有“震聋发聩”的作用,是历代政论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万历二十四年十二月,被派到浙江开矿的宦官是曹金。因遂昌城郊64里的竹帘有个金矿,第二年曹金就要来遂昌了,汤显祖对这批凶神恶煞是十分痛恨的,称他们为“搜山使者”。当他得知曹金要来遂昌骚扰时,写有《感事》诗一首,进行露骨的讥讽。诗说: 中涓凿空山河尽,圣主求金日夜劳。
  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筑台高。①“中涓”就是指宦官。这首诗借用春秋燕王求贤的故事,讽刺当今皇上只知搜括民财, 而不重用人才。
  万历二十六年,这年天旱,明神宗效法历代帝王在宫中露天祈祷求雨,而当时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广大市民正纷起反对明王朝的苛捐杂税,正是这一背景下,汤显祖写了一首著名的政治讽刺诗《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 五风十雨亦为褒,薄夜焚香露御袍。
  当知雨亦愁抽税,笑语江南申渐高。②这首诗对神宗祷雨的行动进行了讽刺,皇帝应该明白,雨也害怕抽税,一面重税盘剥人民,一面又装模作样地为民求雨,这显得多么滑稽可笑。神宗祷雨的虚伪,至此被揭露无遗。热嘲冷讽,无所顾忌,在他自己和同时代作家的笔下都是罕见的。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讽刺性极强,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汤显祖的诗有的是在典雅中见出功力,时有独创的声调,七绝如《津西晚坐 》、《新林浦》等,特别是他写的一些小诗,清新可诵,很有艺术特色。如名篇《江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秋乌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① 四句诗,就是四幅画,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境界。这境界宁静、幽美,传给人的情绪是淡淡的微冷的,冷但不刺人,诗人写的寂历秋江景色冷清但不凄然。冷中透出着寂寞,也透着清丽。
  汤显祖官曾被罢斥,书曾遭禁,40多岁辞官拂袖而归,想也终是有几分无可奈何。此情与境相合,灵气不期而至,诗人只须落笔,无须多假思索,一首玲珑清丽的小诗便诞生了。
  汤显祖出生于临川,成长于临川,最后又终老于临川。临川和汤显祖的名字紧连在一起,故称为汤临川。。他对临川一往情深,写了大量赞美故乡的诗篇,读来令人神往。如在《二京归觉临川城小》中说: 旧京三四年,望乡心郁然。
  拜计东华门,归舟鸿雁天。
  远色入江湖,烟波在临川。
  凤闻贤府主,冠带相绵延。
  宾亲盈郡中,往反日夕旋。
  北窥青年洞,南上铜林阡。②在《浒湾春泛至北津》诗中描绘了家乡一带美丽景色,使人如入画境。
  芳草骀荡晓春时,幕雨晴添五色芝。
  玉马层峦高似丰,金鸡一水秀如眉。
  转花蝶影飘前路,嫩柳苔阴绿半池。
  好去长林嬉落照,莫言尘路可接迟。①汤显祖还有些诗写了家庭的乐趣,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之情。在《却喜》 一诗中写道: 却喜家公似壮年,登山着屐快呜鞭。
  迟回阿母加餐少,早作休官侍药便。
  舞袖尚连金鹣补,歌笙时间《白华篇》。
  南游北望成何事?且及春光报眼前。②汤显祖多年来仕途生活的坎坷困顿,不仅使他的两鬓出现了丝丝白发,同时也使他的心头增添了无限的愤慨。当他回家时看到双亲健在,心情不觉又为之一快。71岁的父亲还能够“登山着屐快鸣鞭”,像壮年人一样健康,69岁的母亲虽衰老些,但精神尚好,现在能够和年老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舞袖歌笙,朝夕供养,他心理感到确是一种天伦的乐趣。
  当汤显祖迁居到沙井新居玉茗堂时,心情异常高兴,写了一首《移筑沙井》诗,描写了新居环境的美景: 亦自知津亦自迷,新归门径草凄凄。
  闲游水曲风回樊,梦醒山空月在脐。
  家近金堤田负郭,巷连沙井汲成泥。
  幽迁不到嘤鸣得,大向着来百乌啼。③ 他又在《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诗中写道: 沙井阑头初卜居,穿池散花引红鱼。
  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蓉蕖。④ 沙井新居靠近金堤,巷连沙井,新池清水,红鱼游动,垂柳依依,荷花清香,春天到来,百乌啼鸣,真是一所环境幽美的住宅。
  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汤显祖诗文集中有许多书信写得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嬉怒笑骂,痛快淋漓,有的表达了自己的诗文主张、理想报负和刚正不阿的高贵品德,内容丰富,生动流利,发人深思。现仅举两封书信,以见一斑。《寄李孺德》信中说: 闻孺德成进士,殊快。以孺德恂恂孝友,他日当不负此科名也。吾辈初入仕路,眼宜大,骨宜劲,心宜平。勿乘一时意兴,便轻落足,后费洗祓也,顾仆一生拙宦,而教人宦乎。然亦以拙教也。
  在《与无去上人》信中提出: 秋浮尚图借一臂装裟地,听龙门说法也。四香戒如教上。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常奉四香戒,于世得安乐。
  汤显祖提倡的“三宜”和“四香戒”在举世恶浊的晚明时代,要做到“三宜”和“四香”诚非易事。没有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的人,是万难做到的,汤显祖在这方面堪为表率,令人钦佩。
  他的诗文还包括他的戏曲和诗文批评,深刻地阐述了戏曲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我国戏曲理论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作出了重要建树。如在《复甘义簏》信中就表明了他的戏剧创作的基本观点。
  弟之爱宜伶学《二梦》,道学也。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总于伶无与。怜因钱学《梦》耳。弟以为似道,怜之以付仁兄慧心者。① 这封信指出:情有善有恶,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
  作者阐明了情、梦、戏之、间关系,而“情”在戏剧中占有中心位置。这正是汤显祖戏剧创作中富有特色的艺术表现方法。他在《答吕姜山》信中又强调戏剧创作要以内容为主,音律是次要的,不能因为宫调音律而使作品内容受到损害,这种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汤显祖这些书信都是戏剧史中珍贵的文献。
  他在著名曲论专文《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中集中地生动地论述了表演艺术的几个极为重要问题。他认为情生诗歌,人们的思想感情是要通过歌舞表现出来的,戏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巨大的社会教育作用,大力肯定了戏剧的崇高地位,并向演员提出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这篇《庙记》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深刻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对我国导演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份极其珍贵的戏剧理论遗产, 在我国戏剧史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汤显祖的诗文早就闻名于世,但由于他的戏剧盛名掩盖着它,未能得到充分的研究和宣传,以致使不少人只注意到他的戏剧,而忽略了他的诗文价值。其实汤显祖的诗文是他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好像一所美丽的大花园,其中有许多奇花异草,有待我们去发现、探索。钱谦益在《汤遂昌显祖传》中曾感叹地说:“义仍之通怀嗜学,不自以为能事如此。而世但赏其词曲而已。不能知其所已就,而又安能知其所未就?可不为三叹哉!”这个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附注

① 《丘毛伯题汤若士诗序》 ② 《汤遂昌显祖传》 ③ 沈际飞《玉茗堂集题词》 ② 《汤显祖诗文集》卷37《秀才说》 ④ 《汤显祖诗文集》卷32 《序丘毛伯稿》 ① 《汤显祖诗文集》卷48《答牛春宇中丞》 ② 《汤显祖诗文集》卷8《丁亥戊子大饥疫》 ③ 《汤显祖诗文集》卷8《疫》 ① 《汤显祖诗文集》卷12 ② 《汤显祖诗文集》卷14 ① 《汤显祖诗文集》卷21 ② 《汤显祖诗文集》卷8 ① 《汤显祖诗文集》卷2 ② 《汤显祖诗文集》卷14 ③ 《汤显祖诗文集》卷14 ④ 《汤显祖诗文集》卷14 ① 《汤显祖诗文集》卷47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人物

钱谦益
相关人物
李攀龙
相关人物
王世贞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