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从事戏剧创作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48
颗粒名称: 汤显祖从事戏剧创作时期
分类号: I2
页数: 3
摘要: 万历二十四年(1598)汤显祖弃官归里,一直到他去世,为汤显祖归隐从事戏剧创作时期。
关键词: 古代戏曲 戏剧文学评论

内容

万历二十四年(1598)汤显祖弃官归里,一直到他去世,为汤显祖归隐从事戏剧创作时期。
  万历二十五年(1597)朝廷派“矿使”来遂昌到处开矿,骚扰人民,但更重要的是官场腐败。使汤显祖深感“世路之难,吏途殊迫”,于是下决心弃官归里。万历二十六年春天,汤显祖最后怀着满腔的愤慨退出了黑暗的官场,回到故乡临川。从此他就由政治舞台转到戏曲舞台,把歌场作战场,以笔代剑,鞭挞黑暗的晚明社会。汤显祖回临川后不久就在临川城内香楠峰下沙井巷,建筑了一座“玉茗堂”新居。这个玉茗堂是汤显祖后半生进行戏曲文学创作和演出活动中心。他在这里同外地戏曲家进行了创作上的广泛交流,并指导了宜黄伶人的排练和上演他的剧作。它是汤显祖住宅,也是演戏宴客的地方,形成了全国一个戏曲创作研究和演出的中心。清代丁宏海和李来泰就写有赞扬玉茗堂的诗篇:“起衰八代有文章,海内争推玉茗堂”,“北地琅琊方狎主,顿开大雅独斯堂。”汤显祖《牡丹亭》创作完成后,首先就在这里公开演出,临川城内,万人空巷,前来观看,盛况空前。滑代康熙三十三年(1693),抚州通判陆辂捐款重建了玉茗堂。当落成那一天,大宴郡僚文人,并在玉茗堂演出《牡丹亭》,连续二日。清代大文学家王士祯写诗道:“落花如梦草如茵,吊古临川正暮春。玉茗又闻风景地,丹青长忆绮罗人。瞿塘回棹三生石,迦叶闻筝累劫身。酒罢江亭帆已远,歌声犹绕画梁尘。”可见当时演出的动人情景。玉茗堂在我国戏曲史、文化史上是一座值得纪念的文化遗址。
  徐闻谪后愤无限,遂昌归来笔有神。汤显祖弃官归家后接连写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3部大型剧作,连同他的早期的《紫箫记》修改成的《紫钗记》,最后完成了他的世界不朽名剧《临川四梦》,终于成了一位伟大的戏剧大师。当他写完《邯郸记》后,在1 0多年时期内,他又把他的主要精力用在戏曲演出和舞台艺术的创造上。他亲自参加宜黄戏的导演工作,组织宜黄剧团到省内外各地演出,宜黄戏演员发展到1 000多人,汤显祖当时不仅是文艺界的中心人物之一,也是全国进步戏曲运动的中坚人物。他在1602年前后,应宜黄戏剧团广大演员的要求,写了《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从表演艺术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这是我国戏曲史上一篇极有价值的文献,为我国导演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万历四十二年以后,汤显祖父母相继去世,幼子夭折,长子病死,自己身体既衰且病,精神上物质上所受的折磨也是够多的。万历四十四年(1616)六月十五日,汤显祖写了最后一首诗《忽忽吟》,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六日(公历7月29日》亥时,这位伟大的戏剧家就离开了人世,一颗剧坛巨星殒落了,终年67岁。汤显祖逝世后,他的家人就把他安葬在文昌桥东灵芝山祖坟内(今文昌桥外太平街七号怡茂隆烟店屋后)。
  横溢才华谁若是,剧坛故旧哭斯人!汤显祖的逝世,引起了亲友们极大的哀伤。万历四十五年(1617)六月,黄汝亨由礼部郎中调升江西副使提督学政时,由南京动身到江西,听说汤显祖去世了,感到万分悲痛。他立即赶到临川哭祭。他流着滚滚的热泪,读着他写的祭文: 呜呼汤公!才高迹削。诗能穷人,文憎命达。昔在文人,才不尽同。汉魏代兴,异曲同工。我明作者,北地为雄。七子狎盟,时流趋风。濡沫拾况,其波如驰。畴无眉目,乃不自施。呜呼汤公!大方见笑。睥睨千秋,自辟堂奥。英灵郁秀,尊古得道。大雅擅坊,好词绝妙。单言霏霏,大言浩浩。名流寓宇,垂光分照。呜呼哀哉!余自孝廉,托君声气,已令钟陵,得交君臂。片言宣心,一脔知味。论古之人,谈天下事。高谈微言,每出人意。呜呼哀哉!余今之来,君乃骑箕。亦有山水,谁则牙期。万事一棺,空名尔为。呜呼世人,死亦其常。造物忌名,公名及当。惟三不朽,熟与文章。是物最神,存而不亡。日月经天,壹视彭殇。君去而仙,予亦何伤。荐菝陈些,我饔我将。①黄汝亨在这篇祭文里对汤显祖的一生进行了总结,对他的为人气骨,文学戏曲作了高度评价,沉痛地寄托了他的哀思。

附注

① 《寓林集》卷20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人物

黄汝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