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戏曲发展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40
颗粒名称: 北宋中期戏曲发展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J6
页数: 1
摘要: 远在北宋中期,临川区域民间音乐、歌舞的表演形式就很丰富,艺术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山乡莫不闻歌舞之声。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地方戏剧本

内容

远在北宋中期,临川区域民间音乐、歌舞的表演形式就很丰富,艺术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山乡莫不闻歌舞之声。据记载,建昌城东门外设有“勾栏”、“瓦舍”、“杏楼”,并于宋淳化五年(994 ),兴建了“三忠祠”戏台,专供歌舞百戏上演。元代,杂剧传入,临川区域艺人竞相传唱,当地出现了一批素养较高,造诣较深的杂剧艺人。至明正德年间,临川区域杂剧表演艺术家刘婆惜在赣东、赣南一带颇具影响,深受欢迎。她不仅擅演杂剧,且通文墨,长于滑稽歌舞,还能即席占曲,多为士子嘉奖。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