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至清中叶戏曲发展的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138
颗粒名称: 明初至清中叶戏曲发展的历史沿革
分类号: J6
页数: 1
摘要: 明初至清中叶,我国戏曲艺术又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北杂剧日益衰落的同时,南戏却得到了迅速发展。起初是南戏各种声腔的并列竞争与交流发展。随后,是昆山腔与弋阳腔的崛起盛行和流布演变。
关键词: 古代戏曲 剧本

内容

明初至清中叶,我国戏曲艺术又经历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北杂剧日益衰落的同时,南戏却得到了迅速发展。起初是南戏各种声腔的并列竞争与交流发展。随后,是昆山腔与弋阳腔的崛起盛行和流布演变。弋阳腔产生于江西,余姚、海盐两腔出于浙江,昆山腔出于苏州,都在我国江南和东南沿海地区。海盐腔一般认为,产生于元末。入明以后,海盐腔盛行起来,成为明初以来戏曲艺术的主要声腔剧种之一。弋阳腔和余姚腔则和海盐腔在士大夫中享有盛名的情况有所不同,主要它是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各种声腔发展的基础上,弋阳腔发展演变成为一个弋阳腔系统,昆山腔得到了革新而兴盛起来。嘉靖以来弋阳腔有了新发展。它流传于各地之后,由于语音、语调的差别,不断改革,演变成了不少的声腔剧种。由于弋阳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适应于广场草台的演出,也便于在群众中流传,故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