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产作家——晏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096
颗粒名称: 多产作家——晏殊
分类号: K8
页数: 6
摘要: 晏殊少年即登馆阁,掌命书,平生著述极丰。欧阳修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②可见,世人多看其词的成就,而忽视其诗文的创作。其实,晏殊的诗文创作成绩是很大的,足可以同词颉颃。
关键词: 传记 作家 临川

内容

晏殊少年即登馆阁,掌命书,平生著述极丰。欧阳修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于诗”。②可见,世人多看其词的成就,而忽视其诗文的创作。其实,晏殊的诗文创作成绩是很大的,足可以同词颉颃。曾巩说晏殊在朝50涂年,“常以文学谋议为任,所为赋、颂、碑、制、诏、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尤长于诗”③。《宋史》本传云:“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宋祁也说晏殊“诗见编集者乃过万篇,唐人以来所未有”④。曾巩是晏殊的同乡,宋祁是晏殊的门生,他们说的话,应该是可信的。所以,晏殊的诗比“六十年间万首诗”的陆游还要多,可以称得上中国诗史上的第一位多产诗人。可惜晏殊的诗文集今已不传。清人胡亦堂辑得《元献遗文》 一卷刊行,收有文6篇、诗6首。清人劳格为之补辑,增文12篇,诗130余首,未刊。李之鼎辑有《晏元献遗文》一种,刊入其所刻《宋人四集》中。今又有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主编的《全宋诗》,收晏殊158首诗,59句残句,3首存目,为晏殊诗当前最为完备的一个本子。
  现存一百多首晏殊诗,不乏忆旧、咏物、赠别、题咏、述怀、抒情之佳作,从题材范围看,内容还是比较广泛丰富的。 如他的《雪中》诗: 平台千里渴商霜,内史忧民望最深。
  衣上六花非所好,亩间盈尺是吾心。咏雪之诗,宋初多铺写上林琼苑之雪景,而晏殊诗却能在短短的一首七绝中,借咏雪来表达自己关心农民生活的感情。这是晏诗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一首诗。他的《无题》诗: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寞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此诗一作《寓意》,写一段幽怨之情难以明说,是一首含蓄的爱情诗。全篇充满富贵的气象,却又有缠绵悱测的情致,是晏殊诗中的名篇。他的《 西垣榴花》诗: 山木有甘实,托根清禁中。
  岁芳摇落尽,独自向炎风。这是一首咏物诗,但它不是一般的咏物,其中寄托了诗人守清持节的高尚情操。又如他的《迎春花》诗: 浅艳侔莺羽,纤条结菟丝。
  偏凌早春发,应诮众芳迟。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
  晏殊有一些诗反映了当时官场的俗态。如他的《咏上竿伎》诗: 百尺竿头袅袅身,脚腾跟娃骇傍人。
  汉阴有叟君知否?抱瓮区区亦未贫。晏殊把这首诗题在中书壁间,旨在讥讽世人的翻覆机巧,主张处世为人应淳朴正直。
  晏殊还有一些赞美家乡的诗。如他的《金托园》诗: 临川楼上托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金棍园为抚州临川郡署的后花园。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名胜的热爱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的乐观而旷达的情怀。又如他的《忆临川旧游》诗: 仲子幽居杏蔼间,回环十亩尽林峦。
  游鱼倒诉斥清泉急,乳雉惊飞夕烧乾。
  系马短亭乘草茁,携壶芳榭值梅酸。
  浮生莫道今如昨,曷月明簪急此欢。晏殊身居京师为官·而故乡山山水水时时萦于心中,热爱家乡之情溢于言表。
  当然,晏殊的诗,多半是应酬、唱酬之作,诗风接近宋初西昆体的绮丽华赡。如他的《春阴》诗: 十二重环闷洞房, 惜危树俯回塘。
  风迷戏蝶闲无绪,露渑幽花冷自香。
  绮席醉吟销桂酌,玉台愁作涩银簧。
  梅青麦绿江城路,更与登高望楚乡。诗虽无多少现实内容,但写得刻意雕镂,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不过,晏殊诗与鼎盛时期的西昆体有所有同,如他的《赋得秋雨》诗: 点滴行云覆苑墙,飘萧微影度回塘。
  秦声未觉朱弦润,楚梦先知薤叶凉。
  野水有波增淡碧,霜林无韵湿疏黄。
  萤稀燕寂高窗暮,正是西风玉漏长。
  这首诗描写秋雨之境,通篇流转着清怨而和雅的气脉。纪昀称晏殊这类诗“意境自佳”,是“昆体之有意味者”①,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晏殊“跟当时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作者以及宋庠、宋祁、胡宿等人不同,比较活泼轻快,不像他们那样浓得化不开,窒塞闷气。”①晏殊的诗大多写得闲雅有情思,或叙事咏物,或言志抒情,往往富有深意,有时亦含有哲理。如他的《示张寺丞王校勘》: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
  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游梁赋客多风味,莫惜青钱万选才。这首反映游宴生活的应酬诗,写得回环委婉,波澜曲折。前六句写景,结二句直抒胸臆,“愁思而不失理智,感伤而不失气度”②,读之令人产生联想,并从中领悟到人生的哲理。所以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晏殊又是一个优秀的散文家。他一生“为文赡丽,应用不穷”③,“文传天下”,④“以文章为天下所宗。”⑤可惜,晏殊所写的大量的很有影响的散文,流传至今的只有1 2篇。仅从这12篇散文来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所写的散文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了把散文创作同自己的政治活动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晏殊深感朝廷用人的重要性,便写了《天圣上殿札子》给宋仁宗,直言指出: 人君无职事,惟辨臣下之邪正……然古今说者以辨邪正为难,臣窃以为不然,在人君用心何如耳。使人君之心,是非好恶每存乎私,则邪正之辨实难;人君之心,一循乎大公至正之道,则邪正之辨,何难之有!唐明皇用姚崇、宋黯则天下治,方是时,是非好恶无私意故也。及用李林甫、杨国忠,驯至大乱,此其心非不知林甫、国忠之奸邪,特便其能徇已之私尔。这篇札子,观点明确,说理透辟,语言犀利,是一篇极富战斗性的政论文。人君“存乎私”重用佞臣则天下“大乱”;人君“循乎大公至正之道”重用忠臣则“天下治”。文章从正反两方面雄辩地说明了用人的重要性,令人信服。又如晏殊认识到兴学办教育的重大意义,便写了《答枢密范给事书》一文,说: 学者,人之砥砺也,无砥砺则器不备……前代为学,迭相师授,是以圣人之旨,无不坦明。近世业儒,怠于讲肄,是以先王格训,有所滞蒙……殊尝切志兹说,以悟朋从。至于倡导儒风,恢崇教本,虽有素蕴,不能及也。这是晏殊为支持庆历兴学而给范仲淹写的兴学宣言书。这里所表现的虽说仍是传统的儒家思想,但他着重在“学习”和“讲肄”,这种素蕴是可贵的。后来,晏殊出知应天府(宋时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县),一到任即大兴学校。又如晏殊位极人臣,但他从来没有利用他的职权来干些淫佚放纵的勾当。为了表白自己廉洁自守的品德,他在《答赞善兄家书》中说: 官下不得营私……殊家间仆吏等直至今,两日内破一顿猪肉,定其两数,或回换买鱼肉,亦只约猪肉钱数。此持久之术。是以常为宗亲及相知交游,言之建节之说,皆虚传也。令边事尚未息,须当重委建节,必不优闲处用此职,况须因干求经营方受。殊一生不曾干求。况今虽位极人臣,何颜求觅?……凡虚传者,但请勿信。古今贤哲有识见知耻者,量力度德,忧不能,任不佞,当负愧,畏重责。是以,终无件求。其更识高者,非亲耕不食,非亲蚕不衣,儒子之类是也。盖功利不能及人,而坐受窃其膏血,纵无祸,须愧赧也。殊从来多介僻者在此。这是晏殊在哥嫂给他寄来生日礼物之后所写的一封回信。为官“不营私”,“不干求”,是晏殊真实的自白。在贪污风行的宋代,他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信中既写了处理生活小事的小道理,又写了处理国家大事的大道理,并做到了用大道理来管小道理,而写得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一点说教的味道,足见晏殊是行文的大手笔。

附注

② 魏泰《东轩笔录》引 ③ 曾巩《同叔传》 ④ 宋祁《宋景文笔记》 ① 《瀛奎律髓汇释》卷18 ① 《宋诗选注》第13页 ② 《宋诗鉴赏辞典》第64页 ③ 《宋六十名家词·珠玉词跋》 ④ 曾巩《同叔传》 ⑤ 欧阳修《神道碑铭》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

相关人物

曾巩
相关人物
范仲淹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