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近代——临川文化继续发展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072
颗粒名称: 清至近代——临川文化继续发展时期
分类号: G0
页数: 5
摘要: 清、近代之所以是临川文化继续发展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临川文化,在明代临川文化的基础上仍在继续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关键词: 文化思潮 文化思想 文化研究

内容

清、近代之所以是临川文化继续发展时期,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临川文化,在明代临川文化的基础上仍在继续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成就。
  清、近代临川文学中的诗、词、文的创作成就不如宋、元、明三代,戏剧创作不如明代,但是,长、短篇小说的创作则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临川文学史上的小说创作高潮。东乡吴嵩梁、南丰谢本量和崇仁华焯的诗;宜黄符兆纶的词;南丰吴嘉宾的文, 临川吴庞、宜黄徐春的戏剧,临川章于令的传记;南城徐芳、临川乐钧和金溪乐嗣青的小说等,在全国文坛都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中特别是徐芳、乐钧和乐嗣青的小说创作,更填补了清、近代临川文学中短、长篇小说的空白。徐芳的笔记体文言小说集《诺皋广志》、乐钧的笔记体文言小说集《耳食录》和乐嗣青的长篇小说《精卫石》均为清代短、长篇小说中的名篇。
  清代随着全国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加上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又有不少临川才子参加了全国一统志和地方志的编撰工作,因而,清代临川地方志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况。清代还有一批临川史学家参加了《明史》、《清实录》和《大清会典》的编写工作。《明史》为24史之一,临川李来泰参与撰写《明史》,分撰人物传记百篇,人们称他独具修史“三才”(才、学、识)、不愧“鸿博”之选。《清实录》为清代官修的历朝皇帝资料汇编,南丰的汤俄参与撰修《圣祖实录》,临川的李联秀参与撰修《宣宗实录》。《大清会典》是记录清代典章文物制度的历史著作,金溪的冯谦参与了《大清会典》的编写工作。此外,金溪王谟的《汉唐地理书钞》、南丰梁份的《帝陵图说》和黎川涂瑞的《古初地图说》等均为清代地理学、地图学专著,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清代临川书画创作队伍人数之多,远远超过宋、元两代,而可同明代比肩,同时还涌现出金石鉴赏家和音乐家,使清、近代的临川文化在更广宽的领域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临川的李宗瀚、南丰的赵世骏和崇仁的甘扬声等都是当时闻名的金石书法家。李宗瀚癖嗜金石文字,家中所藏多名拓,书法博综唐宋各派,尤近虞、欧。赵世骏书法宗唐褚遂良,所书几可乱真,尤精古碑帖的鉴赏,其名与翁方纲相颉颃。甘扬声从小酷爱金石书法,隶书成就尤高,独冠一代风流。金溪的吴宏、吴煊, 临川的李瑞清等则是享誉全国的画家。吴宏是清初著名画派“金陵八家”之一,擅长画山水竹石,吴煊能以指头作画,技艺名扬大江南北;李瑞清为近代书画艺术祖师爷,美术大师张大千等均为他的学生。此外,临川的车是闻名于天下的音乐家和竹箫演奏家,他自制的“洞虚子箫”享誉全国。
  清、近代临川的书院教育同明代临川的书院教育一样发展很不平衡,而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落,渐被新型的学堂所代替。如明代书院数量第一的广昌县,只有两所书院,数量大为减少;临川县的书院,在清代虽有所复兴,但后来随着清政权的灭亡而成为民国,书院这种教育形式也就消亡而代之于新型的学堂。 清、近代有不少临川才子主持或参与了全国性的丛书、字典和文学史的编撰工作,有的还撰写了学术专著,迄今仍有较大的研究参考价值。《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内容极为广泛、对保存、整理古代文献有重大价值。宜黄的李崇礼,受友人之请在四库全书馆校阅史籍,南丰的胡澹,参与《四库全书》分校并汇刻禁书总目。他们两人对全书的完成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康熙字典》是清代官修的大型字典,南城的梅之珩授翰林院编修时参与了《康熙字典》的编写工作。《江西诗征》是一部卷帙浩繁的诗选巨著,开创了清代按地域论诗人的新例,对研究历代江西诗人及其作品有重大的价值。南城的曾燠主持编撰了《江西诗征》。《乡诗摭谭》评述了陶渊明以来的江西诗人340人,是研究江西诗歌发展史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它的编撰者是黎川的杨希闵。《王荆公年谱考略》是一部研究王安石的专著,作者尊重史实,挖掘史料,力排众议,使历史的真相初步得到澄清,它的编撰者是金溪的蔡上翔。《石溪舫诗话》是一部评诗论人的诗歌理论研究专著,对清代百家诗人一一作了中肯的评价,它的作者是东乡的吴嵩梁。
  清、近代临川科技总体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先进地区,各个科技领域都比较沉寂,只是在数学这个新领域里出现了一个数学家吴嘉善,在医学方面有几位有影响的医生。南丰的吴嘉善,本是一个外交家,但他在繁忙的外事活动中,仍尽力于数学研究,精于分法、开方、平方、立方、 勾股、方程、本三角、弧三角,并撰有《算书》等专著。他的专著已编入《白芙堂算学丛书》中,大大丰富了祖国的数学宝库。此外,南丰的李如璋、临川的纪大奎也都是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的数学家。清、近代临川医家辈出,但没有出现像陈自明、危亦林、龚廷贤那样全国出名的大家,只产生了一批闻名乡里的名家。他们医德高尚,医术神妙,走村串户,为民解除病痛,普遍受到乡民的欢迎。这批医生中的佼佼者有:南丰的张效京、曾来豫,黎川的邓裴,宜黄的邹梦莲等。
  为什么清、近代临川文化只是在元、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没有出现像宋代那样的又一次高潮呢? 第一,清代统治严酷,思想控制尤其厉害。从明末开始,原来散居我国东北边疆的一支属于金朝后裔叫做建州女真的民族,进入山海关,逐渐侵占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居留地,建立起了清王朝。清代统治者对被征服者实行残酷的镇压,大兴文字狱,因而江西临川的读书人,虽有不少科举入仕的官吏,但都是唯唯诺诺奉上事官,像晏殊、王安石那样进入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大有作为的文化名人却没有出现一个。
  第二,政治文化中心再次北移,大大削弱了南方文化的发展。清灭明后,即定都北京,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再次移入北方,地处南方的江西临川失去了宋代那种在文化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清代临川文化虽有所发展,但要形成高潮却是不可能的了。
  第三,江西在全国交通上的地位下降,影响了临川文化的发展。宋、元、明时期,我国海上对外贸易口岸主要是广州,江西一直是沟通中原与岭南的要道,鄱湖、赣江(含抚河)、广昌和梅岭、韶关的交通线堪称繁忙紧张。历史进入清、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萌芽、发展,全国经济重心移至东南沿海,中外贸易中心则是上海。同时,京广铁路的修建,广州直通北京,外省不再取道江西到广东。“向之冲途,今为迂道。”这样,江西在全国交通上的地位就下降了。随着江西在全国交通上的地位下降,临川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很大的影响。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