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文化的自尊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川文化史》 图书
唯一号: 140220020210000049
颗粒名称: 临川文化的自尊精神
分类号: K8
页数: 3
摘要: 临川文化的特质之二是临川人民崇实达理,秀而能文,刚而不屈,有一种新变图强的创新意识和顽强不息的自尊精神。
关键词: 民俗学 文化

内容

临川文化的特质之二是临川人民崇实达理,秀而能文,刚而不屈,有一种新变图强的创新意识和顽强不息的自尊精神。风流儒雅,崇实达理,埋头苦干,不尚空谈是临川的基本民俗。历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游历临川,都盛赞临川不仅市肆繁密,邑屋华好,而且民风纯朴,儒雅通达。旧县志上也多有这类记载。如崇仁县志的编篡者就盛赞崇仁“山川壮丽,风气敦厚,民乐田畴,士尚文雅,弦诵之声,无间于井社,衣冠之家,联络相望,退让谦抑,习而成风”。即使像地处偏僻的黎川(新城),也被人称为“士君子敏而好学,文而有礼”。资溪(泸溪)被人称为“其地山川环耸,水洁而浅;故气高好胜而多清愫,质美好文而少财蓄”。①在临川,各县(市)域区都建有数量较多的表彰清廉官吏,仰怀著名先贤的楼、台、祠、庙。表现了临川人民热爱家乡、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朴素感情。这种良好的社会风尚,鼓舞着仕吏和民众忠于职守、安于本份、勤奋求实、锐意进取。临川才子不仅有独善其身的精神情操,而且还有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在临川文化滋润下的达官显贵和七品循吏,都有为政清廉,勤于政事、为民请命、除暴安良的特点。特别是王安石震撼四海的“熙宁变法”,突出反映了王安石改革天下,振颓发聩的锐气,也昭示了临川文化所蕴藏的政治实力和突破精神。同时,临川才子都有一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抑恶扬善、凛冽难犯的品格。特别是身处逆境时,能精神内守、安贫乐道、矢志不移。像北宋著名哲学家李觏,在科举仕途上是一再受挫,未能如愿,遂隐居著述,创立书院,培养人才。宋代江西诗派著名诗人,被陆游称为“诗僧第一”的临川诗人饶节,早怀大志,饱学诗书,但落魄不遇,虽然也会纵酒自溺,或数日不醒,或浩歌恸哭,但终未沉溺消极,而是苦下功夫,终成大名。宋代“临川才子”中的谢逸谢茳兄弟,都是潦倒一生,但都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沉沦。谢逸两次科举未中,便重返田园,著书立说。他家境贫寒,常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羹藜”的生活,却安贫乐道,直至老死田园。明代著名理学家,崇仁人吴与弼,家居乡间,躬耕食力,弟子从游者甚众,吴与弼常雨中披蓑笠,负耒耜,与学生一起耕作,归则饭粝、蔬豆其食。他的学生描写他是“闻道最早,身体力验,敬义夹持,诚明两进。一切玄远之言,绝口不道,常日淡如秋水贫中味,如似春风静后功”。①《明儒学案》评之曰“盖七十年如一日,愤乐相生,可谓独得圣人之心情。至于学之之道,大要在涵养性情而以克己安贫为实地”。当然,克己安贫决不是自甘落后,不求进取;恰恰相反,临川才子狷介自守,独立不移,有一种追求高尚道德和清明的政治理想的精神动力。虽然有时环境恶劣,流俗不堪,但临川才子却刚正不阿,愤世嫉俗,保持操守。在政治上是如此,在事业上亦是如此。以艾南英为首的明末临川四才子看到文坛内容陈腐,形式僵化,文风衰弊,于是大声疾呼,力挽狂澜,以兴起朴质高古的文章为己任。时魏忠贤出入宫禁,把持朝政,艾南英、罗万藻讥评时政,切中时弊。明末四才子都仕途偃蹇,特别是明亡后,艾南英忧愤成疾,遗嘱不葬清朝土地。罗万藻哭而殓之,悬棺树上,随后也忧愤而死。临川文化所包含的这种顽强不息,刻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临川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注

① 《古今图书集成》第13卷《抚州府志》《南城府志》 ① 黄宗羲《明儒学案》

知识出处

临川文化史

《临川文化史》

出版者: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地:1993年11月

该书上起远古,下迄近代,共19章,约35万字。全书以中华文化为总体背景,观照赣文化的发展态势,论述了临川文化的生态环境,界说了临川文化的概念涵义及该文化的结构、特征,阐述了临川文化发展的脉络及其分期,在此基础上,系统全面地描述了临川文化在哲学、文学、史学、教育、戏剧、艺术、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繁荣景象,评说了有关代表人物的业绩和成就,分析了临川文化兴盛的原因、地位和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视野广阔的地方文化史佳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