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
朱子文化
机构用户
朱子文化(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古籍善本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资治通鉴纲目卷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资治通鉴纲目卷首》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4814
颗粒名称:
资治通鉴纲目卷首
分类号:
K092
页数:
83
摘要:
资治通鉴纲目序例
关键词:
资治通鉴
纲目
内容
资治通鉴纲目序例
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受诏编集资治通鉴既成又撮其精要之语别为目录三十卷并上之晚病本书太详目录太简更着举要歴八十卷以适厥中而未成也绍兴初故侍读南阳胡文定公始复因公遗稾修成举要补遗若干卷则其文愈约而事愈备矣然往者得于其家而伏读之犹窃自病记识之弗彊不能有以领其要而及其详也故尝过不自料辄与同志因两公四书别为义例增损櫽括以就此编盖表歳以首年【逐年之上行外书某甲子遇甲字子字则朱书以别之虽无事依举要亦备歳年】而因年以着统【凡正统之年歳下大书非正统者两行分注】大书以提要【凡大书有正例有变例正例如始终兴废灾祥传革及号令征伐杀生除拜之大者变例如不在此例而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皆特书之也】而分注以备言【凡分注有追原其始者有遂言其终者有详陈其事者有备载其言者有因始终而见者有因拜罢而见者有因事类而见者有因家世而见】
【者有温公所立之言所取之论有胡氏所收之说所着之评而两公所遗与夫近世大儒先生折衷之语今亦颇采以附于其间云】使夫歳年之久近国统之离合事辞之详略议论之同异通贯晓析如指诸掌名曰资治通鉴纲目凡若干卷蔵之巾笥姑以私便检阅自备遗忘而已若两公述作之本意则有非区区所敢及者虽然歳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槩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防微着矣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而两公之志或庶乎其可以黙识矣因述其指意条例如此列于篇端以俟后之君子云乾道壬辰夏四月甲子新安朱熹谨书
资治通鉴纲目序例
春秋鲁史之旧名也编年鲁史之旧制也防书鲁史之旧文也夫子述而不作孰谓春秋为作曰其事则述其义则作本天道以正人事本王道以正伯图严君臣辨内外惩恶而劝善其要归于拨乱世反诸正笔则笔削则削非圣人孰能作之故春秋史也而谓之经自圣经孤行三家各以所闻为传舛午异同不能尽合于圣人之意学者病之然其大经大法所以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固非専门名家之流所能揜蔽之也粤自纪传创兴而编年之法废细大不捐猥酿不纲而防书之法废是非去取由其一隅之见不能不谬于圣人而惩劝之法又废矣独司马公处史法废坠之余超然逺览推本荀恱汉纪以为资治通鉴一书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珠贯绳聨粲然可考而春秋编年之法始复其功可谓伟矣若防书之法公尝着于稽古录而不引之于此以相附近广记备言曲畅旁通包括既众前后相承若长江大河顺流东趋虽欲尽为界限而莫可得盖其详固未易记识而其大要亦未易以槩举也至于帝曹魏而寇蜀汉帝朱梁而寇河东系武后之年黜中宗之号与夫屈原四晧之见削扬雄荀彧之见取若此类其于春秋惩劝之法又若有未尽同者此子朱子纲目之所为作也踵编年之成文还防书之旧制一年之内纲别其条一条之下采摭其要井井有条如指诸掌细故浮辞固就刋削至言确论复多増补简而周详而整纲仿春秋而参取羣史之良目仿左氏而稽合诸儒之粹至于大经大法则一本于圣人之述作使明君贤辅有以昭其功乱臣贼子无所逃其罪而凡古今难制之变难断之疑皆得参验稽决以合于天理之正人心之安而后世权谋术数利害茍且之私一毫无得参焉则是继春秋而作未有若此书之盛者也况于兼防牍之制防文质之中不使孤行以啓后世异同之说其亦毫发无遗恨矣或曰然则此书之作曷为不继春秋丽泽先生吕公之为大事记也固接于获麟且托始而迷先防斋居感兴亦既言之矣今而不易何也曰事记之书用马迁之法者也故续获麟而无嫌纲目之书本春秋之旨者也故续获麟而不可夫固各有当也自有史册而有春秋自有春秋而有通鉴有通鉴而有纲目其间盖欲晚歳稍加更定以趋详宻而力有未暇焉者然其大经大法之所存是岂秦汉以后操觚执简之士所能歴其庭而涉其级哉歳在庚午方子始获传此于嗣子寺正君而服膺焉试吏南来负以与俱防建安真侯徳秀恵临此邦暇日取而读之喟然叹曰大哉深乎信春秋以来未之有也为人君而通此书足以明徳威之柄烛治乱之原为人臣而通此书足以守经事之正达变事之权盖穷理致用之总防而万世史笔之准绳规矩也慨郡计堇堇无乏乃相与隠覈渗漏之余财复求寺正君新校之本参定而锓诸木盖将上禆乙夜之观览而下淑学者之讲明阅歳书成而侯易帅江右元戎将啓行矣于是亟以吿诸朝廷请上其板于成均以给四方之求且庶防乎转以上闻又俾方子书其所为刻之故方子固不得而辞也昔者窃闻之二程子倡明斯道以续絶学之传其于史事若未数数然也然伯子读汉书未尝辄遗一字叔子每观史至半必掩卷思其成败其有不合又复深思研精若此岂有他哉学之全体大用固当无所不用其极也至于此书之成义正而法严辞覈而旨深陶镕歴代之偏驳防归一理之纯粹振麟经之坠绪垂懿范于将来盖斯文之能事备矣使司马公见之必将心满意惬有起予之叹而王氏髙谈性命絶灭史学卒稔夷狄之祸君子所以深诛而不听者也虽然五经备而后春秋作五经言其理春秋言其用理未极于精微春秋未易学也子朱子首释四书以示入道之要次及诸经而后可以读此书焉学者必循序而学之然后本末兼该内外融贯其于学之全体大用傥庶防乎茍不揣其本而齐其末不养其内而急其外遽以此书为先夫岂不足措之事业终不若体用两全之为纯且懿也故具论之而著书之凡例立言之异同又附列于其后使览者得考焉嘉定己夘冬十月庚午门人文林郎泉州观察推官李方子谨书
海宁任家刻本新安汪氏克宽序
或问春秋凡例子朱子曰春秋之有例固矣奈何非夫子之所为也夫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游夏尚不能措一辞而三传各立凡例后之言春秋者又各立例殆将数十百家言人人殊学者将安取衷哉子朱子笔削资治通鉴为纲目褒贬去取一准春秋书法别统系以明大一统之义表歳年以仿首时之体辨名号以正名纪即位改元以正始书尊立崩葬以叙始终书簒弑废徙以讨乱贼书祭祀以着吉礼之得失书行幸田狩以着巡逰之荒怠书恩泽制诏以着命令之美恶书朝防聘问以着賔礼之是非书封拜黜罢以见赏罚之当否书征伐战攻以志用兵之正伪书人事以寓予夺书灾祥以垂劝戒片言只字如持权衡以较轻重铢积黍分芒忽靡忒故手笔凡例一卷备列所以笔削之法学者据此以求纲目之旨不须更设注脚而史外传心之要典了然在目如眎诸掌与传者之自立例以言春秋盖不霄壤翅矣然鲁斋王公刋之金华敬所文君刋之宣城而传之未广也至元丁丑友人倪仲偶得于其友朱平仲遂以示余余喜其有益于后学欲锓枣俾逺其传海宁任用和以其子从余逰闻而乐之廼刻诸家塾余因考其同异以附于后并识其所从来之颠末于卷首云至正三年癸未良月既望后学新安汪克宽谨书
朱子纲目之作权度精切而笔削谨严先辈论之详矣赞不待赘惟凡例世尚罕传学者于书法有未窥其要者至元后戊寅冬友人朱平仲晏归自泗濵明年春出其所录之本谓得于赵公继清筼翁之子嘉绩凝始获披阅遂即录之暇日详观因转相传录而不能无小误惜未有他本可以参校乃随所可知正其错简三条【嵗年门二条即位门一条】漏误衍文共三十余字以寄建安刘叔简锦文刋之坊中与四方学者共之又记昔受学于先师定宇陈先生时得李氏纲目论一篇实能发朱子此书之大旨而见者亦少今并录以附于后盖凡例当与纲目并行而李氏纲目论当与尹氏纲目发明并行若纲目及尹氏之书皆盛行矣故愿以是二书备传之茍能相与讲习则朱子继春秋之笔焕然以明其于世教岂曰小补至正二年壬午夏五月辛未朔新安倪士毅谨书
朱子与讷斋赵氏师渊论纲目手书
纲目看得如何得为整顿续成一书亦佳事也纲目能为整顿否得留念幸甚
通鉴纲目以眼疾不能细看但观数处已颇详尽东平王苍罢归藩连下文幸邺事元本漏已依所示者补之矣此书无他法但其纲欲谨严而无脱落目欲详备而不烦冗耳
纲目想闲中整顿得尽可观恨相去逺不得相聚讨论也
通鉴纲目次第如何有便幸逐旋寄来
所补纲目幸早见示及他卷不知提要曾为一一看过否若闲中能为整顿得一畨亦幸事也巡幸还宫当如所谕但其间有事者自当随事笔削不可拘一例耳后汉单于继立不书本以匈奴已衰不
足详载如封王侯拜三公行赦宥之类耳更吿详之却于例中略见其意也
闲中了得纲目亦是一事不知已至甚处自古治日少乱日多史书不好看损人神气但又要知不奈何耳某今此大病几死幸而复苏未病时补得稽古录三四卷今亦未敢接续整理更欲续大事记熙宁以后亦觉难措手也此恐他日并累贤者用功亦不多也
所补纲目今附还亦竟未及细看不知此书更合如何整顿恐须更以本书目录及稽古录皇极经世编年通载等书参定其纲先令大事都无遗漏然后逐事考究首尾以修其目其有一时讲论治道之言无纲可附者惟唐太宗纪中最多虽以事类强而附之然终未安不知亦可去其太甚否而于崩葬处作一总叙略依次序该载如何某衰朽殊甚次第只了得礼书已无余力此事全頼防道为结裹了却亦是一事也又如稽古录中书乱亡事时或不着其用事人姓名无以示惩而作戒此亦一大眼目不可不明着其人与其交党之尤用力者使其遗臭无穷为万世之明鉴也
凡例目录
统系 【正统 列国 簒贼 建国僣国 无统 不成君小国】
歳年
名号 【正统 僣号 簒贼无统 不成君】
即位 【建都 起兵加号 传国】
改元【后唐石晋之间温公旧例尤为颠错】
尊立
崩葬 【陵庙 追尊改葬】
簒贼
废徙【谓下废上者其上废下自入废黜例】
祭祀 【郊祀 封禅 宗庙 杂祠祭冠昏 举盛礼宴飨 学校】
行幸 【巡行 田猎奔走】
恩泽 【制诏 更革 戒谕 遗诏遣使巡行 号令】
朝防 【聘问 和好 游说 交质割地 降附 贡献】
封拜 【选举 赏赐 殊礼 征聘录子孙赐爵 赐姓】
征伐 【叛乱 僣窃 夷狄 遣将师名 战 胜负】
废黜 【后妃 太子诸王 国除】
罢免 【囚系 流窜诛杀 宽宥】
人事
灾祥
资治通鉴纲目凡例
统系 【正统 列国 簒贼 建国僣国 无统 不成君小国】
凡正统谓周【起篇首威烈王二十三年尽赧王五十九年】秦【起始皇二十六年尽二世三年】汉【起髙祖五年尽炎兴元年此用习凿齿及程子说自建安二十五年以后黜魏年而系汉统与司马氏异】晋【起太康元年尽元熙二年】隋【起开皇九年尽大业十三年】唐【起武徳元年尽天祐四年】列国谓正统所封之国【如周之秦晋齐楚燕魏韩赵田诸大国及汉诸侯王之类】簒贼谓簒位干统而不及传世者【如汉之吕后王莽唐之武后之类其隗嚣公孙述安史之属又不得入此例】
建国谓仗义自王或相王者【如秦之楚赵齐燕魏韩】
僣国谓乗乱簒位或据土者【如汉之魏呉晋之汉赵诸燕二魏二秦成汉代诸凉西秦夏之属内二秦以上为大国成汉以下为小国】
无统谓周秦之间【秦楚燕魏韩赵齐代八大国凡二十四年】秦汉之间【楚西楚汉三大国雍以下为小国凡四年】汉晋之间【魏呉晋三大国凡十六年】晋隋之间【宋魏齐梁北齐后周陈隋为大国西秦夏凉北燕后梁为小国凡一百七十年】隋唐之间【隋唐魏夏梁凉秦定杨吴楚郑北梁汉东以上凡五年】五代【梁唐晋汉周为大国二蜀晋岐呉南汉吴越楚荆闽南唐殷北汉为小国凡五十三年】
不成君谓仗义承统而不能成功者【如刘玄】
凡正统全用天子之制以临四方书法多因旧文略如春秋书周鲁事事有相因者连书之【簒贼事亦连书但每歳首及有异事处一加其名】诸国或臣或叛各以其制处之【如汉自昭烈以后即内呉而外魏】事各冠以国号不连书
凡无统即为敌国彼此均敌无所抑书法多变旧文略如春秋书他国事事各冠以国号不连书【凡连书与否非有褒贬但从文势之便耳】
凡诸国号从其本称或屡更易即从史家所称而于建国之始即注云是为某国【如晋太元十年乞伏国仁称单于即注云是为西秦】
凡诸国同时同号者后起者称后至前国亡则后国去后字而凡追称前国处加前字
凡逺方小国继世迁徙不能悉书因事乃见【如仇池杨氏之类】○【凡言因事乃见者本条虽无事而可参照前后者皆是】
歳年
凡歳不用歳阳名只用甲子【依史记年表以从简便】大书于横行之上甲字子字别之以朱其余皆墨
凡正统周自篇首秦汉晋隋唐自初并天下皆大书于横行之下朱书国号【如云周秦汉晋隋唐】諡号【如周云威烈王秦云始皇帝汉云太祖髙皇帝世祖光武皇帝晋云世祖武皇帝隋云髙祖文皇帝唐云髙祖神尧皇帝】君名【如云午○惟篇首前无所承故立此例后有即位在今年内者用之】年号【周秦汉初未有如晋即云太康隋云开皇唐云武徳】墨书某年【如周云二十三年秦云二十六年汉云五年晋云元年隋云九年唐云七年】次年以后但于行下墨书某年【如威烈王云二十四年】○【自次年以后至墨书某年旧本误在后条朱注列国之下】
篇首周年之下朱注列国【如云秦晋楚燕齐魏韩赵】墨书諡爵【如云简公烈公之类惟三晋初为侯而不改元故未书諡爵】君名【如止如当之类无则阙之】某年所注列国颇以兴起先后为次而于新旧之间以圈隔之其末又以圈隔下朱注总结统旧国若干新国若干凡若干国次年以后惟元年注之如前法【如燕僖公元年之类不结有増损者依例结之新旧并如前结】○【自墨注諡爵至凡若干国旧本误在后条其不成君亦依正统已絶之例下惟元年注之如前法一句上旧本又有列国二字别为一条今僣删此二字依前后条之例増次年以后四字而属于此】
凡天子继世则但于行下朱书諡号【如安王二世皇帝之类不名者名已见其后有被废无谥者但曰帝某而不用后人所贬之爵以其非有天下之号也】
○年号【如汉建元之类】墨书元年【周则列国之元亦注其下】次年以后如篇首次年之法秦汉以后列国不复注
建国僣国之大者则于年下朱书国名諡号姓名【如楚隠王陈胜魏文帝曹丕之类无諡者但云某王某】年号【如魏黄初之类】墨注元年次年以后则朱注国名墨注年号某年其小者则依周列国例但年号用墨注首尾増损新旧之间亦如前法
其簒贼干统而正统已絶无年可系则朱注其国名墨注年号于行下【如汉之吕氏新莽之类】正统虽絶而故君尚存则追系正统之年而注其下【如唐之武氏用范氏唐鉴及胡氏补遗义例】
其不成君亦依正统已絶之例【如汉帝玄之类】
凡无统自更端处【如秦昭襄王五十一年楚汉元年吴黄武元年宋永初元年隋义宁元年梁开平元年】即于行下分注诸国之年大者纪年小者纪元朱书新旧首尾增损皆如前法但其兴废促数则歳结之不纪年者亦列数其国号
名号 【正统 僣号 簒贼无统 不成君】
凡正统之君周曰王秦汉以下曰帝【其曰上者当时臣子之辞今不用惟注中或因旧文】其列国之君周曰某爵某【如赵侯籍之类】僣称王者曰某君某【如楚君当之类有注则从本文○按通鉴魏晋以后独以一国之年纪事而谓其君曰帝其余皆谓之主初无正闰之别而犹避两帝之嫌至周末诸侯皆僣王号顾反因而不改盖其笔削之初义例未定故有此失今特正之庶防窃取春秋之义】汉以后曰某王某【如齐王吉之类】其僣称帝曰某主某【如魏主丕之类注首如之后直书名】簒贼曰某【新莽之类】不成君曰帝某【如帝玄之类注则从本文】
凡无统之君周秦之间曰某王【秦王韩王之类无贬文者周室既亡而诸侯又皆称之则已不为天子之号矣】秦汉之间曰某帝【楚义帝之类○无贬文者是时天下无君义帝实天下之共主但制于强臣寻以弑殒故不得为正统耳】曰某王【如汉王之类】汉以后称帝曰某主【吴晋宋魏之类注同】其小国曰某主某【如夏主勃勃之类】某王某【如北凉王蒙逊之类】某公某【如凉公歆之类凡小国注如僣国之例云】
即位 【建都 起兵加号 传国】
凡正统周王继世曰子某立注云是为某王【如安王之类非子则各以其属如显王之类不言即位者古者嗣君定位初丧逾年而后即位战国末年此礼犹在如秦昭王薨次年十月孝文王乃即位三日而薨是也故旧史言立而不言即位今从之】秦更号曰王初并天下更号曰皇帝【如王初即王位时未有天下自从无统之例虽用周王继世之法亦不书即位及并天下又未尝改行即位之礼但称更号耳】继世曰某袭位【胡亥从本文】
汉以后创业中兴曰王即皇帝位【汉髙祖已称汉王晋元帝已称晋王故但称王惟光武昭烈各以其号书○晋隋唐创业时未有天下自从无统之例】继世曰太子某即位【汉恵帝以下用此例古礼已废从本文也非太子则又随事书之】有故则随事书之【如秦子婴汉文帝之类】
凡列国继世不书因事注中见之其有故者乃随事书之【如燕平楚横齐法章楚完】
凡建国自立者曰某自立为某王【如陈胜之类】
人所立者曰某尊某为某【项籍尊义帝之类】或曰某国立某为某或曰某人立某为某王【如秦嘉立景驹之类】或曰某王某立某为某王【如张耳立赵歇之类】
凡僣国始称帝者曰某号姓名称皇帝【如魏王曹丕宋王刘裕梁王朱晃之类】继世曰太子某立【如魏太子叡】
始称王者姓名称某王其继世曰嗣
复国曰某复立为某王【如拓跋珪之类】复号曰某国复称王【如西秦之类】
凡簒贼自见簒弑例
凡不成君者其初立用死国以下例惟所当【如刘信刘元之类】凡无统周秦之间惟秦继世特从周王例诸国仍用列国例自汉晋以后用僣国例但称帝者不书姓【如晋王炎齐王道成之类】
凡始建都曰都【髙帝都栎阳帝玄都宛光武都洛阳】自他所来徙曰徙都【韩徙都郑秦徙都咸阳○凡言西都某北都某者亦比类而从本文耳】屡徙而后定曰定都【汉髙帝至长安始定徙都】事之微者曰某迁于某【如楚迁于钜阳之类】国之微者曰某徙居某【如卫徙居野王之类】徙封曰徙封【如楚黄歇徙封于吴之类见其强横无君之实余见封拜例】为人所徙曰某人徙某人于某地【如楚人徙鲁于莒之类】
凡起兵以义者曰起兵【如秦末诸侯汉刘崇翟义刘縯之类汉末关东州郡】其起虽不义而所与敌者又不得以盗贼名之则曰兵起【如新莽时州郡及樊崇刁子都之属】
凡国家无主四方据州郡称牧守者曰某人自为某自称某自领某官【袁绍曹操之类】其传袭各随其事书之【孙权袁尚之类】
凡天子巳称皇帝而复加他号者随事书之【如汉陈圣刘太平周天元唐尊号之类】
凡以国与人者子弟曰传【赵主父之类】他人曰让【燕哙之类】○【此条旧本在改元门之末今按目录次序而移于此】
改元【后唐石晋之间温公旧例尤为颠错】
凡中世而改元者着其始【魏恵王一年汉文帝后元武帝元狩之类】余皆因事见之【如章和之类】
凡中歳而改元无事义者以后为正【依温公旧例以从简便】其在废兴之际关义理得失者以前为正而注所改于下【如汉建安二十五年十月魏始称帝改元黄初而通鉴从是年之首即为魏黄初又章武三年五月后主即位改元建兴而通鉴于目录举要自是年之首即称建兴凡若此类非惟失其事实而于君臣父子之教所害尤大故今正之但建安二十五年三月改元延康考之范史及陈志注文是汉号而通鉴所书乃在曹丕称王时所改者今不能悉见】
尊立【尊谓尊太上皇太皇太后皇太后立谓立皇后皇太子其诸王自入封拜例】
凡正统尊立皆书尊曰尊某为某【汉髙祖尊太公为太上皇后凡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尊皇后为皇太后皆用此例】其母非正嫡则加姓氏【定陶太后丁姬慎园贵人之类】更曰更某为某【汉髙祖更王后曰皇后王太子曰皇太子】立后曰立皇后某氏【如恵帝张后之类】非正嫡曰立某氏为皇后【如文帝窦后之类】立太子曰立子某为皇太子【汉文帝初立景帝为太子时但云子啓中年以后封王诸子始有称皇子者后遂称之今按封立之命出于天子不应自谓其子为皇子只从文帝初例】
凡非正统则不书因事特书者去皇号【汉立太子盈无事而特书者备汉事皇号惟太上皇不可省然惟一见后但云太上而已】
崩葬 【陵庙 追尊改葬】
凡正统曰崩【因其旧史臣子之辞】在外则地【秦始皇汉安帝之类】未逾年不成君曰薨【如汉北乡侯】失尊曰卒【如周赧汉献之类】其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皆曰某后某氏崩自杀曰自杀【谓罪疑者】有罪即加罪字【上文已书反逆者不必加有罪字如卫后戾太子是】无罪而以幽死者曰幽杀之【自杀亦同】废后不书因事见者曰卒自杀者曰自杀国亡身废守节不移而国统寻复者则有其故号而书崩【孝平皇后】秦汉以后王侯死皆曰卒贤者则注云諡曰某【按刘秘丞说凡诸侯王以下当依陆淳例书卒温公以为确论而恨周秦汉纪不可请本追改则是已觉通鉴书薨之失而悔之矣陆淳说见春秋纂例盖薨乃臣子之辞不当施之于国史也今从其说○又諡非生者之称而通鉴以諡加于薨卒之上亦非是今亦正之然非贤者则虚美之辞亦无所取故不复书】自杀者如后例【反逆如七国者不复言有罪】僣国之君称帝者曰某王姓某卒称王公者曰某王公姓某卒【按温公引三十国春秋诸国之君皆书卒】后夫人不书因事而见者曰某号某氏卒
凡无统之君称帝者曰某王某殂称王公者曰某王公某薨【上无天子故得因其臣子之辞】其后夫人如僣国例
凡蛮夷君长曰死【匈奴单于乌孙昆弥】
凡盗贼酋帅曰死【隗嚣之类】
凡正统之君废为王公而死者书卒而注其諡
凡正统之君葬【骊山万年长陵以下】立庙【太上皇庙髙庙之类】预作陵【汉景作阳陵邑募民徙居之类】庙【汉文作顾成庙之类】追崇庙号【汉太祖太宗世宗中宗之类】皆随事书之
凡正统之后特葬曰葬某諡皇后于某【自汉宣帝许后始有諡而书葬如此例】合葬不地【如汉光武昭烈之类】不当合而合则特书合葬某陵【汉哀帝傅太后合葬渭陵之类】
凡僣国无统之君陵庙因事乃书无事则见之注下【因事如魏作夀陵立三祖庙之类】其后夫人亦然
凡正统追尊改葬立庙皆书【汉髙祖五年昭灵夫人昭帝钩弋夫人宣帝追諡戾太子悼考悼后置园邑追尊悼考为皇考立寝庙哀帝定陶共王去定陶之号光武立四亲庙于洛阳徙章陵】
簒贼【晋董狐齐太史书赵盾崔杼弑君而不隠史氏之正法也正如春秋鲁君被弑则书薨而不以地着之盖臣子隠讳之义圣人之微意也前世史官修其本朝之史者多取春秋之法然已非史法又况后世之人修前代之史乃亦有为之隠讳而使乱臣贼子之罪不白于世人之耳目者则于义何所当乎通鉴所书巳革此弊然亦有未深切者今颇正之如左观者详之】
凡正统周秦以前列国弑君微者曰盗杀某君某【楚君当之类】史失贼曰某国弑其君某【郑君之类】贼可见者曰某弑其君某【韩严遂之类】君失名则不名【韩哀侯之类】贼官可见者并着之【秦庶长改之类】弑君而及其亲属者并书之【秦出公及其母】君出走而弑之曰某君出走某弑之【淖齿之类】弑其君之父母者随事书之【秦魏冉弑恵文后赵李兊弑主父之类】秦以后以兵弑者天子则曰某人弑帝于某【如赵髙之类书地以着其实】僣国无统则曰某国某人弑其君于某【如魏司马昭之类】
凡以毒弑者加进毒字而不地【不可得而地故加进毒以着其实如莽冀之类霍显又加使医字】疑者曰中毒崩【如晋恵帝之类史言或曰司马越之鸩而通鉴不着其语今但如此书以传疑而着史家本语于其下】
凡事义不同者随事异文【如吕后废少帝幽杀之之类少帝本非孝恵子特吕后所自立而杀之故不得以弑书若少帝真当立之人无可废之罪则妇人之义夫死从子况天下之主乎虽其主母亦不得免弑君之名矣元魏冯后显祖之事当以此裁之】
凡簒国其事不同故随事异文而尤谨其始【如田氏并齐三晋分地秦人入寇之类至王莽董卓曹操等自其得政迁官建国皆依范史直以自为自立书之革命则曰称帝而不曰受禅封其故君则曰废而不曰奉其弑之者自加弑例】
凡杀他国之君亦随事而异文【魏杀卫君之类其因战而杀之见征伐例】
废徙【谓下废上者其上废下自入废黜例】
凡未成君而有罪当废者曰某有罪某官某奏废之【昌邑王贺之类】无罪为强臣所废者曰某废某为某【农王之类】未即位者如本号【孺子之类】列国废其君曰某国废其君某为某【三晋之类】迁则曰某迁其君于某【齐田和之类】
祭祀 【郊祀 封禅 宗庙 杂祠祭冠昏 举盛礼宴飨 学校】
凡正统郊祀天地建置迁徙皆书【雍五畤甘泉大畤汾隂后土汶上明堂渭阳五帝长安南北郊】其行礼世一见之余或因事而书
凡封禅皆书
凡宗庙之礼建置更革皆书【汉王二年立宗庙社稷例不合书特书以备汉事太上皇髙庙原庙顾成庙太宗庙之类】其行礼不书或举盛礼或因他事乃书
凡襍祠祭因事乃书或有得失可法戒则特书之【得如始皇祠舜禹髙帝祠孔子之类失如文帝作汾隂庙武帝祠灶求仙之类】
非正统用正统襍祠祭例【秦王郊见上帝于雍以僣书又以见汉五畤所由起】
凡冠昏惟正统书【冠如汉恵昭之类昏如汉平之类】
非正统则非有事义不书【如秦王冠以带剑书楚迎妇以忘讐书之类】
凡礼仪惟正统盛礼及有事义见得失者乃书【文帝借田明帝大射养老之属以得书登灵台以盛书】
凡置酒宴飨因事乃书【汉置酒南宫朝贺置酒之类】
非正统者亦同上例【魏主髦养老之类】
凡学校兴废皆书
凡事关道术者皆书【石渠白虎求书典校图谶汉礼律厯】
行幸 【巡幸 田猎奔走】
凡正统巡行郡国曰帝如某○既行而止曰不至而还○所过有事曰帝至某【间无异事则不书帝】○所诣非一则指其方曰帝某巡○还曰帝还宫【间无异事则不书帝】○暂还复出曰留防日
凡官府第宅曰幸○学校曰临曰视○私出曰微行凡防观田猎之事各以其事书
凡奔走以实书○列国若僣国无统之君出走曰某号某出奔某【诸侯失地名】未有所止者曰出走【齐君地】
凡非正统书法同但不书还或当特书以见事实则曰还某【如魏主某还洛阳之类】幸下着其字
恩泽 【制诏 更革 戒谕 遗诏遣使 巡行 号令】
凡恩泽皆书正统曰赦【起汉髙祖五年至元帝永光二年再赦之后依胡氏例无事意者不复书】○非正统者曰赦其境内○赐复【如髙帝复产子者过沛复其民之类】除减租力役【恵帝减戍卒文帝除田租之类】○问疾苦贷贫乏【如汉文帝定振贫养老之类】○恤死丧【如汉王棺敛吏士】○录囚徒【宣帝令郡国上系囚】○赐酺【赵主父酺五日】
凡制诏谓前此所无而始为之者皆书之【秦置丞相赵胡服秦置郡县为水徳汉初为算赋起朝仪立原庙之类是也】
凡更革谓前此所有而今始改之者皆书之【秦变法废井田更赋税法更号除諡销兵壊城焚书汉髙除秦苛法文帝除肉刑短丧之类】
凡兴作土工皆书之【如秦凿泾水为渠筑宫治道】
凡戒谕皆书【周王使东周公喻楚】
凡遗诏有事者皆书【如文帝短丧武帝宣帝昭烈顾命章帝罢盐铁】
凡遣使巡行各随事书之
凡号令谓措置一时之事者皆书之【如秦令民纳粟拜爵文帝令四方毋来献列侯之国之类】
朝防 【聘问 游说 和好 交质割地 降附 贡献】
凡朝有事若非常乃书正统曰某侯来朝【周齐侯秦公子少官防诸侯来朝之类】汉以后则书名众则曰等
○非正统而相朝者曰某入朝于某【如韩王朝秦之类】其相如而非朝者各以其事书【如秦王稷薨韩王衰绖入吊祠齐赵入秦置酒之类】
凡防盟皆书有主者曰某防某于某【齐田和防魏卫于浊泽秦公子少官防诸侯来朝秦诱楚防武关秦防楚于宛之类】无主者曰某某防于某【齐魏防田诸侯防京师齐魏防徐州之类】有事者各以事系之【如浊泽以求为诸侯徐州以相王之类】
凡聘问正统遣使于他国曰遣某官某使某【汉陆贾刘敬】使卑而无事者曰遣使如某他国通好而不臣者使来曰某国遣使来聘使者则曰遣其臣某使者官重则曰遣其某官某○间无异事而遣报使则曰遣某官某报之有异事则曰遣某官某报其使
○非正统则曰某使某如某【燕乐毅】略则曰某遣使如某○间说则曰某使某说某而系其事【秦使张仪说诸侯连衡使以歇归约亲用他例燕使苏秦报未至秦王薨诸侯皆畔衡复合从而不书者秦非燕所能使燕特资其行耳】○乞师曰某使某如某乞师【赵公子胜如楚乞师】○献物曰某使其献某于某【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
凡和好各依本文书之其非正统或曰某以某为和于某或曰某请成于某或曰某与某平或曰某与某和亲或曰约亲○正统我所欲曰遣某使某结和亲或曰与某和亲彼所欲曰某请和亲
凡交质曰某某质于某
凡割地从小入大曰某献某地于某或曰某入某地于某或曰某伐某某献某或曰某以某为成于某或曰云云某尽入某以谢或曰某割某以和于某从大入小曰某与某某
凡降附正统曰某来降○力致曰降之【如赤眉之类】○或随事书之【如曰南越王称臣奉贡之类】
○非正统曰某降于某○或随事书之【如卫服属三晋听命于秦韩称藩于秦王陵以兵属汉随何以九江王归汉之类】
凡贡献正统曰某遣使入贡或云献某物
○非正统曰某遣使贡献于某或曰献某物【如赵使蔺相如献璧于秦之类】
封拜 【选举 赏赐 殊礼 征聘赐爵 赐姓 录子孙】
凡正统封王皆书曰立某为某王【汉髙祖立长沙王芮从兄贤弟交兄喜子肥之类自武帝元朔二年以后封王无事义者皆不书废徙国除仿此例】更立曰更立或曰徙【齐王信济北王志】封侯有故乃书曰封某为某侯【雍齿之类】因而命之者初命某为某诸侯【周威烈三晋安王田和之类】封者多则统言之【如云始剖符封功臣为彻侯太后王诸吕齐王卒分齐地立悼恵王子六人为王梁王武卒分梁地王其子五人】益封进爵有故则书【汉文帝论功益戸有差成帝益封河间王良进孔吉等爵之类】褒先代圣王之后而封者悉书之【武帝封姬嘉成帝封孔吉】
○宦者封爵皆加宦者字【如郑众之属以着刑臣有功之始】
凡以亲戚贵重者书其属【如元舅王凤之类以着外家与政之祸】
凡非正统封其臣子有故则书曰某封某为某【即墨大夫商君之类】亲属则曰某封某某为某【赵胜之类】
凡相王见即位例
凡正统命官曰以某人为某宰相皆书【汉丞相相国三公及权臣秉政者皆书御史大夫因事乃书自永初元年以后三公因事乃书】余官非有故不书【有功有事若其人之贤否用舎系时之治乱安危者乃特书之】宦者除拜当书者皆加宦者字【如石显之类以着刑臣与政之祸】
○因事而命官者某人云云以为某官【周吴起汉苏武】非正统命官非有故不书【卫鞅申不害之类】
○魏晋以后一除数官则书其重者【三公丞相大将军大司马侍中中书监令尚书令仆射】○州镇但云都督某某等州军事无都督号者但云某州刺史有异者全书及所镇【如琅邪王睿为安东将军都督州治建业之类】
凡选举皆书【如汉髙帝求贤诏恵帝复孝弟力田文帝举贤良方正之类】
凡赐服【周赐秦以黼黻之类】赐爵【卜式之类】号【娄敬之类】姓【同上】妇人号【博平君之类】物【董宣毛义郑均之类】皆书
凡殊礼皆书【如致伯于秦萧何剑履上殿赐淮南王几杖王莽加号九锡之类王莽是自为之以自为书余仿此例】
凡征聘隠士从其本文或曰迎【申公龚胜之类】或曰征【周党严光之类】凡追褒勲贤皆书【如尽像如光武祭萧何霍光献帝祭陈蕃等之类】
凡录功臣子孙皆书【如宣帝求髙祖功臣子孙失侯者赐金复其家封萧何子孙之类】
征伐 【叛乱 僣窃 夷狄 遣将师名 胜负 战】
凡正统自下逆上曰反有谋未发者曰谋反兵向阙曰举兵犯阙
凡调兵曰发集兵曰募整兵曰勒行定曰徇行取曰略肆掠曰侵掩其不备曰袭同欲曰同合势曰连兵并进曰合兵在逺而附之曰应相接曰迎服属曰从益其势曰助援其急曰救开其围曰解交兵曰战尾其后曰追环其城曰围
凡胜之易者曰败某师平之难者曰捕斩之舎此之彼曰叛曰降于某附于某犯城邑寇得曰陷居曰据
凡僣名号曰称【周列国称王称帝汉以后僣国簒贼称皇帝盗贼称帝称天子之类】○人微事小曰作乱人微众少曰盗众多曰羣盗○犯顺曰寇【秦伐韩赵周约诸侯欲伐秦秦人攻西周】
凡中国有主则夷狄曰入寇或曰寇某郡事小曰扰某处中国无主则但云入邉或云入塞或云入某郡杀掠吏民
凡正统天子亲将兵曰帝自将【如汉髙击臧荼利防之类】遣将则曰遣某官某将兵○大将兼统诸军则曰率防将军或云督诸军或云护诸将○将卑师少无大胜负则但云遣兵○不遣兵而州郡自讨则云州郡或云州兵或云郡兵置守令平盗贼曰以某人为某云云【成帝河平二年西夷相攻以陈立为牂牁太守讨平之以虞诩为朝歌长之类】
凡正统用兵于臣子之僣叛者曰征曰讨【如汉髙祖于韩王信之类】于夷狄若非其臣子者曰伐曰攻曰击其应兵曰备曰御曰拒皆因其本文【如汉髙祖于共尉臧荼利防匈奴之属】
凡人举兵讨簒逆之贼皆曰讨【汉王讨西楚吕臣刘崇翟义之类】凡战不地屡战则地极逺则地
凡书敌于敌国曰灭之【韩灭郑之类】于乱贼曰平之敌国乱贼嵗久地广屡战而后定则结之曰某地悉定或曰某地平
凡得其罪人者于臣子曰诛于夷狄若非臣子者曰斩曰杀
凡执其君长将帅曰执曰虏曰禽获曰得皆从其本文凡阬斩非多不书○取地非多且要不书
凡师入曰还全胜而归曰振旅【赵充国之类】小败曰不利彼为主曰不克大败曰大败或曰败绩将帅死节曰死之
凡人讨逆贼而败者亦曰不克死曰死之【刘崇翟义之类】其破灭者亦以自败为文【三辅兵皆破灭之类】
凡非正统而相攻先发者不曰寇陷后应者不曰征讨其他悉从本文惟治其臣子之叛乱者书讨讨而杀之曰诛
废黜 【后妃 太子诸王 国除】
凡正统废其后太子诸侯王而无以考其罪之实者曰某人废【如汉彭越陈后之类】罪状明白者加有罪字【罪已见者云以罪若反逆大罪已见则不必加】无罪曰废某人【如汉景帝废薄后太子荣之类】
凡书国除者着其事【燕王建之类】有罪亦如之
凡自贬号者因其本文【卫侯卫君之类】
凡非正统者句上皆加国号废字在上者下加其字【例皆仿此】
罢免 【囚系 流窜诛杀 寛宥】
凡罢免罪不著者曰某官某免并免爵者曰某官某爵某免为庶人【流徙者即不言为庶人】著者名下加有罪字【或作以罪】无罪者曰免某官某并免爵者曰免某官某爵某为庶人防免者加防免字
凡谢病请老致仕宰相贤臣则书【张良王吉二疏韦贤之类】
凡就国贬左迁亦依罢免例分三等罪疑则姓名在上罪着则加有罪字无罪则云遣某人就国贬某官某为某官左迁某为某官
凡上印绶收印绶从本文【邓禹王商之类】
凡下狱死罪不著者曰某官某下狱死罪状明白者名下加有罪字【或云以罪】无罪者曰下某官某狱杀之其以赦出或被刑若自杀不食死之类各随其事书之官已见者不复见惟无罪而贤者则特书之虽以废免亦曰故某官爵某
凡诛杀叛逆或大罪曰某官某伏诛或曰诛某官某或曰讨某官某诛之【秦赵髙汉韩王信诸吕子七国之类】
凡他罪明白者曰有罪弃市罪疑者去有罪字无罪曰杀某官某【赵李牧秦李斯汉韩信彭越之类】
凡书官例与下狱例同族其家夷其族夷三族族诛某人家族灭某人家皆从本文
凡欲杀而释之者【韩信朱云之类】○欲治而寛之者【梁王立之类】○当诛而不果者【王氏五侯之类】
人事
凡乡里世系不能悉记惟贤者则着其略
凡诸臣之卒惟宰相悉书贤者曰某官某爵姓名卒而注其諡【说见崩葬例】常人则不爵不姓不諡【姓未见者着之】
凡贤臣特书依贤相例官爵惟所有处士曰处士众人则因事而见曰某官姓名卒而已无官则爵无爵则姓名而已某官爵已见者亦不复书
凡卒于军者曰军【祭遵冯异】非其地则地【管宁之类】
凡自杀者曰自杀有罪者加有罪字
凡贤臣遇害曰某杀某其官爵如本例【来歙岑彭之类】
凡众杀称人【吴起苏秦之类】盗杀称盗【侠累之类】
凡死节者皆异文以见褒【刘崇翟义刘快龚胜王经刘谌诸葛瞻】
凡无统之世惟宰相不悉书余并依正统例但各如其国名
凡僣国之臣不以贤否皆因事乃见而依无统常人之例
凡簒贼之臣书死【范増王舜雄之类】
凡战死书死
凡一人之往来去就关国家利害系时世轻重者不以贤否皆书【孟轲吴起卫鞅李斯张良诸葛亮管宁之类】或有他事当见者亦书【田文之类】
凡有官者书官惟初除一见后改除乃复见之
凡宰相官重者书官而去姓【如相国何大将军光之类】爵异者书爵而去姓【魏公操魏王操之类】
凡无统大国之臣依正统小国僣国虽权臣贵重但书姓名
凡正统诸侯王既卒皆以諡称
灾祥
凡灾异悉书祥瑞或以示疑或以着伪乃书
凡因灾异而自贬损求言修政施恵者皆书无实者或不悉书
资治通鉴纲目凡例考异
后学新安汪克宽学
克宽谨按前纲目凡例与纲目之书皆子朱子手笔褒善贬恶明着义例悉用春秋书法一字不茍然学者抄录书肆传刋久而漏误者多尹氏发明乃或曲为之说噫朱子论春秋变例谓门人曰此乌可信圣人作春秋正欲示万世不易之法今乃忽用此说以诛人未防又用此说以赏人使天下后世皆求之而莫识其意是乃后世弄法舞文之吏之所为也曾谓大中至正之道而如此乎窃详此言则纲目之与凡例时或异同皆抄录传刋之失也况尹氏所纪纲目如秦王迁太后误作秦人隋主坚弑介公阐误作杀慕容泓败死作贬死征士陶潜作处士之类讹舛尤甚克宽自幼受读尝有所疑而未敢决其必然今僣躐谨摭刋本纲目与子朱子凡例相戾者敬录如左以俟有识者考焉
歳年例曰正统于横行之下朱书国号諡号君名年号建国僣国朱注国名諡号姓名年号列国朱注国名簒贼及不成君亦朱注国名
克寛按朱书朱注刋本当用白字今坊本纲目行上甲子字仍用白字则行下大书分注元用朱字者亦当易以白字○又篇首威烈王名凡例于正统君名下注曰如云午今刋本细注亦当比晋帝奕例大书
名号例曰秦汉称帝注曰其曰上者当时臣子之辞今不用惟注中或因旧文
今刋本唐中宗书上观灯于市里玄宗书上躬耕兴庆宫侧上芟麦苑中上复幸左蔵肃宗书上朝太上皇于西内代宗书上如陜州上还长安上幸章敬寺徳宗书上生日不受献穆宗书上畋骊山文宗书上有疾武宗书上受法箓懿宗书上歴拜十六陵僖宗书上奔凤翔昭宗书上更名上祀圆丘上如石门镇皆不书帝
即位例曰凡僣国始称帝者曰某号姓名称皇帝注云魏王曹丕宋王刘裕梁王朱晃之类
今刋本惟曹丕书姓宋王裕梁王晃皆不书姓
又曰凡始称王者继世曰嗣
今刋本书魏王曹操卒太子丕立不曰嗣
又曰复号曰某国复称王注曰如西秦之类
今刋本晋武帝太元十年书乞伏国仁称单于注云是为西秦十三年书西秦王乞伏国仁卒而不书西秦复称王疑脱简也
改元例曰关义理得失者以前为正而注所改于下注曰章武三年五月后主即位改元建兴而通鉴于目录举要自是年之首即称建兴凡若此类非惟失其事实而于君臣父子之教所害尤大故今正之
今刋本癸夘章武三年书后主建兴元年而不数章武之年然唐中宗景龙四年六月睿宗即位是年仍书四年而分注睿宗景云元年至次年书睿宗皇帝景云二年则建兴元年疑误
尊立例曰立太子曰立子某为皇太子注曰汉文帝立景帝为太子但云子唘中年以后封王诸子始有称皇子者后遂称之今按封立之命出于天子不应自谓其子为皇子只从文帝初例
今刋本汉顺帝建康元年书立皇子炳为太子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书立皇子明为曹王玄宗开元二年书立皇子嗣真为鄫王代宗大厯十四年书立皇子五人为王皇弟二人为王误加皇字
又曰非正统因事特书者去皇号
今刋本宋武帝永初元年立子义符为皇太子亦误加皇字唐穆宗长庆二年立景王湛为太子又误去皇字
崩葬例曰秦汉以后王侯死皆曰卒注曰薨乃臣子之辞不当施之国史也
今刋本唐武宗防昌三年书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薨僖宗干符元年书同平章事刘瞻薨皆误作薨
又曰諡非生者之称而通鉴以諡加于薨卒之上亦非是今亦正之然非贤者则虚美之称亦无所取故不复注
今刋本梁文恵公狄仁杰梁文献公姚崇许文宪公苏颋广平文贞公宋璟武穆王李光弼文简公杨绾汾阳忠武王郭子仪西平忠武王李晟北平庄武王马燧南康忠武王韦臯邠宣公杜黄裳晋文忠公裴度皆书諡
又曰无统之君称王公者曰某王公某薨注曰上无天子故得因其臣子之辞
今刋本宋魏之间书秦王乞伏炽磐卒武都王杨玄卒凉王防逊卒五季之间书吴越武肃王钱镠卒吴越文穆王钱元瓘卒楚文昭王希范卒吴越忠献王佐卒皆不书薨
又曰凡正统之君废为王公而死者书卒
今刋本唐髙祖武徳二年公薨不书卒
簒贼例曰君出走而弑之曰某君出走某弑之注淖齿之类又曰僣国无统则曰某国某人弑其君某
今刋本书齐君地出走其相淖齿杀之又书周郭威举兵反遂杀其主承祐而尹起莘发明皆曲为之说愚按秦二世隋炀亦皆骄暴无道而仍书弑又如夷狄臣下杀其君长且以弑书此必传误
又曰凡以毒弑者加进毒字而不地注曰霍显又加使医字
今刋本但书曰大将军光妻显弑皇后许氏而不书使医进毒恐漏
又曰簒国随事异文注曰封其故君则曰废而不曰奉今刋本唐昭宣帝天祐四年书梁王全忠称皇帝奉唐帝为济隂王不书曰废
巡行例曰凡正统巡行郡国曰帝如某官府第宅曰幸学校曰临曰视
今刋本唐髙祖武徳七年书帝诣国子学太宗贞观十四年书诣国子监髙宗调露元年永淳元年玄宗开元十年皆书幸东都僖宗中和元年书幸成都皆与凡例不同
封拜例曰凡宦者封爵皆书宦者字
今刋本唐玄宗开元元年以髙力士为右监门将军知内侍省事分注宦官之盛自此始而不书宦者字
又曰凡殊礼皆书注曰王莽加号九锡之属王莽是自为之以自为书
今刋本加安汉公莽号宰衡升宰衡诸侯王上加安汉公莽九锡并不书自愚按簒贼例注曰王莽董卓曹操等自其得政迁官建国皆依范史直以自为自立书之今董卓曹操司马昭等迁官殊礼皆称自惟王莽不书自盖漏误耳
征伐例曰僣名号曰称注曰周列国称王
今刋本周显王三十五年书齐魏相王四十四年书秦初称王四十六年书韩燕称王注曰时诸侯皆称王赵武灵王独不肯令国人谓己曰君而赧王十七年下注赵恵文王元年则赵亦称王矣然不书赵称王疑漏也
又曰中国有主则夷狄曰入寇或曰寇某郡中国无主则但云入邉或云入某郡
今刋本汉明帝永平十六年书北匈奴大入云中五季之间屡书契丹入寇
又曰凡正统用兵于臣子之僣叛者曰征曰讨于夷狄若非其臣子者曰伐曰攻曰击
今刋本汉髙祖八年书击韩王信余寇十年书代相国陈豨反帝自将击之十一年书淮南王布反帝自将击之皆不书征讨武帝元鼎六年书讨西羌光武建武十七年书马援讨交趾明帝永平元年书祭肜讨乌桓皆不曰攻击盖互误
废黜例曰凡正统废其后太子无罪者曰废某人今刋本唐髙宗显庆元年以太子忠为梁王不曰废克宽按书肆所刋纲目如英布误作黥布狄道误作秋道刘裕至彭城戒严误作解严之类未可悉举今取其关于义例之切要者附于凡例之后庶防初学受读者可以无惑云
金叶刻本王曾斋柏后语
通鉴纲目之恵后学久矣李果斋后语曰著书之凡例立言之异同附列于其后然有是言也而未见是书也五十有余年莫有知其详者未尝不抚卷太息遐想于斯焉噫麟笔絶而史法壊司马公鉴古托始三侯之僣命自是权谋变诈之习益深坑师灭国干统夷族相迹而奔兴废离合轇轕于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间其端如毛朱子推絜矩之道寓权衡之笔大书分注自相错综以备经传之体史迁以来未始有也茍非发凡释例一以贯之则述作之意孰得而明劝惩之意孰得而辨而大经大法所以扶天伦遏人欲修百王之轨度为万世之准绳者何以见直书不隠之实是岂寻行数墨强探力索者所可得其彷佛哉宜后学之所大恨也一日观讷斋赵公文集间有考亭往来书问乃知纲下之目盖属笔于讷斋而昔未之闻讷斋曰凡例一册已抄在此信乎果有是书也尘编将发影响自露及因上蔡书堂奉祠谢君【作章】为赵之婣力嘱其访问曰尝毁于水而未必存越一年始报曰凡例幸得于赵君【与峦】录以见授如获天球璧复得傃轩赵公本参校互正遂成全书今诸本所刋序例即此凡例之序也其后列十有九门总一百三十有七条凡下有目目下有类正统无统之分甚严有罪无罪之别亦着或君其王或主其帝或以盛书或以僣书或以得失书或以更革建立书有以自为自称书者有以贤否用舎书者有以可戒可法书者有以示疑着伪书者或着刑臣有功之始或着刑臣与政之始或着外家与政之始征寇诛杀之不同薨殂卒死之有异条分缕析该覈谨严治乱跃如也昔夫子之作春秋因鲁史之旧文不见其笔削之迹正以无凡例之可证朱子曰春秋传例多不可信非夫子之为也今纲目之凡例乃朱子之所自定其大义之炳如者固一本于夫子至若曲笔乱纪隠慝匿情有先儒之所未尽者悉举而大正之盖深以邪说横流诚有甚于洚水猛兽之害有不可辞其责朱子亦谓纲目义例益精宻乱臣贼子真无所匿其形矣开歴古之羣防极经世之大用谓之续春秋亦何愧焉吁朱子之书流行天下无有遗者独此一卷晦迹既久殆将堙沦不广其传则读是书者终无释疑而辨惑遂锓梓于稽古堂与同志共之有宋咸淳乙丑正月朢金华王栢书
宣城刻本庐山文氏天祐识语
右通鉴纲目凡例得之今贰车潘公【子舆】盖金华始锓木而学者多未见也是书固宜与纲目并出然自乾道壬辰今百年矣彼先后显晦之故抑有其数耶发凡以言例夫子何隠乎尔而使后之人随义而昭明之殆有所属不然夫子岂靳乎是而不传哉执传例以求春秋勿可执是书以求纲目则可微纲目无以知春秋微是书无以读纲目信其传之不可不广也贰车念家学考亭谓刻诸学宫以恵我人既成矣复相语曰安得并刻纲目备此一书以为宣学钜丽之典也哉郡文学掾庐山文天祐谨识
资治通鉴纲目考证序
资治通鉴纲目子朱子所修之书也朱子祖春秋而修是书所以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昭文窃尝读纲目而考凡例据凡例以证纲目今诸刋本所书之纲与所定凡例或多不合至如承统之帝或称为主嗣君之号或加于前此皆有关乎君臣父子之教义理得失之大者也又若正统曰帝而有误书主者无统曰主而有误书帝者太子即位书名而或不书王公继世书嗣而或书立汉初因秦正朔而或误书夏时贤臣卒书官爵而或误加諡号封爵除拜或不加贵属或不加宦者无以着其与政之祸弑君弑后或误书杀或不书进毒无以正其罪恶之实若临视如幸征讨攻击诛斩弑杀殂薨卒死凡此之类相因互误者不能悉举初朱子之修是书也凡例既定晚年付门人讷斋赵氏接续成之今所存语录多面命之辞手书告戒至甚谆切其曰纲欲谨严而无脱落目欲详备而不烦冗岂讷斋属笔之际尚欠详谨故有脱误失朱子之本意初学受读者不能无疑也果斋李氏曰朱子盖欲稍加更定而未暇焉勉斋黄氏亦曰纲目近能成编每以未及修补为恨牧庵姚氏序国统离合表仅得二误其一则建安末年误书延康今刋本已正之矣新安汪氏考异多所究明惜其未精也昭文僣不自揆辄本大贤之立言摭诸儒之同异反覆订定补漏正误注于各提要之下间亦窃附己意以明君臣父子之教夫妇适庶之别正统无统之名内夏外夷之分外戚养子之祸女宠宦寺之权虽一得愚见庶或有以推广述作之本义名曰资治通鉴纲目考证以俟君子正焉至正己亥中秋后学上虞徐昭文敬序
资治通鉴纲目集览叙例
余尝自恨赋性鲁钝学不迨人歴代陈迹懵懵无知用是伏读文公通鉴纲目志在涉猎冀可粗通奈其中有假字古文有援引幽邃或句读疑难读而值之训故弗明理辞弥踬未免澄凝绎味郑重覃思甚至移日通宵竟不防其指要廼重寻古史申请老师虽举南荣之宿滞氷释于一旦复苦华子之忘病尤剧于中年以故不揆筦锥妄拟窥指烦墙间之笔札勤窓下之编抄防繙经传羣书采刺儒先曩说事必穷其波源而随加演注字必究其巢穴而即便翻音凡载纲目文辞靡不锐心覈实至如山河形胜动植飞南北方言荒裔殊俗亦无放失悉用旁搜旧书之解者见有不同说或相戾兹皆兼录务广异闻其有所引根据未详钻研未至不肯凿空决臆宁如夏五郭公句读若涉疑昧则必剖判义理而注曰句絶或备录一句全文而注曰为句庶尔后读之脱复迷忘頼有此编矣犹患属辑无伦漫然难检遂本纲目篇章揭以帝王载祀虽然按纲目义例以得统之国大字特书无统之国两行分注且无统之作动辄二三多至十数若皆小字分注似觉要领支离今从变例以闰秦吕后新莽刘玄南朝五季不得统者与晚周汉晋隋唐正统之国一体特书如七雄西楚曹魏孙呉北朝君国及诸窃号僣名俱不枚标显列大槩欲端绪同归便于披阅而已非敢别为义例而故相抵牾也编始于大徳己亥迄于延祐戊午积二十年七易稾而编甫成以其荟蕞丛集颇可省览因题之曰通鉴纲目集览既成六年三复讐正每一过目辄见舛遗先哲有云校书如尘埃风叶随扫随有噫诚哉言也彼且云然况謏闻陋识者乎其盘根错节尚有望于畜徳醇儒云于时歳次甲子泰定元年正月灯夕前一日古舒望江慈湖王幼学行卿端拜谨书
资治通鉴纲目集览正误序
按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惟胡三省音注优于诸家第篇帙浩繁人不易致故学者多读纲目王行卿集览为纲目而作是以盛行于世惜其草率欠精缪戾为多如三家文若元表政君之类有误初学非浅蚤歳阅习见有未当辄用他书考正无虑四百余条间有标举而无注者阙其所不知固无足议亦为逐一考补久而成编至今三十年矣谓夫摭前人之短非谨厚者所为蔵诸巾笥不以示人歴年既久重加修改义有所疑旁质同志索藁观之时见与可力劝梓行亦不之许自念少好史学颇尝究心每见集览于纲目不易晓处当释而不释者尚多甚欲别为一书通载详注而力衰目昬不能着笔深为殁齿之恨犹虑一旦溘先朝露姑掇旧藁大字浄书以遗儿辈习之非有隠于人楚齐失得徒贻当世讥议云耳峕永乐壬寅正月上日后学毘陵陈济识于北京寓舎
通鉴纲目书法序
孔子因鲁史作春秋以为万世之法朱子因司马氏通鉴作纲目以正百王之统此天地之经君臣之义而圣贤之心也世之言春秋者自公羊谷梁左氏以下无虑数十家而义犹有所未明疑犹有所未解者鲁史不可复见且圣人之制作也后之羽翼六经者宜莫如朱子犹不敢言春秋然纲目之作非深得圣人之旨者不能也故朱子不言春秋而知春秋者莫如朱子世之言纲目者亦无虑数十家既有春秋为之义例又有诸史可以究其始末且去朱子之世为未逺而又有亲及其门者然言愈烦而义愈宻非深得朱子之意如朱子之知春秋者不能言也能言未有若庐陵刘氏纲目书法者其辞则公羊谷梁其义则春秋而其志则朱子也古之有天下者莫若舜禹汤武然汤有慙徳武未尽善舜禹之后得天下者莫如汉曹氏亲受汉禅威加中国防不能夺诸葛孔明汉贼之分元魏据有中国行政施化防不能絶区区江左之晋而继之此万世之至公而不可易焉者而犹或易之此纲目不得不继春秋而作而书法不得不为纲目而发也此朱子之志也刘氏讳友益字益友遭宋讫录闭门读书既深于经复长于史其为此书防三十年寸寸而较铢铢而积微辞隠义髙见特识既足以啓发千载而中有无穷之忧余故曰非深知朱子之意如朱子之知春秋者不能言能言未有若刘氏纲目书法者而又曰此朱子之志也呜呼后之览是书者尚求其志哉天厯二年六月十日揭傒斯谨序
通鉴纲目书法后序
先生既取纲目要领命善为之赞矣至是复曰夫子是书其笔削之精微正在变例又不可不知也然大要不过辨名分正纲常以示劝戒尔岂固取褒贬之权以自与哉为往圣继絶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其志也因即书法而求之有迁北逾年而仍补书其六年者存中国也【晋懐帝永嘉六年】有始即王位而即大书元皇帝者予正统也【晋元帝建武元年】或取他人子为太子则独书太子即位而无名别世嫡也【汉恵帝七年吕后】或立危病者为皇后则止书皇后崩而不氏惜母仪也【唐徳宗贞元二年王淑妃】立后书民讥属少则书其名曰刘娥而后江沱之分明【晋愍帝建兴元年刘聪】立妃书氏讥欺人则书其名曰杨太真而后闺门之行饬【唐玄宗天寳四载】将正太后以弑君则子生先书魏主之子而人知无二上矣【魏庚寅年子诩】将责嗣君以渎伦则前朝先书以为才人而世知有三纲矣【唐太宗贞观十年】或杀人而书于殿内以讥其暴则刑人者必以义【隋文帝开皇十年李君才】或弃贤而书未入宫以讥其褊则退臣者必以礼【汉安帝延光三年杨震】非日食不书晦朔甚杀臣之忍则特书十二月晦而淫虐止矣【汉武帝元光四年窦婴】非星变不书昼夜志女宠之隂则特书万年宫夜大水而惑溺惩矣【唐髙宗永徽五年武昭仪】谋反有主名而书曰霍氏谋反谓其举族皆反也则乱略知所戒【汉宣帝地节四年】讨罪先渠魁而书曰讨尔朱氏谓其举族可诛也则逆党自此孤【梁辛亥年】或死之异地而书于陷城以明其节【唐肃宗至徳二载张巡许逺】或爵于异代而书于始卒以予其忠【唐中宗嗣圣十七年狄仁杰】不揜其名以劝贤则有以叔侄而一语两书疏【汉宣帝元康三年】并列其罪以惩恶则有以父子而一语两书刘【五代甲戌年仁恭守光】两国各兵而同书之以示谋人人亦谋之之讥【五代乙丑年】两国异事而不殊之以为忘忧忧必及之之戒【周赧王三十年】若此类者不可胜举皆变例也皆所以垂世教也呜呼备矣非朱夫子其孰能修之非先生孰能明之抑尝请于先生曰或者以是书为门人之作又或以为未脱藁之书何如曰皆非也胡不观纲目篇端之自叙乎夫子固曰辄与同志取两公四书别为义例増损櫽括矣且如尚书集传止曰订定岂肯夺门人之名以为己作哉若以为未脱藁者则又不然夫子之修纲目也书成之嵗仅逾强仕非晚年之絶笔也是后二十八年修书者复九如诗传易啓蒙通书解诸书皆在纲目已后成安有书未脱藁而遽及他书耶书未脱藁而可谓之通贯晓析如指诸掌耶即此二说可以涣然氷释矣因志于此以解议者之惑至顺壬申二月中和节门人贺善再拜谨序
通鉴纲目书法凡例
正统例
凡天下混一为正统正统者大书纪年继世虽土地分裂犹大书之其非一统则分注细书之虽一统而君非正系或女主亦分注书之
帝王例
帝王即位周六世书子某立或弟某立恒称王【秦未混一从列国例】汉以后创业书即皇帝位中兴书即皇帝位继世书即位继世而书袭位或书立者变例也皆恒称帝传位书传位不书传位止书太子即位者变例也【凡变例各有义各见本事下】
升遐书崩书卒者变例也周不书葬秦汉以下书葬某陵遇害书弑书暴崩某地者变例也
皇后例
皇后立周秦不书西汉书立夫人或婕妤某氏为皇后东汉书立贵人某氏为皇后止书立皇后某氏或书立某人女为皇后者变例也后主以后至隋止书立皇后某氏唐复书立妃或昭仪或淑妃某氏为皇后恒称皇后子立称皇太后孙立称太皇太后
崩周秦不书至西汉始书崩上官氏以下始书氏不氏或书卒者变例也葬周秦西汉不书书葬者变例也东汉晋隋唐书葬某皇后不地书地者变例也
弑书弑书杀者变例也
皇太子例
皇太子立周不书秦始书汉以下书立子某为皇太子继世书太子某即位其不书名者变例也惟唐世例书太子即位其书名者变例也
列国例
列国周天子在上始建国书为诸侯继世书立恒称爵僣王后恒称君卒书卒妻称妃【或称妇】母称君母子称太子上无天子七国书王卒书薨妻称后母称太后曹魏以下始建国书称皇帝继世书立恒称主正统未亡卒书卒正统亡卒书殂妻称后母称太后子称太子列国皆不书葬书葬者变例也弑皆书弑书杀者变例也列国立后太子不悉书
僣小国恒称爵卒书卒妻称夫人僣帝恒称主卒书殂妻称后子皆称子或称太子皆不书葬弑皆书弑
大臣例
丞相三公拜免悉书之秦书免汉元以来始书罢或书免成帝始书防免唐以来丞相罢为他官贤者则书罢为某官否则书罢而已
卒皆书卒两汉卒具官爵书姓者为美辞不姓者为恒辞惟不具官爵者廼贬之蜀汉至晋以后无不书姓者不书姓者变例也惟不具官爵者为贬辞宋魏至陈无不具官者非贤不录也僣国之臣其见录者虽不具官非贬矣隋唐具官爵者皆美甚者书諡不具官爵者乃贬辞
凡免官书某人免者可免者也着所坐免者有罪者也书免某人官下某人狱免征某人下狱免者无罪者也【凡左迁义同】
凡除名书除某名者无罪者也某除名者有罪者也
师众例
凡兴师有名曰征曰伐曰讨无名曰侵曰击曰攻轻曰袭【战国多从书伐世逺也】
凡反者书反书拒命书犯阙其书起兵举兵兵起者变例也
凡反者臣民及蛮夷在州境者或中国所立者或前已降者书讨非是书击而已
凡盗贼外患者书寇陷应之者书击而已罪甚者或书讨外患不书寇甚或书伐者变例也
凡攻取用力多者曰拔曰克易者曰取曰入非都邑及重城不书围
诛杀例
凡刑诛有罪曰诛曰讨无罪曰杀有罪亦曰杀者变例也不为无罪不可书杀者曰斩自杀曰自杀迫之自杀曰杀迫之自杀亦曰诛者变例也
凡下狱书下某狱征某下狱无罪者也书某下狱有罪者也【凡下吏义同】
凡废有罪曰某废无罪曰废某
凡徙有罪曰某徙某废徙某免徙无罪曰徙某废某徙免某徙贬某
凡罪书有罪者今罪也书以罪者前罪也
临幸例
凡释奠太学及幸孔子宅书诣其书幸者变例也凡书巡幸田猎防观皆讥也其非讥者变例也凡避敌缓书如急书奔甚急书走
杂例
凡名僣国之君恒称名列国之君卒称名失地名非是而名者变例也
凡大臣以忧去不书书者变例也
凡人臣书起复皆讥也非讥而书者变例也
凡权臣进官书自者非君命而不书自者变例也凡人臣书卒死义书死之卒于病而书死之者变例也战死书死狱死书死盗贼书死非是而书死者变例也
凡使臣不辱命书其名甚者具其官非是而称名或具官者变例也
凡荒服之君立书立死书死其书卒者变例也杀书杀其书弑者变例也
按朱夫子篇首自序虽有正例变例之分然其二例之中又各自有正变不可不知也窃尝反复参究千三百六十二年所书见其凡例首尾如一辄以所见分为十类其二例中所有变例乃朱夫子笔削新意皆有大关涉存焉则于各事发其微旨以待后之君子傥不以僣为罪赐之订正则幸矣友益谨识
正统例
凡天下混一为正统正统者大书纪年继世虽土地分裂犹大书之其非一统则分注细书之虽一统而君非正系或女主亦分注书之
帝王例
帝王即位周六世书子某立或弟某立恒称王【秦未混一从列国例】汉以后创业书即皇帝位中兴书即皇帝位继世书即位继世而书袭位或书立者变例也皆恒称帝传位书传位不书传位止书太子即位者变例也【凡变例各有义各见本事下】
升遐书崩书卒者变例也周不书葬秦汉以下书葬某陵遇害书弑书暴崩某地者变例也
皇后例
皇后立周秦不书西汉书立夫人或婕妤某氏为皇后东汉书立贵人某氏为皇后止书立皇后某氏或书立某人女为皇后者变例也后主以后至隋止书立皇后某氏唐复书立妃或昭仪或淑妃某氏为皇后恒称皇后子立称皇太后孙立称太皇太后
崩周秦不书至西汉始书崩上官氏以下始书氏不氏或书卒者变例也葬周秦西汉不书书葬者变例也东汉晋隋唐书葬某皇后不地书地者变例也
弑书弑书杀者变例也
皇太子例
皇太子立周不书秦始书汉以下书立子某为皇太子继世书太子某即位其不书名者变例也惟唐世例书太子即位其书名者变例也
列国例
列国周天子在上始建国书为诸侯继世书立恒称爵僣王后恒称君卒书卒妻称妃【或称妇】母称君母子称太子上无天子七国书王卒书薨妻称后母称太后曹魏以下始建国书称皇帝继世书立恒称主正统未亡卒书卒正统亡卒书殂妻称后母称太后子称太子列国皆不书葬书葬者变例也弑皆书弑书杀者变例也列国立后太子不悉书
僣小国恒称爵卒书卒妻称夫人僣帝恒称主卒书殂妻称后子皆称子或称太子皆不书葬弑皆书弑
大臣例
丞相三公拜免悉书之秦书免汉元以来始书罢或书免成帝始书防免唐以来丞相罢为他官贤者则书罢为某官否则书罢而已
卒皆书卒两汉卒具官爵书姓者为美辞不姓者为恒辞惟不具官爵者廼贬之蜀汉至晋以后无不书姓者不书姓者变例也惟不具官爵者为贬辞宋魏至陈无不具官者非贤不录也僣国之臣其见录者虽不具官非贬矣隋唐具官爵者皆美甚者书諡不具官爵者乃贬辞
凡免官书某人免者可免者也着所坐免者有罪者也书免某人官下某人狱免征某人下狱免者无罪者也【凡左迁义同】
凡除名书除某名者无罪者也某除名者有罪者也
师众例
凡兴师有名曰征曰伐曰讨无名曰侵曰击曰攻轻曰袭【战国多从书伐世逺也】
凡反者书反书拒命书犯阙其书起兵举兵兵起者变例也
凡反者臣民及蛮夷在州境者或中国所立者或前已降者书讨非是书击而已
凡盗贼外患者书寇陷应之者书击而已罪甚者或书讨外患不书寇甚或书伐者变例也
凡攻取用力多者曰拔曰克易者曰取曰入非都邑及重城不书围
诛杀例
凡刑诛有罪曰诛曰讨无罪曰杀有罪亦曰杀者变例也不为无罪不可书杀者曰斩自杀曰自杀迫之自杀曰杀迫之自杀亦曰诛者变例也
凡下狱书下某狱征某下狱无罪者也书某下狱有罪者也【凡下吏义同】
凡废有罪曰某废无罪曰废某
凡徙有罪曰某徙某废徙某免徙无罪曰徙某废某徙免某徙贬某
凡罪书有罪者今罪也书以罪者前罪也
临幸例
凡释奠太学及幸孔子宅书诣其书幸者变例也凡书巡幸田猎防观皆讥也其非讥者变例也凡避敌缓书如急书奔甚急书走
杂例
凡名僣国之君恒称名列国之君卒称名失地名非是而名者变例也
凡大臣以忧去不书书者变例也
凡人臣书起复皆讥也非讥而书者变例也
凡权臣进官书自者非君命而不书自者变例也凡人臣书卒死义书死之卒于病而书死之者变例也战死书死狱死书死盗贼书死非是而书死者变例也
凡使臣不辱命书其名甚者具其官非是而称名或具官者变例也
凡荒服之君立书立死书死其书卒者变例也杀书杀其书弑者变例也
按朱夫子篇首自序虽有正例变例之分然其二例之中又各自有正变不可不知也窃尝反复参究千三百六十二年所书见其凡例首尾如一辄以所见分为十类其二例中所有变例乃朱夫子笔削新意皆有大关涉存焉则于各事发其微旨以待后之君子傥不以僣为罪赐之订正则幸矣友益谨识
先君子通鉴纲目书法义例贯通始终如一洞见朱夫子笔削之旨有非私智臆说之所可及也书成冯君子羽自国学录示朱夫子纲目凡例无不脗合但于立后例某人下狱例略有异同而先君子殁且二年矣然求之书法有确乎不可易者岂朱夫子之例亦若诗传有新旧说之未折衷欤不肖抱遗书究凡例于是二节既不敢致疑于先君子之书又不敢以朱夫子之说为未然谨志于篇首以俟同志相与正之峕至元二年丙子十月朔男榘百拜谨述
资治通鉴纲目发明序
先正朱文公先生修通鉴纲目观其自序有曰歳周于上而天道明统正于下而人道定大纲概举而监戒昭万目毕张而防微着则知先正致力是书者其有补于世教甚不浅也又曰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又曰因述其指意条例于篇端以俟后之君子则知先正注意是书其有望于后人发挥而讲明之者亦甚不浅也且夫先正书法有正例有变例正例则始终兴废灾祥沿革及号令征伐杀生除拜之类义固可见若其变例则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皆特笔书之如张良在秦而书曰韩人陶潜在宋而书曰晋处士扬雄在汉而书曰莽大夫吕后在一统之时而以分注纪其年武氏改号光宅而止书中宗嗣圣之类是皆变文见意者也至于其间微词奥义又有不可得而徧举如陶侃以藩镇入击贼而必书温峤以陶侃讨峻禇渊以旧臣为司空而必书于齐王道成称帝之下唐宇文士及邪佞之臣也而卒书其爵五代冯道失节之人也而卒具其官凡若此类殆未易察傥徒习其句读而不究其指归则先正书法之义隠矣此固鲰生所以妄意发明有不容自已者况是书之作其大经大法如尊君父而讨乱贼崇正统而抑僣伪褒名节而黜邪佞贵中国而贱夷狄莫不有系于三纲五常之大真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极为先圣继絶学为后世开太平者也昔孟轲氏以孔子作春秋与抑洪水膺戎狄放龙蛇驱虎豹者异事而同功切谓纲目之作其有补于世教殆亦有得于春秋之旨皆所以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泯是乌可不讲究而发之哉今兹所述止欲发明书法指意使之显著而已其间亦有先儒已尝议论者则不复述或虽已有议论而指意不同者则自以己意附见又有虽当发明而先后义例相类如一者亦不重举求其大要不过如是虽未能贯通奥旨然于其大义亦或略见万分之一世之君子傥因瞽言而不徒以史学视之亦足以无负于先正之志矣管见之愚如此幸毋诮其僣后学遂昌柘溪布衣臣尹起莘谨序目录
第一卷 凡百四十八年
起戊寅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乙
巳周赧王五十九年
第二卷 凡五十三年
起丙午尽戊戌西楚霸王四年汉
王四年
第三卷 凡四十六年
起己亥汉髙帝五年尽甲申汉文
帝后七年
第四卷 凡四十六年
起乙酉汉景帝元年尽庚午汉武
帝元鼎六年
第五卷 凡四十九年
起辛未汉武帝元封元年尽己未
汉宣帝元康四年
第六卷 凡四十一年
起庚申汉宣帝神爵元年尽庚子
汉成帝阳朔四年
第七卷 凡二十二年
起辛丑汉成帝鸿嘉元年尽壬戌
汉平帝元始二年
第八卷 凡二十四年
起癸亥汉平帝元始三年尽丙戌
汉光武帝建武二年
第九卷 凡四十九年
起丁亥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尽乙
亥汉明帝永平十八年
第十卷 凡五十年
起丙子汉章帝建初元年尽乙丑
汉安帝延光四年
第十一卷 凡四十一年
起丙寅汉顺帝永建元年尽丙午
汉桓帝延熹九年
第十二卷 凡二十七年
起丁未汉桓帝永康元年尽癸酉
汉献帝初平四年
第十三卷 凡十五年
起甲戌汉献帝兴平元年尽戊子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第十四卷 凡十九年
起己丑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尽丁
未汉后主建兴五年
第十五卷 凡二十五年
起戊申汉后主建兴六年尽壬申
汉后主延熙十五年
第十六卷 凡二十七年
起癸酉汉后主延熙十六年尽己
亥晋武帝咸宁五年
第十七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子晋武帝太康元年尽甲子
晋恵帝永兴元年
第十八卷 凡十四年
起乙丑晋恵帝永兴二年尽戊寅
晋元帝太兴元年
第十九卷 凡十九年
起己卯晋元帝太兴二年尽丁酉
晋成帝咸康三年
第二十卷 凡二十二年
起戊戌晋成帝咸康四年尽己未
晋穆帝升平三年
第二十一卷 凡二十五年
起庚申晋穆帝升平四年尽甲申
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第二十二卷 凡十四年
起乙酉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尽戊
戌晋安帝隆安二年
第二十三卷 凡十二年
起己亥晋安帝隆安三年尽庚戌
晋安帝义熙六年
第二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辛亥晋安帝义熙七年尽丁卯
宋文帝元嘉四年魏太武帝始光
四年
第二十五卷 凡二十三年
起戊辰宋文帝元嘉五年魏太武
帝神防元年尽庚寅宋文帝元嘉
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
一年
第二十六卷 凡十五年
起辛卯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魏
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二年尽乙巳
宋明帝泰始元年魏文成帝和平
六年
第二十七卷 凡十八年
起丙午宋明帝泰始二年魏献文
帝天安元年尽癸亥齐武帝永明
元年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第二十八卷 凡十三年
起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
帝太和八年尽丙子齐明帝建武
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
第二十九卷 凡八年
起丁丑齐明帝建武四年魏孝文
帝太和二十一年尽甲申梁武帝
天监三年魏宣武帝正始元年
第三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乙酉梁武帝天监四年魏宣武
帝正始二年尽乙巳梁武帝普通
六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
第三十一卷 凡七年
起丙午梁武帝普通七年魏孝明
帝孝昌二年尽壬子梁武帝中大
通四年魏孝武帝永熙元年
第三十二卷 凡十五年
起癸丑尽丁卯
第三十三卷 凡七年
起戊辰尽甲戌
第三十四卷 凡十七年
起乙亥尽辛卯
第三十五卷 凡十二年
起壬辰尽癸卯
第三十六卷 凡二十四年
起甲辰尽丁卯隋炀帝大业三年
第三十七卷 凡十年有竒
起戊辰隋炀帝大业四年尽戊寅
七月
第三十八卷 凡六年有竒
起戊寅隋恭帝皇泰元年八月唐
髙祖武徳元年八月尽甲申唐髙
祖武徳七年
第三十九卷 凡十六年
起乙酉唐髙祖武徳八年尽庚子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
第四十卷 凡二十一年
起辛丑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尽辛
酉唐髙宗龙朔元年
第四十一卷 凡三十五年
起壬戌唐髙宗龙朔二年尽丙申
唐中宗嗣圣十三年
第四十二卷 凡十七年
起丁酉唐中宗嗣圣十四年尽癸
丑唐玄宗开元元年
第四十三卷 凡三十四年
起甲寅唐玄宗开元二年尽丁亥
唐玄宗天寳六载
第四十四卷 凡十一年
起戊子唐玄宗天寳七载尽戊戌
唐肃宗乾元元年
第四十五卷 凡二十年
起己亥唐肃宗乾元二年尽戊午
唐代宗大厯十三年
第四十六卷 凡五年有竒
起己未唐代宗大厯十四年尽甲
子唐徳宗兴元元年四月
第四十七卷 凡十六年有竒
起甲子唐徳宗兴元元年五月尽
庚辰唐徳宗贞元十六年
第四十八卷 凡十八年
起辛巳唐徳宗贞元十七年尽戊
戌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第四十九卷 凡十九年
起己亥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尽丁
巳唐文宗开成二年
第五十卷 凡三十年
起戊午唐文宗开成三年尽丁亥
唐懿宗咸通八年
第五十一卷 凡十六年有竒
起戊子唐懿宗咸通九年尽甲辰
唐僖宗中和四年五月
第五十二卷 凡十二年有竒
起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六月尽
丙辰唐昭宗干宁三年
第五十三卷 凡十年
起丁巳唐昭宗干宁四年尽丙寅
唐昭宣帝天祐三年
第五十四卷 凡十三年
起丁卯尽己卯
第五十五卷 凡七年
起庚辰尽丙戌
第五十六卷 凡十年
起丁亥尽丙申
第五十七卷 凡十年
起丁酉尽丙午
第五十八卷 凡五年
起丁未尽辛亥
第五十九卷 凡八年
起壬子尽己未
知识出处
《资治通鉴纲目卷首》
出版地:明
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纲目体编年史书。五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