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府常熟县学吳公祠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279
颗粒名称: 平江府常熟县学吳公祠记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记《平江府常熟县学吳公祠记》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平江府常熟县学吳公祠者孔门髙第弟子言偃子游之
  祀也按太史公记孔门诸子多东州之士独公为吳人而
  此县有巷名子游有桥名文学相传至今图经又言公之
  故宅在县西北而旧井存焉则今虽不复可见而公为此
  县之人盖不诬矣然自孔子之没以至于今千有六百馀
  年郡县之学通祀先圣公虽以列得从腏食而其鄊邑乃
  未有能表其事而出之者庆元三年七月知县事通直郎
  会稽孙应时乃始即其学官讲堂之东偏作为此堂以奉
  祠事是岁中冬长日之至躬率邑之学士大夫及其子弟
  奠爵释菜以妥其灵而以书来曰愿有记也熹惟三代之
  前帝王之兴率在中土以故德行道艺之教其行于近者
  著而人之觀感服习以入焉者深若夫句吳之墟则在虞
  夏五服是为要荒之外爰自太伯采药荆蛮始得其民而
  端委以临之然亦仅没其身而虞仲之后相传累世乃能
  有以自通于上国其俗盖亦朴鄙而不文矣公生其间乃
  独能恱周公仲尼之道而北学于中国身通受业遂因文
  学以得圣人之一体岂不可谓豪杰之士哉今以论语考
  其话言類皆简易踈通髙畅宏逹其曰本之则无者虽若
  见诎于子夏然要为知有本也则其所谓文学固皆有以
  异乎今世之文学矣既又考其行事则武城之政不小其
  邑而必以诗书礼乐为先务其视有勇足民之效盖有不
  足为者至使圣师为之莞尔而笑则其与之之意岂浅浅
  哉及其取人则又以二事之细而得㓕明之贤亦其意气
  之感黙有以相契者以故近世论者意其为人必当敏于
  闻道而不滞于形器岂所谓南方之学得其精华者乃自
  古而巳然也耶矧今全吳通为畿辅文物之盛绝异𭧽时
  孙君于此又能举千载之阙遗稽古崇德以励其学者则
  武城弦歌之意于是乎在故熹喜闻其事而乐为之书至
  于孔门设科之法与公之言所谓本所谓道及其所以取
  人者则愿诸生相与勉焉以进其实使此邑之人百世之
  下复有如公者出而又有以一洒夫媮懦惮事无廉耻而
  耆饮食之讥焉是则孙君之志而亦熹之愿也公之追爵
  自唐开元始封吳侯我朝政和礼书巳号丹阳公而绍兴
  御赞犹有唐封至淳熙间所朌位次又改称吴公云五年
  六月甲申具官封赐朱熹记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