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江府学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234
颗粒名称: 静江府学记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记《静江府学记》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古者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其民由家及国大小有序使其
  民无不入乎其中而受学焉而其所以教之之具则皆因
  其天赋之秉彝而为之品节以开导而𭄿勉之使其明诸
  心修诸身行于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而推之以逹乎
  君臣上下人民事物之际必无不尽其分焉者及其学之
  既成则又兴其贤且能者寘之列位是以当是之时理义
  休明风俗醇厚而公卿大夫列士之选无不得其人焉此
  先王学校之官所以为政事之本道德之归而不可以一
  日废焉者也至于后世学校之设虽或不异乎先王之时
  然其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
  义而无复先王之意以故学校之名虽在而其实不举其
  效至于风俗日敝人材日衰虽以汉唐之盛隆而无以彷
  佛乎三代之叔季然犹莫有察其所以然者顾遂以学校
  为虚文而无所与于道德政理之实于是为士者求道于
  老子释氏之门为吏者责冶乎簿书期会之最盖学校之
  仅存而不至于遂废者亦无几耳乃者圣上慨然悯其如
  此亲屈銮路临幸学宫发诏诸生励之以为君子之儒而
  无慕乎人爵者德意既甚羙矣而静江守臣广汉张侯拭
  适以斯时一新其府之学亦既毕事则命其属具图与书
  使人于武夷山间谒熹文以记之顾非其人欲谢不敢而
  惟侯之意不可以虚辱乃按图考书以订其事则皆曰静
  江之学自唐𮗚察使陇西李侯昌巙始立于牙城之西北
  其后又徙于东南历时既久士以卑痹堙郁为病有宋干
  道三年知府事延平张侯维乃撤而迁于始安故郡之墟
  盖其地自郡废而为浮屠之室者三始议易置而部使者
  有惑异教持不可者既乃仅得其一遂因故材而亟徙焉
  以故规模𥚹陋复易摧圯至于今侯然后乃得并斥左右
  佛舍置它所度材鸠匠合其地而一新焉殿阁崇䆳堂序
  广深生师之舍环列庑外耽耽翼翼不侈不陋于其为诸
  侯之学所以布宣天子之命教者甚实宜称熹于是喟然
  起而叹曰夫远非鬼崇本教以侈前人之功侯之为是则
  既可书巳抑熹闻之侯之所以教于是者莫非明义反本
  以遵先王敩学之遗意而欲使其学者皆知所以不慕人
  爵为君子儒如明诏之所谓者则其可书又岂徒以一时
  兴作之盛为功哉故特具论其指意所出者为详而并书
  其本末如此以告来者侯字敬夫丞相魏忠献公之嗣子
  其学近推程氏以逹于孔孟治巳教人一以居敬为主明
  理为先尝以左司副郎侍讲禁中既而出临此邦以幸远
  民其论说政教皆有明法然则士之学于是者亦可谓得
  师矣其亦无疑于侯之所以教者而相与尽其心哉淳熙
  四年冬十有一月巳未日南至新安朱熹记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