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午谠议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142
颗粒名称: 戊午谠议序
其他题名: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序《戊午谠议序》
关键词: 宋代 朱熹

内容

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也故臣之
  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没则哀送之所以致其忠孝
  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之也以为不如是则无
  以尽乎吾心云尔然则其有君父不幸而罹于横逆之故
  则夫为臣子者所以痛愤怨疾而求为之必报其仇者其
  志岂有穷哉故记礼者曰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寝苫枕
  干不与共天下也而为之说者曰复仇者可尽五世则又
  以明夫虽不当其臣子之身而苟未及五世之外则犹在
  乎必报之域也虽然此特庶民之事耳若夫有天下者承
  万世无疆之统则亦有万世必报之仇非若庶民五世则
  自髙祖以至玄孙亲尽服穷而遂巳也国靖康之祸
  二帝北狩而不还臣子之所痛愤怨疾虽万世而必报
  其仇者盖有在矣太上皇帝受命中兴誓雪父兄之辱
  虽其间亦或为奸谋之所前郤而圣志益坚至于绍兴
  之初贤才并用纲纪复张诸将之兵屡以捷告恢复之勢
  盖巳什八九成矣虏人于是始露和亲之议以沮吾计而
  宰相秦桧归自虏庭力主其事当此之时人伦尚明人心
  尚正天下之人无贤愚无贵贱交口合辞以为不可独士
  大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数辈起而和之清议不容诟詈
  唾斥欲食其肉而寝处其皮则其于桧可知矣而桧乃独
  以梓宫长乐借口攘却众谋荧惑主听然后所谓和议者
  翕然以定而不可破自是以来二十馀年国家忘仇敌之
  虏而怀宴安之乐桧亦因是藉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
  遂奸谋而向者冒犯清议希意迎合之人无不夤縁骤至
  通显或乃踵桧用事而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
  所谓民彝者不复闻于缙绅之间矣士大夫狃于积衰之
  俗徒见当时国家无事而桧与其徒皆享成功无后患顾
  以亡仇忍辱为事理之当然主议者慕为桧游谈者慕其
  徒一雄唱之百雌和之癸未之议发言盈庭其曰虏世仇
  不可和者尚书张公阐左史胡公铨而止耳自馀盖亦有
  谓不可和者而其所以为说不出乎利害之间又其馀则
  虽平时号贤士大夫慨然有六千里为仇人役之叹者一
  旦进而立乎庙堂之上顾乃惘然如醉如幻而忘其畴昔
  之言厥或告之则曰此处士之大言耳呜呼秦桧之罪所
  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者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
  误国中则挟虏勢以要君使人伦不明人心不正而末流
  之弊遗君后亲至于如此之极也夫惟三纲不立是以众
  志无所统繋而上之人亦无所慿藉以为安斯乃有识之
  士所为长虑却顾而凛然以寒心者而说者犹曰姑以众
  论之从违而卜事理之可否则今日士大夫是和者之多
  盖不下前日非和者之众也独安得以前日之不可而害
  今日之可哉呜呼是未知前日人伦之明而今日之不明
  前日人心之正而今日之不正也且若必以人之众寡为
  胜负则夫所谓士大夫是和之多者又孰若六军万姓之
  为多耶今六军万姓之言则是二公之言而巳盖君臣父
  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者其于世也有明
  晦其在人也无存亡是以虽当颓坏废弛之馀邪议四起
  无复忌惮而亦不能斩伐销铄使之无也柰何不聴于此
  顾反决得失于前日所谓顽钝嗜利无耻者之馀谋此巳
  坠之三纲所以未能复振巳隳之万事所以未能复理而
  上之人终亦未能有所慿藉以成安彊之勢也今南北再
  欢中外无事迂愚左见所谓万世必报之仇者固巳无所
  复发其口矣窃伏田间不胜愤叹因读魏元履所叙次戊
  午谠议为之慨然流涕盖伤其祸殃自此始也怀不能巳
  姑论其始终梗概如此以发明元履所为叙次之意并以
  致草野孤臣毕义愿忠之诚谋国者傥有取焉则犹足以
  禆庙谋之万一而非区区所敢望也乾道改元六月戊戍
  新安朱熹序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