䇿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109
颗粒名称: 䇿问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10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䇿问》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问古之学者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此言知所以为士则
  知所以为圣人矣今之为士者众而求其至于圣人者或
  未闻焉岂亦未知所以为士而然耶将圣人者固不出于
  斯人之類而古语有不足信者耶颜子曰舜何人哉予何
  人哉孟子所愿则学孔子二子者岂不自量其力之所至
  而过为斯言耶不然则士之所以为士而至于圣人者其
  必有道矣二三子固今之士是以敢请问焉
  问建首善自京师始而逹于四方郡邑海隅障徼之远莫
  不有学此三代之制与今皆然也然考其风俗之流有薄
  有厚有失有得则其不相逮至远岂古今之所以学者异
  耶将所以学者不必异特业之有至有不至耶二三子释
  菜之初愿陈二者之说分别而审言之以观二三子所以
  来之意也
  问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近世以斈名家
  如海陵胡先生欧阳文忠公王文公司马文正公苏编礼
  父子程御史兄弟其立言具在二三子固尝读而诵之矣
  其于先贤圣人之遗旨孰为得其宗者耶愿与闻之
  问孔子曰友其士之仁者又曰就有道而正焉又曰以友
  辅仁盖学者之于师友其不可以后如此而孟子曰子归
  而求之有馀师又曰君子欲其自得之必如是是岂师友
  之所能与哉孟子学孔子者而其立言如此岂有异旨哉
  幸详言之以观二三子所以从事于斯者如何也
  问世言圣人生知安行不待学而知且能也若孔子者可
  谓大圣人矣而曰我学不厌又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
  曰不如丘之好学非有待于学耶抑所以学者异乎人之
  所谓学者耶然则夫子之所以学者果何以也至如称颜
  子以好学则曰不迁怒不贰过语学者以好学则曰食无
  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愼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至其他
  纵言至于学者难遍以䟽举不识其与夫子之所以自谓
  者有辨耶其无辨也幸详陈之
  问唐开元释奠仪设先圣神位于堂西东向先师位其东
  北南向初不云有像设及从祀诸子也今以当时人文章
  所记着考之则皆为夫子南面像门人亦像十子而图其
  馀于壁是则开元之制施用于当时者亦无㡬耳二三子
  试实其所以然而断其得失以对
  问圣人远矣六经或在或亡诸子各自为家与夫诸儒之
  说经者又皆杂乱而无所统一士之有意于圣人者舍是
  三者亡以见之矣是将因是以求之耶则其绝亡者不可
  以属其杂乱者又易以惑人求以自通不亦难哉或者又
  以为道非言说所载顾力行如何耳二者之论仆未能得
  其中亦诸君所冝讲而思也
  问古以孝廉举士今废其科入官者一于进士与夫公卿
  大夫之世而巳而所以驭其行者则于参选问其葬父母
  与否于荐举使举者任其不犯入巳赃此孝廉之遗意而
  责之则巳恕矣然犹有不能者何也将所以厉之者非其
  本与抑法废不脩而然也今欲献言于上请以古制举士
  而严今之法以御其末流二三子以为便则具其施行之
  语为有司陈之
  问大学之序将欲明明德于天下必先于正心诚意而求
  其所以正心诚意者则曰致知格物而巳然自秦汉以来
  此学绝讲虽躬行君子时或有之而无曰致知格物云者
  不识其心果巳正意果巳诚未耶若以为未也则行之而
  笃化之而从矣以为已正且诚耶则不由致知格物以致
  之而何以致然也愿二三子言其所以而并以致知格物
  之所冝用力者为仆一二陈之问先王之世选举之法书
  其德行道艺者起于鄊闾容或不公而唐虞以来至于成
  周数百年之间书传所记无以选举不实累其上者何耶
  逮至后世变而任以一切之法若糊名窜书而校其一日
  之长者亦可谓至公矣而属者廷议犹谓禁防少弛權幸
  因以躐取世资者何耶
  问书称尧平章百姓百姓昭明说者以为百姓者百官族
  姓云尔夫以百官族姓无不昭明则尧之所与共天职者
  富矣及其畴咨廷臣欲任以事则放齐称子朱驩兜举共
  工四岳荐鲧恶在其昭明也耶夫子叙书斷自尧典将以
  遗万世大法而其言若此此又何耶夫子尝称观人至于
  察其所安则人焉瘦哉帝尧之圣岂独此耶以帝尧之
  举而三人者若此然则三代选举之法书其德行道艺始
  于鄊闾者其可尽信也耶二三子其辨明之
  问台諌天子耳目之官于天下事无所不得言十馀年来
  用人出宰相私意尽取当世顽钝嗜利无耻之徒以充入
  之合党缔交共为奸慝乃者天子灼知其弊既斥去之乃
  咨人望使任斯职又下明诏以申警之士怀负所学以仕
  于世至此可谓得所施矣而崇论弘议未能有所闻于四
  方何耶今天下之事众矣二三子试以身代诸公而任其
  责以为所当言者何事为大
  问官材取士之法三代尚矣汉魏以来至于晋唐郡国选
  举公府辟召其法不同然上之所取乎下者其路慱故下
  之所学以待问者亦各有所以而不专于文艺之一长也
  至国朝始专以进士入官虽间设科目如所谓贤良方正
  慱学宏词者然亦不过文艺而巳夫文者士之末其在君
  子小人无常分士或怀负道德而不能此与虽能而耻不
  屑就者国家安得而用之耶今诚欲复取古制施行之则
  二三子之意以何者为便
  问汉世专门之学如欧阳大小夏侯孔氏书齐鲁韩毛诗
  后氏戴氏礼董氏春秋梁丘费氏易今皆亡矣其仅有存
  者又巳列于学官其亦可以无恶于专门矣而近世议者
  深斥之将谓汉世之专门者耶抑别有谓也今百工曲艺
  莫不有师至于学者尊其所闻则斥以为专门而深恶之
  不识其何说也二三子陈之
  问泉之为州旧矣其粟米布缕力役之征岁入于公者盖
  有定计禄士廪军自昔以来量是以为出不闻其不足也
  有不足则不为州久矣而比年以来困竭殊甚帑藏萧然
  无旬月之积二千石每至往往未及下车而惟此之问然
  文符益䌓县益急民益贫财赋益屈此其故何耶诸君熟
  计可行之䇿无为文词而巳
  问夫子称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夫天之与上帝其果有异耶抑不异也后世郑康成王肃
  之徒各以其所闻为说甚者至流于䜟纬谲怪不可质究
  皆圣贤所不道其果有可取耶抑无取也恭惟国家承百
  王之流弊稽古礼文之事既久而后大备二三子考先儒
  之论而折中之以圣制宜有定矣陈之毋隐
  问经废不讲久矣士之贤者亦或留意焉而其所以用力
  者则异而不同也盖或不求甚解而笃意于近思或恃为
  考证而昧于至理务深眇者放宕而不根干利禄者渉猎
  而无本是四者之于经其得失孰甚二三子言之
  问汉艺文志春秋家列左氏传国语皆出鲁太史左丘明
  盖自司马子长刘子骏巳定为丘明所著班生从而实之
  耳至唐柳宗元始斥外传为淫诬不概于圣非出于左氏
  近世刘侍读敞又以论语考之谓丘明自夫子前人作春
  秋内外传者乃左氏非丘明也诸家之说既异而柳子之
  为是论又自以为有得于中庸二三子论其是非焉
  问荀子著书号其篇曰性恶以诋孟子之云性善者而曰
  涂人可以为禹夫禹大圣人也语其可知之质可能之具
  乃在夫涂之人耳人之性也岂果为恶哉然且云尔者何
  也二三子推其说以告
  问李师锡者以书抵韩子称其所为不违孔子不以雕琢
  为工而韩子报之曰愈将有深于是者与吾子乐之今韩
  子之书具在所谓深于是者果何所指而言耶
  问夫子讲教洙泗之间三千之徒七十之贤所学者何业
  所习者何事其言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所
  隐者复何说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所乐者抑
  又何谓耶
  问忠信所以进德而夫子之所以教与夫曾子所以省其
  身亦无不曰忠信云者而夫子又斥言必信行必果者为
  小人孟子亦谓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二端异焉然则学者
  将何所蹈而可将不必信且果者耶则子路有欺天之失
  微生有乞酰之讥将必信且果耶则硁硁之号非所以饰
  其身也二三子其扬㩁之
  问顷与二三子从事于论语之书凡二十篇之说者二三
  子尽观之矣虽未能究其义如其文然不可谓未尝用意
  于此也惟其远者大者二三子固巳得诸心而施诸身矣
  亦可以幸教有司者耶不然则二三子之相从于此非志
  于道利焉而巳耳非所望于二三子也
  问仁之体诚深矣自孔门弟子之所以问夫子之所以答
  与夫后之诸子之所以笔之于书者皆未尝同也二三子
  总其所论而折中之必有得矣其有以幸教
  问人㓜而学之壮而欲行之诸君子今日之所学他日之
  所以行其可得闻欤
  问汉大司农丞寿昌议常平之法而御史大夫望之奏以
  为非是二者孰为合于先王之意而施于当今亦孰为冝
  耶二三子欲通当世之务不可以不熟察而别言之
  问国朝官材取士之法进士而巳虽间设科目如所谓贤
  良方正慱学宏词者特以疑文隐义困于所不知如此则
  贤且良矣至以慱学宏词自命而试于礼部者则又可笑
  盖迟明裹饭掲箧而坐于省门以俟漏启钥而入视所命
  题退发箧捜之则其中古今事目次辑鳞比而亦有成章
  矣其平居讲学专乎此甚者至于不复读书也进士之得
  人巳踈阔矣而所设二科者又如此然则士有怀负道艺
  以陆沉乎下者其勢必耻乎此而亦庸有不能者国家安
  得而用之耶二三子䇿以为如何而可
  问三代学校之制自家塾党庠遂序以至于国则有学焉
  其选士兴贤之法父师少师之教见于周官王制礼家之
  说者尚可考也今家塾党庠遂序之制未立是以州县虽
  有学而士之耕飬于田里者远不能至独城阙之子得以
  家居廪食而出入以嬉焉至其補弟子贠则去留之节又
  一决于文艺使士之静厚原悫者以木讷见罢而偶能之
  者虽纎浮佻巧无不与在选中如此是学之为教巳不能
  尽得可教之才而教之者又非有父师少师之齿德也噫
  法之未能如古则学校之为益亦少哉愿二三子考其所
  闻于古而今可行者悉著于篇将摭其施行之语以观二
  三子于当世之务如何也
  问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锺鼓云乎哉而夫子
  之于告朔爱其一羊而不忍去于齐忘韶至于三月而不
  知肉味何也抑其所以如此者其意乃有所属而非玉帛
  锺鼓之谓耶然则果何所属也幸二三子详陈之
  问间者天子数下寛大诏书弛民市征口算与夫逃赋役
  者之布又诏税民毋会其踦羸以就成数又诏郡国毋得
  以羡馀来献求幸媚恭惟
  圣天子所以加惠此民者可谓无不至矣外是数者亦可
  以议蠲复以助广圣治之万分者乎愿与二三子预讲明
  之以待召问而发焉
  问先王之世士出于田里者有党庠遂序之教而公卿大
  夫之子弟则又有成均之法以飬之盖无不学之人则无
  不治之官矣后世士不皆业于学校而学校所以教之者
  亦非复古法至于卿大夫之子弟则又有块然未尝读书
  识字而直为王官者如是而欲吏称民安化行俗羙于谁
  责而可哉今欲使之学者必出于庠序世其禄者必出于
  成均而所以教之者必自洒扫应对进退以至于义精仁
  熟格物致知以至于治国平天下又当皆合乎先王之意
  不但为文词而巳二三子考于经以为如之何而可也详
  以著于篇无所隐
  问瑞应之说所从来久如鳯凰嘉禾驺虞麟趾皆载于书
  咏于诗其为瑞也章章矣而或者谓休符不于祥于其仁
  而巳至引白雉黄犀之属以为不祥莫大焉此其说与诗
  书异矣其亦有所本耶前世祥瑞或以改元纪号或以被
  之弦歌又或自以德薄抑而不当凡此数者又孰为得失
  耶愿二三子陈之
  问世谓荘周之学出于老氏故其书规模本趣大略相似
  也至韩子退之始谓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
  流而为荘周然则周者未尝学老聃也至以其书之称子
  方者考之则子方之学子夏周之学子方者皆不可见韩
  子之言何据耶又礼经记孔子之言有得于老聃者亦与
  今道德上下篇绝不相似而荘生之言则实近之皆不可
  晓敢请问于诸君焉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