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门老子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91
颗粒名称: 苏黄门老子解
其他题名: 杂学辨
分类号: I269.6
页数: 5
摘要: 朱熹所作杂学辨《苏黄门老子解》
关键词: 杂学辨 宋代 朱熹

内容

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
  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然其自许甚髙至谓当世无
  一人可与语此者而其兄东坡公亦以为不意晚年
  见此奇特以予观之其可谓无忌惮者与因为之辨
  而或者谓苏氏兄弟以文义赞佛乘盖未得其所谓
  如传灯录解之属其失又有甚焉不但此书为可辨
  也应之曰予之所病病其学儒之失而流于异端不
  病其学佛未至而溺于文义也其不得巳而论此岂
  好辩哉诚惧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耳若求
  诸彼而不得其说则予又何暇知焉
   苏曰孔子以仁义礼乐治天下老子绝而弃之或者以
   为不同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愚谓道器之名虽异然其实一物也故曰吾道一以
  贯之此圣人之道所以为大中至正之极亘万世而
  无弊者也苏氏诵其言不得其意故其为说无一辞
  之合学者于此先以予说求之使圣人之意䁱然无
  疑然后以次读苏氏之言其得失判然矣
   孔子之虑后世也深故示人以器而晦其道
  愚谓道器一也示人以器则道在其中圣人安得而
  晦之孔子曰吾无隐乎尔然则晦其道者又岂圣人
  之心哉大抵苏氏所谓道者皆离器而言不知其指
  何物而名之也
   使中人以下守其器不为道之所眩以不失为君子
  愚谓如苏氏此言是以道为能眩人而使之不为君
  子也则道之在天下适所以为斯人之祸矣
   而中人以上自是以上逹也
  愚谓圣人所谓逹兼本未精粗而一以贯之也苏氏
  之所谓逹则舍器而入道矣
   老子则不然志于明道而急于开人心
  愚谓老子之学以无为为宗果如此言乃是急急有
  为惟恐其缓而失之也然则老子之意苏氏亦有所
  不能窥者矣
   故示人以道而薄于器以为学者惟器之知则道隐矣
   故绝仁义弃礼乐以明道
  愚谓道者仁义礼乐之緫名而仁义礼乐皆道之体
  用也圣人之脩仁义制礼乐凡以明道故也今曰绝
  仁义弃礼乐以明道则是舍二五而求十也岂不悖
   哉
   夫道不可言可言者皆其似者也逹者因似以识真而
   昧者执似以䧟于伪
  愚谓圣人之言道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不知此言道邪抑言其似者而巳耶执
  此而行亦有所䧟者耶然则道岂真不可言但人自
  不识道与器之未尝相离也而反求之于昏黙无形
  之中所以为是言耳
   故后世执老子之说以乱天下者有之而学孔子者无
   大过
  愚谓善学老子者如汉文景曹参则亦不至乱天下
  如苏氏之说则其乱天下也必矣学孔子者所得亦
  有浅深有过无过未可概论且如苏氏非不读孔子
  之书而其著书立言以惑误天下后世如此谓之无
  过其可得乎
   因老子之言以逹道者不少而求之于孔子者常苦其
   无所从
  愚谓因老子之言以逹道者不少不知指谓何人如
  何其逹而所逹者何道也且曰不少则非一二人而
  巳逹道者果如是之众耶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入德之途坦然明白而曰常苦其无所从入则其未
   尝一日从事于此不得其门而入可知矣宜其析道
   与器而以仁义礼乐为无与于道也然则无所从入
  之言非能病孔子之道而绝学者之志乃所以自状
  其不知道而妄言之实耳
   二圣人者皆不得巳也
   愚谓以孔子老聃并称圣人可乎世人讥太史公先
  黄老后六经然太史公列孔子于世家而以老子与
  韩非同传岂不有微意焉其贤于苏氏远矣
   全于此必略于彼矣
  愚谓有彼有此则天下常有二道也
   苏氏后序云六祖所云不思善不思恶即喜怒哀乐之
   未发也
  愚谓圣贤虽言未发然其善者固存但无恶耳佛者
  之言似同而实异不可不察
   又云盖中者佛性之异名而和者六度万行之緫目也
  愚谓喜怒哀乐而皆中节谓之和而和者天下之逹
  道也六度万行吾不知其所谓然毁君臣绝父子以
  人道之端为大禁所谓逹道固如是耶
   又云天下固无二道而所以治人则异君臣父子之间
   非礼法则乱知礼法而不知道则世之俗儒不足贵也
   居山林木食涧饮而心存至道虽为人天师可也而以
   之治世则乱古之圣人中心行道而不毁世法然后可
   耳
  愚谓天下无二道而又有至道世法之殊则是有二
  道矣然则道何所用于世而世何所资于道耶王氏
  有髙明处巳中庸处人之论而龟山杨公以为如此
  则是道常无用于天下而经世之务皆私智之凿愚
  于苏氏亦云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