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韩文公与大㒹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81
颗粒名称: 考韩文公与大㒹书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考韩文公与大㒹书》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今按杭本不知何人所注疑袁自书也更以跋尾参之其
  记欧公之语不谬矣而东坡杂说乃云韩退之喜大顚如
  喜澄观文畅意非信佛法也而或者妄撰退之与大顚书
  其词凡鄙虽退之家奴仆亦无此语今一士人又于其末
  妄题云欧阳永叔谓此文非退之不能作又诬永叔矣苏
  公此语盖但见集注之出于或人而未见跋尾之为欧公
  亲笔也二公皆号一代文宗而其去取不同如此覧者不
  能无惑然方氏尽载欧语而略不及苏说其意可见至吕
  伯恭乃于文鉴特著苏说以备乙覧则其同异之间又益
  后人之惑矣以余考之所传三书最后一篇实有不成文
  理处但深味其间语意一二文勢抑扬则恐欧袁方意诚
  不为过但意或是旧本亡逸僧徒所记不真致有脱误欧
  公特观其大概故但取其所可取而未暇及其所可疑苏
  公乃觉其所可疑然亦不能察其为误而直斥以为凡鄙
  所以其论虽各有以而皆未能无所未尽也若乃后之君
  子则又往往不能究其本根其附欧说者既未必深知其
  所以为可信其主苏氏者亦未必果以其说为然也徒幸
  其言可为韩公解纷若有補于世教故特表而出之耳皆
  非可与言事而求是者也至如方氏虽附欧说然亦未免
  曲为韩讳殊不知其言既曰久闻道德侧承道高又曰所
  示广大深迥非造次可谕又曰论甚宏博安得谓初无崇
  信其说之意耶韩公之事余于答孟简书巳论其详矣故
  不复论特从方本载此三书于别集并录欧公二语而附
  苏说方说于其后且为全载书文于此而考其同异订其
  谬误如左方以为读者以此观之则其决为韩公之文而
  非它人之所能作无疑矣
   愈启孟夏渐熱惟道体和安愈弊劣无谓坐事贬官到
   此久闻道德窃思见颜縁昨来未获参谒倘能暂垂见
   过实为至幸巳帖县令具人船奉迎日久伫瞻不宣某
   白
   愈启海上穷处无与话言侧承道高思获披接专辄有
   此咨屈倘惠能䧏谕【惠字疑衍或下有然字而并在能字之下】非所敢望也
   至此三日却归高居亦无不可旦夕渇望不宣某白
   愈启惠匀至辱答问珍悚无巳所示广大深迥非造次
   可谕易大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
   终不可得而见耶如此而论读来一百遍【一字疑衍苏氏所谓凡鄙】
   【盖指此等处耳】不如亲颜色随问而对之易了此旬来晴明旦
   夕不甚熱傥能乘闲一访幸甚旦夕驰望
   愈闻道无凝滞行止繋䌸苟非所恋着则山林闲寂与
   城郭无易大顚师论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义不至城郭
   自激修行独立空旷无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劳于一水
   安于所识道固如是【识疑当作适犹言便也虽适之安之语用字略同言一水虽劳而既】
   【来则当随其所便无处不安也道固如是即所以结上文道无凝滞之意也】不宣某顿首【韩公】
   【之于大顚既闻其语虽适之虽而为礼益恭如此】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