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谢上蔡论语疑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68
颗粒名称: 记谢上蔡论语疑义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4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记谢上蔡论语疑义》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学而时习之
   学是前一假事既学矣又能时习所以恱也上蔡说得
   习字好然少发明学字之意似无来历耳恱乃习之之
   熟义理油然而生处上蔡但云如此则德聚语亦未莹
   有朋自远方来观圣人立言正意止为朋友讲习上蔡
   所推似亦太远人不知而不愠学固非欲人知亦非有
   意欲人不知是以人知之不加喜人不知不加愠此圣
   门所发义理之正也老氏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此异端
   自私之见与圣门气象迥然不同上蔡引之似未察也
   【又云自待者厚亦是语病】按此章惟伊川先生之说语约而味长最
   得圣人本意其次似皆不若尹和靖如上蔡之说非不
  奇伟然多过中少馀味矣
  其为人也孝弟
   仁至难言故圣贤之言或指其方或语其用未尝直指
   其体而名言之也上蔡云古人语仁多矣然终非仁也
   又云孝弟可以论仁而孝弟非仁也正欲发明此意然
   不斍乘快一向说开了至于其间界分脉络自有相管
   摄聮属处却不曾分明为人指出故读之者只见旷荡
   无可捞摸便更向别处走此其立言之病也又云人心
   之不伪者莫如事亲从兄以是心而充之则无适而非
   仁矣此语亦皆未安盖性之所有而根于心者莫非真
   实不但孝弟为不伪也但孝弟乃人心之不可巳者所
   發最亲切所系最重大故行仁之道必自此始非谓充扩
  孝弟可以求仁也此章之义恐只当从伊川说
  巧言令色
   言自巧色自令不害其为仁好其言令其色便是不仁
  矣云岂以此为不仁立语恐未安
  道千乘之国
  学者专为记诵之学而不知所用固不可然遂以为不
  待读书而遽以政学则尤不可大抵脩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皆学者分内事而其先后固有序矣读书求义理
   乃格物致知之事所以发明正心诚意之端也学者不
   本于此乃欲责成于人民社稷之间求其必当于理而
   无悖吾见其难矣且天下国家虽有大小之殊然圣人
   于此亦各止其所焉非有所为而为之也上蔡云古人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则千乘之
   国亦可见其用心矣此似以为朝诸侯有天下之故而
   用心于千乘之国之意恐亦有病
  弟子入则孝
   此章指人以所向之方使学者知所先后而巳未遽及
  尽孝弟察人伦也大抵上蔡气象宏阔所见髙明微有
   不屑卑近之意故其说必至此然后巳亦一病也
  贤贤易色
   虽曰未学乃假设之辞非指一人而言今直以大舜生
   知人伦之至言之却似执文害义也且圣贤之语随其
   浅深各有至理亦不必須一概说到圣人地位也
  主忠信
   此一节皆学者之事主忠信盖见此实理而不敢违之
   谓遽以黙而成之不言而信释之似亦太高矣
  礼之用和为贵
   殆不若夷俟踞肆之愈此语欲有所矫而不知其过于
   正
  患不知人
   知人者为大乎人知者为大乎此又渉乎知我希自待
   厚之私矣近世学者盖有未少有得而俯视等夷者岂
   非此语之流生祸哉上蔡于公冶长序篇论知人处甚
   佳此章却有病
  上蔡语中诸如此類甚多此据鄙见论其尤甚者耳
  后篇随看抄岀几于假假有可疑处不欲尽写呈大
  概亦只是一种病即此亦可以见其馀也近看诸说
  惟伊川所解语意㴠滀旨味无穷其次尹氏守得定
  不走作所少者精神耳夫以上蔡高明之见在程门
  盖鲜俪焉而其立言不满人意处尚如此况其馀哉
  然则吾属于此亦可以深自警矣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