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吕氏诗记桑中高【甲辰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48
颗粒名称: 读吕氏诗记桑中高【甲辰春】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3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读吕氏诗记桑中高》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诗体不同固有铺陈其事不加一词而意自见者然必其
  事之犹可言者若清人之诗是也至于桑中溱洧之篇则
  雅人荘士有难言之者矣孔子之称思无邪也以为诗三
  百篇劝善惩恶虽其要归无不出扵正然未有若此言之
  约而尽者耳非以作诗之人所思皆无邪也今必曰彼以
  无邪之思铺陈淫乱之事而闵惜惩创之意自见于言外
  则曷若曰彼虽以有邪之思作之而我以无邪之思读之
  则彼之自状其丑者乃所以为吾警惧惩创之资耶而况
  曲为训说而求其无邪于彼不若反而得之于我之易也
  巧为辨数而归其无邪于彼不若反而责之于我之切也
  若夫雅也郑也卫也求之诸篇固各有其目矣雅则大雅
  小雅若干篇是也郑则郑风若干篇是也卫则邶鄘卫风
  若干篇是也是则自卫反鲁以来未之有改而风雅之篇
  说者又有正变之别焉至于桑中小序政散民流而不可
  止之文与乐记合则是诗之为桑间又不为无所㩀者今
  必曰三百篇皆雅而大小雅不独为雅郑风不为郑邶鄘
  卫之风不为卫桑中不为桑间亡国之音则其篇帙混乱
  邪正错糅非复孔子之旧矣夫二南正风房中之乐也郷
  乐也二雅之正朝廷之乐也商周之颂宗庙之乐也是或
  见于序义或岀于传记皆有可考至于变雅则固巳无施
  于事而变风又特里巷之歌谣其领在乐官者以为可以
  识时变观土风而贤于四夷之乐耳今必曰三百篇者皆
  祭祀朝聘之所用则未知桑中溱洧之属当以荐何等之
  鬼神接何等之宾客耶盖古者天子巡守命太师陈诗以
  观民风固不问其美恶而悉陈以观也既巳陈之固不问
  其美恶而悉存以训也然其与先生雅颂之正篇帙不同
  施用亦异如前所陈则固不嫌于厖杂矣今于雅郑之实
  察之既不详于厖杂之名畏之又太甚顾乃引夫浮放之
  鄙词而文以风刺之美说必欲强而置诸先王雅颂之列
  是乃反为厖杂之甚而不自知也夫以胡部与郑卫合奏
  犹曰不可而况强以桑中溱洧为雅乐又欲合于鹿鸣文
  王清庙之什而奏之宗庙之中朝廷之上乎其以二诗为
  犹止于中声者太史公所谓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于韶
  武之音其误盖亦如此然古乐既亡无所考正则吾不敢
  必为之说独以其理与其词推之有以知其必不然耳又
  以为近于劝百讽一而止乎礼义则又信大序之过者夫
  子虚上林侈矣然自天子芒然而思以下犹实有所谓讽
  也汉广知不可而不求大车有所畏而不敢则犹有所谓
  礼义之止也若桑中溱洧则吾不知其何词之讽而何礼
  义之止乎若曰孔子尝欲放郑声矣不当于此又收之以
  备六籍也此则曾南丰于战国䇿刘元城于三不足之论
  皆尝言之又岂俟吾言而后白也哉
   大抵吾说之病不过得罪于桑间洧外之人而其力
  犹足以完先生之乐彼说而善则二诗之幸甚矣抑
  其于溱洧而取范氏之说则又似以放郑声者岂理
  之自然固有不可夺耶因读桑中之说而惜前论之
  不及竟又痛伯恭之不可作也因书其后以为使伯
  恭而闻此虽未必遽以为然亦当为我逌然而一
  笑也呜呼悲夫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