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33
颗粒名称: 仁说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仁说》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仁说【浙本误以南轩先生仁说为先生仁说而以先生仁说为序仁说又注此篇疑是仁说序】
  【姑附此十字今悉删正之】
  天地以生物为心者也而人物之生又各得夫天地之心
  以为心者也故语心之德虽其揔摄贯通无所不备然一
  言以蔽之则曰仁而巳矣请试详之盖天地之心其德有
  四曰元亨利贞而元无不綂其运行焉则为春夏秋冬之
  序而春生之气无所不通故人之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
  义礼智而仁无不包其发用焉则为爱恭宜别之情而恻
  隱之心无所不贯故论天地之心者则曰乾元坤元则四
  德之体用不待悉数而足论人心之妙者则曰仁人心也
  则四德之体用亦不待遍举而该盖仁之为道乃天地生
  物之心即物而在情之未发而此体巳具情之既发而其
  用不穷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莫不在是
  此孔门之教所以必使学者汲汲于求仁也其言有曰克
  巳复礼为仁言能克去巳私复乎天理则此心之体无不
  在而此心之用无不行也又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则
  亦所以存此心也又曰事亲孝事兄弟及物恕则亦所以
  行此心也又曰求仁得仁则以譲国而逃諌伐而饿为能
  不失乎此心也又曰杀身成仁则以欲甚于生恶甚于死
  为能不害乎此心也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则坱然生物之
  心在人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包四德而贯四端者也或
  曰若子之言则程子所谓爱情仁性不可以爱为仁者非
  欤曰不然程子之所诃以爱之发而名仁者也吾之所论
  以爱之理而名仁者也盖所谓情性者虽其分域之不同
  然其脉络之通各有攸属者则曷尝判然离绝而不相管
  哉吾方病夫学者诵程子之言而不求其意遂至于判然
  离爱而言仁故特论此以发明其遗意而子顾以为异乎
  程子之说不亦误哉或曰程氏之徒言仁多矣盖有谓爱
  非仁而以万物与我为一为仁之体者矣亦有谓爱非仁
  而以心有知斍释仁之名者矣今子之言若是然则彼皆
  非欤曰彼谓物我为一者可以见仁之无不爱矣而非仁
  之所以为体之真也彼谓心有知觉者可以见仁之包乎
  智矣而非仁之所以得名之实也观孔子答子贡慱施济
  众之问与程子所谓斍不可以训仁者则可见矣子尚安
  得复以此而论仁哉抑泛言同体者使人含胡昏缓而无
  警切之功其弊或至于认物为巳者有之矣专言知𮗜者
  使人张皇迫躁而无沉潜之味其弊或至于认欲为理者
  有之矣一忘一助二者盖胥失之而知觉之云者于圣门
  所示乐山能守之气象尤不相似子尚安得复以此而论
  仁哉因并记其语作仁说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