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论性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古籍
唯一号: 139820020210003030
颗粒名称: 明道论性说
其他题名: 杂著
分类号: I269.6
页数: 2
摘要: 朱熹所作杂著《明道论性说》
关键词: 杂著 宋代 朱熹

内容

生之谓性【止】生之谓也
   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命物之禀受于天者谓之性然
   天命流行必二气五行交感凝聚然后能生物也性命
   形而上者也气则形而下者也形而上者一理浑然无
   有不善形而下者则纷纭杂揉善恶有所分矣故人物
   既生则即此所禀以生之气而天命之性存焉此程子
   所以發明告子生之谓性之说而以性即气气即性者
   言之也
  人生气禀【止】不可不谓之性也
   所禀之气所以必有善恶之殊者亦性之理也盖气之
   流行性为之主以其气之或纯或驳而善恶分焉故非
   性中本有二物相对也然气之恶者其性亦无不善故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先生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
   者本非恶但或过或不及便如此盖天下无性外之物
   本皆善而流于恶矣
  盖生之谓性【止】水流而就下也
   性则性而巳矣何言语之可形容哉故善言性者不过
   即其發见之端而言之而性之韫因可黙识矣如孟子
   之论四端是也观水之流而必下则水之性下可知观
   性之發而必善则性之韫善亦可知也
  皆水也【止】各自出来
   此又以水之清浊譬之水之清者性之善也流至海而
   不污者气禀清明自㓜而善圣人性之而全其天者也
   流未远而巳浊者气禀偏驳之甚自㓜而恶者也流既
   远而方浊者长而见异物而迁焉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浊有多少气之昏明纯驳有浅深也不可以浊者不为
   水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然则人虽为气所昏流于不
   善而性未尝不在其中特谓之性则非其本然谓之非
  性则初不离是以其如此故人不可以不加澄治之功
   惟能学以胜气则知此性浑然初未尝壊所谓元初水
  也虽浊而清者存故非将清来换浊既清则本无浊故
   非取浊置一隅也如此则其本善而巳矣性中岂有两
   物对立而并行也哉
  此理天命也【止】此舜有天下而不与者也
   此理天命也该始终本末而言也修道虽以人事而言
   然其所以修者莫非天命之夲然非人私智所能为也
   然非圣人有不能尽故以舜明之
  

知识出处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

《重刊朱子大全》全一百卷。文集搜集了朱熹的诗、奏稿、书札和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理学观点、政治思想等。宋朱熹(1130—1200)撰。此书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或《朱子大全》、《朱子文集大全》及《朱子文集》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朱熹
责任者